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美育人:少儿声乐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李健 吴菊

【摘要】开发实践少儿声乐课程,以完善的制度保障队伍建设,以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指导声乐课程开发,以务实的建设思路引领声乐特色培育,以科学的态度推进素质教育,促進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少儿声乐 以美育人 开发与实践

以美育培养时代新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牢固树立激励教育的理念,始终践行励志修身,以美育人之道。2013年9月起,我校开发、实践少儿声乐课程,以完善的制度保障队伍建设,以前瞻性的发展理念指导声乐课程开发,以务实的建设思路引领声乐特色培育,以科学的态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沁园学子全面发展。

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程建设的过程即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课程建设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或目标,学生在丰富的、适合自己的课程中成长和发展,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成长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少儿声乐课程开发之前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1)管理队伍不健全,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2)合唱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音乐活动太多。(3)教师没有把音乐这门学科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没有起到以美育人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1)学校建构音乐学科组建设网络图,校长负责整体设计、技术支撑、行动鼓励和思想引领,不断推进教师研究向更深处迈进。两位副校长分别负责教师培训及学生发展管理,教科室主任和副主任协助做好课程开发及管理工作,学科组长丁琴亚全面负责学科组管理。(2)委培及个性化培训是成效显著的师训途径。每学期我们都聘请中国交响乐团高级指挥及无锡市少年宫专家担任导师,由导师列出一学期学习菜单,定期、分期进行培训。(3)目标激励是一种激发教师内驱力自主发展的途径。少儿声乐课程建设是音乐组教师全员参与的项目,每一个教师定一个目标,激励他们每天向目标进步,设置任务子菜单,分步进行课程开发,以点带面地展开。

策略二:整体规划声乐课程开发,分级实施梯度要求

以前合唱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音乐活动太多。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是挺活跃的,学生参与情况也很好,但课堂上组织的活动对设计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在各年级,较为复杂的旋律及节奏学生很难把握,教学也很难突破难点。沁园实验小学以项目导向,整体规划声乐课程建设,将练耳、视唱、节奏、旋律、发声、技术、音乐鉴赏等融为一体,并对节奏与音准及发声方法进行各年级的分阶段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建设合唱梯队训练。每周定时进行单一节拍的训练,复杂节拍的专项训练。实践证明,学生经过六年的系统训练,能轻松地完成多个声部的合唱作品演唱,发声技术及舞台表现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策略三:增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前在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沁园小学声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少儿声乐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增强了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歌唱教学,“最为枯燥”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也能在一首首歌曲中变得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策略四:以核心素养为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学校将少儿声乐校本课程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歌曲选择中考虑文化基础,注重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从合唱训练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管理。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讲究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校真正通过少儿声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学科该有的贡献。

在少儿声乐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共开发了9册声乐校本教材,出版了7册,在梁溪区各小学中推广使用。本套校本教材将合唱的发声技巧、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歌曲欣赏等相关知识系统化,建立了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全贯通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激励评价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学校将少儿声乐课程与国家音乐课程有机整合从关注知识点落实到关键能力和核心品格的养成,从关注音乐学科教什么(教学内容)到学会什么(教学结果)再到会学什么(学习能力)的转变。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唱大量国内外经典作品,唱出他们眼中的世界,唱出他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唱出他们美好的声音,唱出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师生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很好地落实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关键能力,凸显课程特色效果,彰显学校以美育人的理念。少儿声乐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

1.无锡第一个开发少儿声乐课程的学校

学校非常重视合唱队的梯队建设,从班级到年级再到校级合唱队的组建,形成均衡发展的合唱社团梯队,打造了合唱品牌,在各类演出中、比赛中创造了佳绩。各级合唱团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合唱专业训练,使他们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知。

2.教学内容的创新——选用原创地域文化特色歌曲

学校客观分析地方音乐资源给少儿声乐课程开发所带来的优势,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资源。我们选用原创地方歌曲《太湖魅歌》《运河船歌》《小小无锡景》等,将现代和声写作技法与江南吴地耳熟能详的旋律相结合,体现了用西方合唱艺术来讲中国吴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特色。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声乐校本课程是我们的尝试,也是我们的创新点。

3.研究内容的创新——与国际理解项目相结合,研究语言与合唱发声的关系

以少儿声乐课程为载体整合各学科资源,借助少儿合唱社团、小脚丫国际导游团等平台,通过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音乐,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用西方的合唱方式,用本国的合唱理念重新审视西方的合唱,然后融人中国的元素,唱出我们中国人的声音。少儿声乐课程开发小组在演唱外文歌曲时,根据外文发音与汉语的不同,研究语言与发声的关系,对学生歌唱语言进行专业的训练。

4.课程建设路径的创新

学校对少儿声乐课程开发的研究路径如图:

根据核心价值观及育人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后制定少儿声乐课程的课程目标——以美育人,在这基础上搭建课程结构与内容,重点考虑五个方面:①用中国合唱技术审视西方合唱方式,融人中国元素,唱出中国声音。②用中国语言唱出家乡文化与情怀。③包容民族文化,唱出各民族的声音。④研究古典文化,吟唱经典诗文。⑤遵从儿童特性,欢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歌曲,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2017年,江苏无锡沁园实验小学“榴花红”合唱团被授予梁溪教育突出贡献奖。无锡少年宫王伟澍、杨靴鸣等艺术家感叹于这群学生的精湛技艺和坚强毅力,他们说:“虽然合唱团成立只有4年多的时间,但是骄人的成绩令大家欣慰,让梁溪教育骄傲,已然在梁溪少儿声乐课程教育领域竖起了标杆。”学校将继续依靠课程引领,形成落点恰当、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励志·修身”的课程文化表达,积极探索少儿声乐课程新常态模式,逐步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教学时空的跨越,“从技艺到体验”的教学内容的跨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