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略谈小学科学教材中阅读资料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7

许晓春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资料,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三到六年级8册教材中有81篇阅读资料,这些资料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知识面十分广泛。教材中的这些阅读资料,很多时候并不是作为教学主线出现的,因此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此块内容,既可以配合教学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又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阅读资料的作用呢?笔者结合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做了如下几点思考和实践。

一、丰富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多数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的,面也比较广,所以从其自身角度来看,就已经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促成学生学习需要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挖掘阅读资料的吸引力,彰显其内容和形式的魅力,给课堂教学添彩,就变得很有意义了。

1.巧妙设计,趣味导入

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利用阅读资料的这一特点,课始就利用其鲜活的信息抓住学生的心。如三年级上册,从学情角度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本身没有明晰的认识,而且刚入中年级的孩子暂时还具有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富有童心。笔者在教授第一单元第1课《科学是……》时,用琴纳的故事引入,让孩子听故事、看图画,在科学家的有趣故事里,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科学研究的殿堂。

2.形式多样,引生入胜

虽然教材提供的阅读资料很生动,但笔者认为,毕竟是停留于纸上静态的图与文,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再渲染一笔,丰富其形式,扩充其内涵,让学生不仅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如多媒体手段的引入、阅读资料的情景剧演出等。

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和地震》,提到唐山大地震,一段文字和一张图片,远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灾难。笔者这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且进一步扩充了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的内容。这样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同时学生还获得了丰富的听觉信息,对地震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融入探究活动,追求科学真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启蒙课程,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而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训练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如果能有效地将阅读资料融入到学生亲历的探究活动中来,就可以让学生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1.内容入手,注重知识建构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得。有些内容无法采用探究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呢?这就是阅读资料出现的重要作用之一。

大脑这一类型的知识学生不可能直接感知,甚至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知识内容,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采取直接告之与活动理解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直接告之也并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教师在之前有所铺垫,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不是告之学生就此结束,还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去探讨,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如左右脑知识点,笔者在前面设计了学生左右手写字体验的铺陈,揭示知识点后,再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自身的经历,效果就很好。

实际上,这样的阅读资料,只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些结论,关键是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和理解,即在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

2.方法渗透,引领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讲求过程和方法,教材中用以体现探究活动的相关图文,主要是体现活动过程、方法和现象的,而阅读资料为之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多关注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活动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活动过程所体现的研究方法。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通过资料提供了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和发现,这一内容为学生在探讨遗传、变异的方法上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并且对后续关于生物进化的探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3.问题启发,强调举一反三

在科学教材中,有些阅读资料隐含着问题或者直接作为支撑材料引出学生将要交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好它。

阅读资料作为交流以拓展材料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我们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会读资料,通过读图、读文获取关键的信息,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题干展开讨论,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问题交流都是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要么是联系实际的巩固应用,要么是核心观点的再反思。

三、关注情感目标,内化科学人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教学目标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部分,这是对教学目标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部分目标的达成体现为周期不一致性,往往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抓住相关的教学点加以突破,而阅读资料就是其中很值得重视的一点。

1.树立科学精神

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阅读资料中有许多内容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首先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要求形成的科学精神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阅读资料在这方面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了。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观察》,讲述了鲁班、李时珍、瓦特的故事,其中的要义就是让学生懂得注重事实、善于观察的重要性。

2.凸显人文情怀

从小学科学教育角度谈人文情怀,笔者认为,更多地倾向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关注和尊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注与尊重必须是学生内发的,而要达到这种学生的自省和感悟只有通过活动和大量的信息,阅读资料便提供了符合要求的相当数量的有价值的信息。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