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向记叙文写作的读写教学

时间:2024-05-07

王松林

摘 要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关键期,新课标也对七年级的学写记叙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现实是当前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还不够完善,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对此,针对七年级上册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读写问题,提出一些实操性较强的教学策略,旨在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  写作  阅读  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汉语言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但教师往往只关注阅读,而忽略了写作,致使写作课陷入了“命题—写作—点评”的套路化模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以读促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和训练。笔者就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为对象,结合已有研究,探讨以读促写的具体教学策略,完善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读写问题探究

阅读和写作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通过强化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通过海量的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增强语感、丰富素材、建构写作框架,从而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通过在阅读中深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学生能够发展逻辑思维,完善自己的作文;通过广泛阅读,学生能够提升审美能力,更容易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总而言之,阅读对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结合语文学科性质,对七年级上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读写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存在若干问题。

1.教师的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写作指导性较低。写作课上一篇优秀作文的诞生,除了需要学生有丰厚的日常积累,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怎样拟作文题目,怎样选取素材,怎样建构作文框架,怎样打磨作文细节,都是可以指导的。教师指导越具体,学生写起来就越容易。

但在传统的“命题—写作—点评”写作课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往往处于一种效率较低的状态。在写作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简化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仅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泛泛而谈,事后的点评、批改也简单随意,导致学生没有方向,无法展开思绪。也有部分教师只布置题目,放弃启发引导,让学生直接动笔,师与生的互动只剩下写和批。这样的教学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大量训练,于是设置大量的写作任务,试图以“题海战术”取胜,结果却适得其反,降低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学方法完善度不高。教师教学时,应逐步总结、归纳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情。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动笔写作,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思索学生在哪里不易下笔,以此积累经验,使以后的写作指导更具针对性,并逐渐形成一套独有的教法。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干脆放弃总结,转而依赖“权威”,套用所谓的经典教学案例,致使教学内容不贴合实际,写作指导不契合学情,学生写得不知所云。

(3)板块学习分配不均。吕叔湘先生曾经提出:“语文教学的效率,根本在于语文教师。”部分教师因为课程安排紧张,时间和精力有限,分配在阅读和写作上的精力逐渐失衡,将需要两到三节课讲完的写作教学内容压缩到一节课讲完。而在这一节课里,教师要讲作文立意、选材、构思,要看学生的成品并进行评点。如果教师长时间如此教学,那么写作教学水平必然下降,更谈不上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渗入写作指导,找到读与写的连接点,平衡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写作兴趣。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写作兴趣。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对写作形成正确认知,认为写作文就是要发表高见、表决心,在无形中自我拔高写作要求,从而对动笔写作产生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文主题贫乏,学生在对类似主题进行反复写作后,逐渐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没有抒发感情的欲望。

(2)缺乏写作素材。创作要源于生活。但七年级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对于身边发生的事也只是用三言两语完成叙述,缺乏深入的见解。部分学生觉得生活素材不易积累,于是“借鉴”一些经典的范文,导致出现“雷同”的怪相。比如,一写母爱的伟大,就是妈妈冒着大雨徒步将发高烧的自己背到医院去,最后自己好了,妈妈却病倒了;或者进行变体,妈妈发着高烧却冒着大雨打伞来接“我”放学。

(3)缺乏阅读积累。多数学生能够理解阅读可以促进写作,会将在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但在实际写作时没有应用起来。更有许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完全无法调动日常的积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借此来解决学生阅读量匮乏的问题。

二、针对记叙文写作的读写训练策略

1.教师写作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写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学生作文的点评“锱铢必较”,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在于教学理念落后导致的教学方式不当。

在学生写作前,教师首先要传输正确的写作理念——写出实实在在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其次要确保学生对记叙文的文体形式和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写作,选题、构思、选材、修改等都要细致讲解。缺失指导的写作教学就像缺乏地基的房屋,因此過程指导必不可少。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时,要秉持着“少写作,多修改”的观念。“少写作”意味着写作次数不用太多。按照新课标中的相关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14篇即可。“多修改”意味着作文要反复修改,教师批改完就让学生自己改,然后学生之间互改。优秀的作文就如贝壳里的珍珠,必须经历多次磨炼。

(2)整合单元,教学紧扣写作任务。一个单元的阅读板块与写作板块并非各行其是,而是有着其内在联系。通常情况下,完成写作板块任务需要用到的写作手法,可以从阅读板块的课文中找到范例。因此,在同一单元主题下,教师在讲解阅读文本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运用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写一些小短文。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①引导学生学写记事,从不同角度记叙与家人的故事;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本单元课文学习完,教师可以安排“我们是一家人”的记事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件与家人相处时记忆深刻的事,并恰当地将课文中的记叙手法和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作文中。

教师要主动整合单元教学,依据学情,重视挖掘有价值的课文内容。此外,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每个环节的写作教学目标。目标设置要立足于大多数学生,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递进式提高。

(3)课程互通,加强以读促写训练。叶圣陶曾指出,语文学习目标有二,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就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作的第一步是要学会模仿,学生只有多读优秀的文章,使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写作资源,将写作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如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要求阅读《西游记》,在学生完成细读之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叙述故事,并尝试着仿写;也可以结合专题探究部分的习题,对学生提出写作要求。

总之,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在单元阅读课中逐步渗入写作训练,不断明晰写作目标,实现教材利用的最大化。而学生要牢记有效阅读是关键,要读在心里,把在阅读中获取到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直至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那时,写作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2.学生写作学习策略

(1)拓宽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渴求知识的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多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提升阅读量。学生除阅读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外,也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关注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少于新课标规定的260万字。

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对书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圈点、勾画、摘抄,还可以尝试扩展课文故事情节。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古诗《次北固山下》时,先理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情与诗意,明确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再展开想象把古诗扩写成一个故事。有一些课文采用开放型结局,如《皇帝的新装》。对此,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想象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针对一些写作手法运用出彩的课文,如《春》《济南的冬天》,学生也可以进行仿写。

但仅靠教材是不够的。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大都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初中生可以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日常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并能把握生活中事物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在表达时力求形式和观点的创新。

(2)紧扣写作任务。教材中的每一个写作专题都设置了目标清晰的写作任务,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作文要流露真情,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是新课标对第四学段提出的要求。对于刚升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只有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明确,提供的指导到位,以及写作内容贴合生活、活泼有趣,他们才能有效克服消极情绪,我手写我心,把心里想说的话准确表达出来。如果写作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无法找到写作方向,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欠佳。

学生对待写作任务的态度也很重要。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中的情景化活动设置了很多项写作训练,考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写作能力。学生在面对这些写作任务时,切忌因为觉得过于烦琐而敷衍了事,将写作当成走流程,对任务内涵不加思考,任务结束后不加以反思与总结。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课本中的写作知识要点,树立文体意识,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学习中,按照写作要求完成相应创作。

如今,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使学生想写、会写、写得好,是近年来语文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记叙文文体,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一系列的读写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写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通联:河南宁陵县赵村乡第一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