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仿,点亮学生习作的精彩

时间:2024-05-07

刘海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要有个性,要让学生自由表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最近几年,我们发现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局面: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的形式也多姿多彩,我们的作文教学似乎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让人浮想联翩。而现实是,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作文都写不好,基本的作文要求——语句通顺都达不到,更别说如何创新了!我想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丢弃了作文教学的传统法宝——模仿!

模仿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古今中外,人类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是从模仿起步的。作文作为一门基本的生活技术,自然不能脱离模仿。记得在《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中,作者叶文玲谈到自己的写作成长过程时,就说过:“学习写作时,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她就是从自己阅读过的大量文本中择优模仿出来的。所以,模仿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模仿什么?怎样模仿?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积极储备范文

丁有宽先生说:“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得才更有力。”让学生模仿,教师手头上得准备好范文。范文主要以教材的课文为主。因为教材中的这些课文,都是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们语言丰富、生动、规范,谋篇布局独具匠心。一个单元就有四篇课文,就是一个小小的范文库。如果课文和我们的习作训练不配套,我们也可以自行充实我们的储备,把平时学生习作上的佳作、报刊、名著上阅读到的名家经典,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文章都储备一些,既可以老师储备,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储备。

二、结合阅读模仿

1.语言模仿

在阅读教学中应渗透语言积累的指导,对于精彩的语言要让学生多读多背,让这些美丽的语言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便在说话或习作时随时调出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语句来!

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时,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用了浓墨重彩对凤辣子的衣着、相貌进行描写,为的是表现凤辣子在贾府地位的高贵。可学生读起这段时却显得非常艰涩。我鼓励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读通、读懂,以至于很多学生竟然把这段文字给背下来了。在后来学校进行的一次现场作文赛中,在写想象作文《月亮之上》时,就有同学把这段文字稍加改动搬到了嫦娥身上,而且语言颇具古风,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模仿。

2.写作特点模仿

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写。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一些表达方式特殊、写作形式独具一格的课文更要带领孩子好好品味、欣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老舍的《草原》,老舍不愧为文学巨匠,用极其清爽、干净、优美的文字便把一个碧绿、辽阔、宁静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人读来只想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并陶醉其中。特别是老舍先生直奔主题的写法让人觉得干练、不拖泥带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于是,在欣赏完这段文字后,我让学生也学着用这种直奔主题的方式写写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美景。有范文在此,孩子们一会儿便文思泉涌,一个个小片段精彩纷呈:“这次,我看到了大海。那里的天空是那样的辽阔,海水是那样的湛蓝,海和天连接在了一起,空气是那样的湿润,海风是那样的温和,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这次,我看到了沙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高,更明净,仿佛水洗过一般,沙漠是那样的一望无垠,就像大堆细碎的金子在柔柔地诱惑着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狂喜。”

3.表达方式模仿

作文模仿,仿的是范文的形式而非内容。当我们细读一篇范文,被文中表现的情感深深打动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去复制这种情感,也不是要去模仿营造出这种情感的故事情节抑或去抄袭表现这种情感的文字,而是要看范文中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如果是自己写类似感情的文章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这些才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要模仿的。

《再见了,亲人》一课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最后又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也感受到这份比天高比海深的情谊。学到这儿,我联想到学生写此类感情的文章都是平铺直叙,只是干巴巴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于是,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难忘怀的一个人,选择他(她)为自己做过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把情和事结合起来写。有了前面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这份感情作铺垫,这种精巧的构思方式被同学们信手拈来,洋洋洒洒地倾吐着这份平时不知如何表达的情感。后来孩子们还纷纷感言,找到了一种最能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叙述。

与阅读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课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适时出示范文

范文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每出示一篇范文前,我们都要引导学生明确:我为什么要模仿这篇范文?这篇范文有哪些技巧值得我模仿?我除了模仿这篇范文,还可以借鉴哪些片段?明确了这些问题后,老师还要把握好展示范文的时机。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动笔前出示范文,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有时候,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我们再出示范文,这就给学生修改习作提供了一个对比模仿的,把点评例文作为模仿参照物。有时候,发现个别学生在习作时无法继续下去,可中途为他们提供范文。这时候,也许只要看上一分钟,学生就能顺顺当当地写下去。所以,范文的出示,应该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该出手时才出手。

作为孩子习作的引领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铺上一块习作的垫脚石——模仿,以此点亮孩子习作的精彩!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