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荒原中的心灵磷火

时间:2024-05-07

洪炳强

摘 要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展示出荒原中的壮美生命意识,还原出攀登者的高原情怀,呈现出意象和语句的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独到匠心。该诗释放的攀登者情怀与顽强向上精神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峨日朵雪峰之侧》 深层解读 生命意识 高原情怀 意象融合

此诗创作时间为1962年。当时的昌耀因言论获罪,被下放到青海省西部地区,但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或自暴自弃,身处远离喧嚣闹市之地反而感受到一种清醒,内心十分恬淡,在荒漠野地中理解了生命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再对本诗进行解读,会给人一种全新体验。诗歌中描绘的景色十分独特,高峰雪山与蜘蛛集合在一起,传递的生命氛围更加壮美,丰厚的意蕴耐人寻味。

一、展示出荒原中的壮美生命意识

对《峨日朵雪峰之侧》整首诗歌加以深入解读,可以发现,本诗借由攀登者的攀登进展来展现壮美生命意识。在诗歌描绘中,“我”的心境是处于变化状态,且诗歌最后并未清晰表达出攀登的最终结果,而是着重于描述攀登过程,诗歌内容更贴近阅读者。许多平凡人在成为攀登者后,最终并不是为了登顶,正如诗歌开篇所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反而体现出一种勇气与平和。诗歌第二句描写道“小心地弹出前额”,说明“我”并未因达到最高峰而过分张扬,也是生命存在于山峰面前展现出一丝“压迫感”和“卑微感”的表现。这为后续描写埋下伏笔。

之后描写的石砾和太阳等都是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经历的事物,表达出攀登旅途的艰难。即使石砾不时滑坡、太阳也缓缓降落,但攀登者的信念却更为坚定。后续描写“我”指关节像铆钉一般嵌入到巨石缝隙当中,有血滴从掌心渗出。这种客观描写更能够体现出生命之顽强,渲染方式颇为壮美,让生命意识变得“浓墨重彩”。诗歌中“我”在攀登过程中不是只拥有着坚定意志,“我”能够感受到自身体力在渐渐消散,因而希望有“同伴”可以“感同身受”,内心渴望在高峰中能有雪豹或雄鹰为伍。最后遇到了一个弱小生命的“同行者”,即“一个小得可怜的蜘蛛”,两个同样渺小的生命在荒原中具有着征服高峰的同一目标,一同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慰。“蜘蛛”鼓舞攀登者继续向前,使其转化出一种孤超勇猛意识,表现出要继续“征服”的意愿。整个心境变化趋势为先是小心翼翼、后来是渴望、最后是拼尽全力的坚持。

二、还原出攀登者的高原情怀

寻求攀登的人一直以来都有一定高原情怀。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的描写中,对攀登者的高原情怀进行了还原,映照着现实。结合诗人创作时的背景来看,这种情怀也与其经历息息相关。在攀登途中,攀登者身处逆境当中,而攀登本身可以说是救赎自己的行动。作者本身也希望通过攀登精神的描绘,将个人在人生中的信念传递出去,将高原情怀转换为自身向上的决心。诗中许多词汇都恰当表现出了高原情怀。比如“薄壁”“山海”“罅隙”等,这些都是高原地区的特殊景观事物,能够彰显出环境特征。若是诗歌中反复出现相似的词汇,那么在场景中也会形成高原。比如说对于高原的描写,常会使用“高耸”“巍峨”“广阔”等词汇,这些词能侧重表达出攀登者内心的高原情怀。攀登者对于高原除了有敬畏、恐惧之外,更多的还是征服,期待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将高峰征服。这也是高原情怀中最为关键的内涵。

攀登者在实际攀登并表达高原情怀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想象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比如,诗中描写的想象中应获得“雪豹”和“雄鹰”陪伴,但现实中只有蜘蛛。即使如此,攀登者也并未沮丧。在攀登过程中愿意和渺小生命一同来享受自然,满足高原情怀,共同勇攀高峰。这就表达出攀登者的攀登情怀中同样有包容,并非一味强求不切实际的想象。因此,攀登者和蜘蛛的生命力都同样壮美,这让读者在解读本诗时,能体会到一种特别的心境。

一个人产生高原情怀与其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对于高原的崇拜通常是在特定境遇下形成。高原本身的特点来源于地形,其蕴含的精神要素包括厚重、毅力等。诗人昌耀正是在高原情怀驱动下写下“征服”意味较强的诗歌,诗中的许多描写都是他经历的映射。高原带来作者许多心灵慰藉,这表达出作者对自身境遇的一种平和心态。

三、呈现出意象和语句的巧妙融合

诗歌的意蕴、主旨及生命力都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意象本身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精神,也是作者本身情愫外在体现的符号。正是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每一位诗人的诗歌风格不尽相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呈现出意象和语句之间的巧妙融合,重点采用了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对“雪峰”意象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出自然的幽深之感,相关诗句包括“惊异于薄壁之间”“仿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等。这些都属于静态化的意象,诗歌中的“我”已经在攀登中达到了某个临界点。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石砾不时滑坡”,听到了“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这些都属于動态化的意象。动态意象与静态意象共同组成了高原雪峰的环境,能够让读者通过诗中的描写感受到肃杀荒原中一种强力生命特征。

二是对攀登者行动的意象描写进一步侧重反映出英勇意志。诗中描写的“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让读者感受到雪峰岩壁的险要状况,形象地表现出攀登者攀援过程中的艰辛及忍耐意志。诗中描写的“巨石”与“罅隙”,含义不仅仅指现实物质上的苦难条件,更是在隐喻“我”的灵魂受到了束缚和磨炼,攀登过程中需要在精神上进行自我挣扎。诗中还写到“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里的“流血”不单指“我”生理上受到了一定伤害,更是暗指作者本人思想上受到的压抑。诗歌整体上深度刻画了一种英雄主义,带有悲壮色彩的风格。

三是描写的意象反差感能够表达出生命力的充斥氛围。诗中的“雄鹰或雪豹”与“小得可怜的蜘蛛”这两种意象可以形成鲜明对比。按照常理来讲,在体现英雄主义的诗歌中,应当会用强大、凶狠、勇猛的动物来衬映人物,就如诗中与攀登者为伴的应当为雪豹或是雄鹰。但事实上,诗中与其“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的却是弱小的蜘蛛。诗人甚至用“可怜”来形容“伙伴”。结合作者本身经历和性格来看,他本身是较为沉默但十分机敏的文人,对于自身流放者的命运十分清楚,故而觉得狂傲且自由的“雪豹”或“雄鹰”并不与其身份相映符,觉得渺小的“蜘蛛”才是自身的象征。但蜘蛛并不是只有渺小的特点,在攀登雪峰过程中,它展现了生物顽强坚韧的生命力。诗人对于自身进行缩小,并不是屈服于大环境。“蜘蛛”这种意象的经历正是与诗人本身苦斗的生活极为相似。总之,在诗歌的意象描写中,诗人不仅让读者洞见渺小事物的顽强生命力,更让人了解到其存在的意义,有着更为宏大的真理。在苦难中仍可以看见希望,即使十分微弱,但只要坚持不懈挖掘,就能窥见热忱,这也定义了荒原之中的心灵磷火。

综上所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中的情怀、精神以及意象都十分独特,诗作雕铸了一副副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是诗人生命与精神的承载,是对生命本质强有力的确认,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作者通联:福建漳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