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罗晓航 吴舒意 王冀艳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实现育人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我校深入课堂研究,在学科内部以及学科间展开了项目式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以“未来学校设计”学习项目为例,从项目设计、实施、评价三方面探讨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 未来学校设计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标。“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明晰,也离不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出台,明确指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指出了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转变学校的育人模式,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呢?我们认为,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设计策略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依托具有挑战性项目并以作品为导向,从而展开整体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样态。其基本特征有:内源性、整合性、实践性以及创生性。作为深度学习的一种实践模式,项目式学习以完成真实的事情或任务为目标,旨在促成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变革。在学习状态上,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积极的探索者,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内源性动机。在学习内容上,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在于围绕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主题,整合学科内容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理解,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学习方式上,项目式学习要求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教学方式,用更真实、更综合的项目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学用合一。在学习结果上,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让学生在探究与创作中形成一定的作品,如建立模型、设计方案、创编话剧,等等。
“未来学校设计”项目设计的主题主要源于学校前期的相关调查,数据调查表明学生大多数对未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为了将“未来”与学生的“现实”相结合,我们将主题锁定为校园生活,并将项目定位在未来学校的设计上。这一项目的外显目标是设计出未来学校模型,而内隐目标则是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如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在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项目式学习分为引入课题、知识储备、设计制作、成品修正及展示分享几个部分,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分工。由于未来学校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需要基于项目内容进行学科分工,由语文、科学、信息、英语和美术等多学科来共同参与。此外,该项目采用的是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树立一种责任担当以及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环节
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关键任务,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项目式学习有一套完整的任务流程,具体包含项目生成、知识基础、设计制作、成果汇报以及反思评价五个环节。
(二)项目实施的基本策略
1.二个储备
项目实施的基础在于实现学生的两个储备,即心理储备以及知识储备。心理储备是整个项目学习的软件基础,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整个项目的兴趣,通过各种类型的启动方式让学生对未来学校设计产生探究欲望,如在课题引入阶段,借助《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一课为学生呈现背景的一些典型建筑,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建筑设计形成最初的体会。知识储备是项目学习的硬件基础,只有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才能让学生具备设计的能力,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如在知识储备阶段,教师通过《好奇》《苹果落地》以及《努力》三个单元的讲授,引导学生探寻玩耍背后的设计原理,为整个项目的实施提供知识储备。
2.三种引导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对学生的三种引导,即工具引导、方式引导以及审美引导。针对“未来学校项目”学习而言,工具的引导就在于材料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校设计所需要的材料。方式引导也就是让学生体会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未来学校的设计。审美引导主要是针对设计类的项目,只有引导学生感受美以及鉴赏美,才能树立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3.三类评价
评价被一以贯之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含自评、互评以及师评。首先,学生在设计未来学校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设计思路、修正设计方法,在反思中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其次,经过小组内部讨论、相互评价,推选出组内最佳的“未来学校”图纸,并进行分工。其中包括“材料家”(负责准备材料)、“摄影人”(负责在大家讨论、制作时拍照,保存过程性资料)、“海报手”(负责制作海报)、“推送家”(负责模型推广、宣传),然后每个队员都是“制作家”,一起动手制作“未来学校”的模型。在活动中,每个小组记录并呈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加強小组成员沟通与配合。制作完成后进行班级展示:举办一次班级未来学校展览会。最后,科学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并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从科学思维角度修正成果模型。此外,在美术教师指导下,让设计模型融入审美元素,使其既精美又富有科技感。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评价策略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参与评价的还有学生、家长、专家和第三方。在未来学校项目中,有学生对项目的自评和互评,有家长对学生探究的过程性评价,有教师对学生协作的形成性评价,有专家对学生作品的专业点评,有参与活动的来宾第三方对学生的现场展示进行点评。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项目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在未来学校项目中,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展示奖”“最佳人气奖”等,其中“最佳设计奖”由奔驰公司设计师点评,其他奖项由其他活动参与者点评,既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又引导学生将创造、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项目评价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评价;在项目总结阶段多以展示活动进行,以表现性评价为主。
1.形成性评价
教师对项目过程的引导体现在创设生动的课程情境展开活动,通过回顾、诊断、监控和调试,不断开展反思和批判,调节原有课程理解和课程行动,进而形成心得课程理念,筹划新的课程实践方案。这些行为的外显形式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见下表)
2.表现性评价
教师在对项目学习的展示评价时一般采取表现性评价,而不采用诊断式评价。可以用“量规”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词汇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如对学生成果展示汇报的评价可以采用以下“量规”:
经过一年研究,教师在“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理清对项目学习概念的认识,不断修改、完善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方法,一次次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素养也得到显著性提升。此外,学生在项目引领下经历了“质疑一想象一设计一创造一测试一改进”的完整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而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因此,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知识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自主发展和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