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笑”:剖析《孔乙己》中复杂人性的切入点

时间:2024-05-07

蒋加楠

摘 要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粗略统计有14个之多。孔乙己作为主要人物,不仅在笑声中出场,也在笑声中离去。“笑”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也贯穿了全文,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主题。教学时,可以抓住“笑”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剖析“笑”中呈现的复杂人性特点,理解文本潜在的深意。

关键词 《孔乙己》 笑 人性内涵 麻木 冷漠 可怜 可耻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笑”为线索贯穿全文,以“笑”为外衣深刻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的冷漠人情、麻木人性的主旨。教学时,可以以“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封建时代复杂的人性特点。

一、从众人“哄笑”中认识人性之麻木

小说中出现的第一种笑是众人的“哄笑”,前后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第四自然段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二次是第六自然段的“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虽然语意一样,但是第二处相对于第一处的“哄笑”而言,讽刺感更为强烈。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众人“哄笑”的场景。学生阅读文本发现,孔乙己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是人们取笑的对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笑什么呢?有人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乙己不回应,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当孔乙己面红耳赤地为自己争辩,并以所谓“君子固穷”“者乎”之类的话来掩盖自己的陋习时,众人就显得十分享受。原来,这些人拿着孔乙己的不幸与痛苦来取乐的。“哄笑”声中反映了这些短衣帮们的无聊又丑陋的嘴脸,他们对孔乙己更多的是“乐其不幸”。接着旁人又问孔乙己“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显出读书人的清高与不屑。此时,他们又嘲笑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弄得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短衣帮们为了取乐,肆无忌惮地揭孔乙己的伤疤,这种精神的伤害要远比肉体的伤害更让孔乙己痛苦与无地自容。

对于“长久没有来”酒店的孔乙己,根本无人在意,没人想起,掌柜偶然中“忽然”说起此事来,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于是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抓住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对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之后怎么样了,无人关心。甚至在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用手走到酒店来之后,众人依然以取笑孔乙己为乐事,并不同情他被打、断了腿。可见,众人的“哄笑”是建立在孔乙己的伤痛与苦楚之上,透露出当时社会人们精神的空虚与麻木。这种笑是对当时社会黑暗人性的讽刺。

二、从“我”附和的笑中见出人性之冷漠

《孔乙己》中小伙计“我”容易被忽视,甚至“我”附和的笑很少有人注意。小说是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的,“我”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是咸亨酒店的重要一员,“我”对孔乙己的“附和的笑”值得琢磨。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我”对孔乙己的态度,分析“我”这样做的原因。学生自主研读、小组讨论会发现,“我”作为酒店的小伙计,从12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当差,掌柜对“我”并不是很待见,嫌“我”样子太傻了,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憨厚、诚实,而且不会见风使舵的少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直接正面嘲笑孔乙己的。当看到孔乙己在众人面前丢人出洋相时,“我”只是跟着他们笑几声,“我”的笑没有同情,也没有怜悯,甚至也觉得因为孔乙己的到来感到很快活。并且掌柜对“我”附和的笑是决不责备的。这就凸显了人性的冷漠。这种冷漠并不是小伙计也笑话孔乙己,而是小伙计本来不同于这些看客,却被人影响,也入了“看客”圈子。孔乙己对“我”这个小伙计起初是有好感的,他曾主动问“我”读过书吗?然后还想教“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我”却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这里可以看出“我”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排斥、厌恶的。“我”被其他看客所影响,一样的笑话孔乙己,不想接近孔乙己,甚至以和孔乙己交谈为耻。“我”的态度令孔乙己叹息、失望,同样成了压死孔乙己的稻草!因此,“我”附和的笑能够见出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

三、从孩子的“笑声”见出人性之可怜

被众人影响的不仅仅是酒店的小伙计,还有那些本该纯真善良的孩子。小说中孩子的笑虽然不像众人那样直接彻底,但却可以从孩子对孔乙己的笑声中感受到了人世的悲凉。

小说中有这样几句话:“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贫困僚倒中的孔乙己还能够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长衣衫分过吗?短衣帮分过吗?显然,孔乙己是很穷的,穷到买不起正常的下酒荤菜,只能买茴香豆这种最微不足道的下酒物。而在平时被众人嘲笑和挖苦的孔乙己,唯一的乐趣就是跟这些更小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一起分吃茴香豆。孩子们围着他,孔乙己感到很快乐,他认为自己被孩子们围着,就像个领袖一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乙己真的有些可怜,他的心智也如孩子一般,是个可爱的“老顽童”。我们當然可以说孔乙己是善良的,如果经济允许,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茴香豆全部送给孩子,然而落魄不堪、穷途末路的他只能象征性地分给孩子一人一颗茴香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孔乙己在成人世界里是另类,是孤家寡人,甚至连酒店的小伙计都对他冷漠以待。所以,孔乙己只好在孩子们中获得一丝快乐。可是,不再分豆的孔乙己在孩子们眼中瞬间又变得一文不值,“在笑声里走散了”。因此,孩子的“笑声”含着孔乙己的血泪,见出孔乙己的卑微、可怜,见出人性的淡漠、可怜。

四、从旁人说笑中见出人性之可耻

小说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明明那时他的遭遇已经非常的悲惨,都不能用脚走过来,而是用手。但面对这样的场景,掌柜依然像平常一样笑着打趣孔乙己。面对孔乙己卑微的央求,旁人非但不理会,而且依然是嘲笑、说笑未曾停止过。

文中的环境描写值得注意:“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痛苦不堪的孔乙己已经被死神拉到了鬼门关门口,而他依然强撑着去酒店温一碗酒。此时的他“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的是破夹袄,不再是长衫。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被打断了腿。他没有钱买干净的纱布止血,只能用粗糙的蒲包。虽然孔乙己先前有偷窃的陋习,但是他的品行却比别的看客都好,从来不拖欠。从不欠钱的孔乙己,为何最后还是欠了钱?真相就是他真的已经足够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对比孔乙己这一次喝酒拿钱和之前拿钱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他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这一次喝酒,孔乙己是从他的破衣袋里“摸”出了四文大钱,先前他去酒馆喝酒的时候是“排”出九文大钱。“排”则把读书人的清高凸显了出来,“摸”显示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辛酸孤苦。对于长久没有到酒店来的孔乙己,掌柜只是记着他欠的十九个钱,甚至记了两年,而对穷途末路中的孔乙己的生死毫不关心。这里暗示出当时社会不仅人情冷漠,而且可耻得温情全无!

尺幅千里,回味悠长。鲁迅先生用“笑”将孔乙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并且不经意间将人物的命运推向高潮。小说借助“笑”这一线索,让人看到了特殊社会背景下特定人物的悲剧命运,也鲜明地揭示出当时社会人性的复杂内涵。

[作者通联: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