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语文课堂因激情而鲜活

时间:2024-05-07

陈连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语言文字之美引发学生之情,用作者之情激发学生之情,用教师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学生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构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达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以情动情的目的。

一、境中激趣——情动于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随文入境、入境悟文、以文动情,生动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位教师在执教《第八次》时,为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而感动极了,决心带领属下进行第八次抵抗的心境。教师创设了一种体验情境:“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此时,你会对你的士兵和臣民说些什么?”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位教师用一句话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表现,从而使学生领悟、体会到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自己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时,蜘蛛给予了布鲁斯王子很好的启发和必胜的信念。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位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尽情“散发”,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纷纷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小小的蜘蛛都不怕失败,持之以恒,八次结网终于成功,我也能坚持不懈地进行第八次抵抗,兄弟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跟我冲啊!”……学生一次次心动,内心掀起一次又一次情感波澜,始终处于探索中、心动中,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学生们在互动中不断迸发出精彩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

二、行中生成——情动于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教学智慧的立足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本与师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交流的过程。有心动,才会有行动。新课程追求课堂教学因互动而 “激情”,同时激发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感受到这种特有的双边活动所呈现的生命活力。

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怎么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等问题。接着,学生自学课文,把问题答案圈画出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在自己感动的地方加上批注,并写下感受。 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交流和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目的。最后,班内组际间交流讨论。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明显增多,讨论出来的结论比较完整详细,更具个性化,提高了参与率。

三、拓中探究—— 情动于文

语文不是无情物,在语言文字的深处栖居着作者的情感。有的作者情感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不易引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度拓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与作者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在质疑环节,有个学生问:“李白号称诗仙,很爱喝酒,汪伦为何不以酒相送而要踏歌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因势利导,出示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送别诗,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边读边想:这几首送别的诗与《赠汪伦》这首诗有何异同之处?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王勃、王维、高适、白居易、王昌龄、岑参等送别友人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情”相送。虽然李白很爱喝酒,但汪伦用自己引以为豪的歌舞来送别,更能表达自己对李白的深情厚谊。通过对这首诗的拓展,教师及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解疑的平台,既加强了学生对诗的内涵把握,对文本的感悟,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评中陶冶 ——情动于评

灵活正确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评价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尊重和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发挥评价机制的正能量。

评价要适时、适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分层评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评价时在鼓励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要求,能让他们对语文兴趣再浓一些,感受到语文世界的精彩,要学好语文还有奔头。对于学困生,要给他们“吃一些偏饭”,创设条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并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都及时鼓励,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活跃思维的空间。师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做到真精彩,才能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才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