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让阅读教学熠熠生辉

时间:2024-05-07

王月红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悲壮的一幕》一文的结尾部分,科马洛夫英勇牺牲了,大家的心情无比沉痛,同学们也不禁为英雄落泪,抓住时机,我追问:“同学们,科马洛夫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让我们难以忘怀,你将怎样去铭记他的形象呢?”有的同学说:“科马洛夫虽然是苏联人,但热爱科学事业的精神是没有国籍的,我将为他塑一座雕像,让后人永远缅怀他的英勇事迹。”有的同学说:“我要为他写一首诗,讴歌他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样,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促使学生创新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创设情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越是鲜明、具体、生动,就越能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和想象,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在教学《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诗人在古木阴下系好短篷,拄着竹杖步上小桥,蒙蒙细雨沾湿了衣襟,春风拂面,令人惬意……诗句的朗诵紧随画面出现,图文音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志南作为僧人,热爱人间美好的春景,表现了教学中挖掘创新潜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如在教《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弟子们分别提出了什么方法?“用火烧行吗?为什么?”“撒上石灰为什么不行?”“斩草除根好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再自己寻求答案,问题解决了,课文学懂了,知识面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创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学习《负荆请罪》一文时,扣住“要是我和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让学生推断结果,从而理解蔺相如的良苦用心、顾全大局和宽宏大量。结合前文中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同时悟出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容和人物品质。这就说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启发逆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由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思维,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当学生理解了《蚂蚁和蝈蝈》一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第二年秋天,蚂蚁在干什么?到了冬天,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样学生一定会说出许多答案来。

六、引导求同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积极求异,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如在教学《螳螂捕蝉》时,让学生结合板书:学生归纳蝉、螳螂、黄雀的关系及与几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明白了“少年讲的故事中的小动物”与以上的国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也会像吴王一样明白后果不堪设想,从而再联系身边的实际,想一想谁像蝉,谁像螳螂,谁像黄雀,应该注意什么,从而悟出走进课本学知识,走出课本学生活的真谛。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对教师大胆提出疑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相机引导。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可能理解不到位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创造中错误往往是创造成功的先导,应刮目相看。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有误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