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编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的有效使用策略

时间:2024-05-07

黄锦

摘 要 课后练习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与总结,可以起到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成效的作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并未真正发挥出教学功能。基于此,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课后练习题的构成模块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课后练习题的有效使用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课后练习题的功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使用策略 实用性 拆分删减 改造创新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由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以及作业系统构成。课后练习题是作业系统的组成部分,课后练习题的有效使用可以促进学生在范文系统、助读系统及知识系统中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新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使用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使用方式单一、使用效果差、忽视对习题的主动开发、课后练习题被中考题型训练代替、按照一般套路讲解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需要教师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后练习题使用方案。

一、课后练习题的构成模块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设计在构成模块上分为“思考探索”“积累拓展”“读读写写”三个部分,自读课文后没有设置课后练习题。通过对人教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构成模块的对比,可以发现统编语文教材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积累、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上。因此需要教师深入研读与掌握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为课后练习题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使用奠定基础。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具体组成与呈现如下。

思考探索。“思考探索”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一般是三道或三道以上的习题。题型分为三类:一是记忆类习题,如朗读、背诵、复述等;二是整体感知类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三是分析与评价类习题,一般是对文章体裁形式以及语言特点的评价。这三类课后习题的设计,呈现出从易到难的趋势,能够引领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课后练习题解答中获得阶梯性的发展。

积累拓展。“积累拓展”模块中的习题,主要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从内容上看,该模块中的练习题可分为三类:一是赏析类习题,要求学生欣赏与分析文章的字、词、句,说出表达效果;二是写作训练类习题,鼓励学生在原文阅读的基础上完成改写、仿写、读后感书写等任务;三是拓展类习题,如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改写课本剧等。

读读写写。统编语文教材在“读读写写”的习题模块编写上发生了改变,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之后都安排了用正楷字体书写字词与成语的任务,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则要求学生使用行楷字体书写课后的字词与成语。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及行楷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课后练习题的有效使用策略

发挥课后练习题模块的实用性。课后练习题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作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后习题,充分掌握不同模块习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个模块的教学实用性,促进学生在各个习题模块的引领下,强化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

例如,《观沧海》一课中的“思考探究”模块第一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内容,从中体会古诗的特点。在《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思考探索”模块中,将侧重点放在“读”上,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使用“思考探索”模块的习题时,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气,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深度剖析文本。又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积累拓展”模块中,要求学生参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写一写家乡的冬景,字数在200字以上。在《春》一课的“思考探索”模块中,要求学生理解“婴儿”“姑娘”“青年”这些词汇,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比喻的方法描绘春天;在“积累拓展”模块的课后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写作能力锻炼。

合理地拆分、删减冗余的练习题。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有基础题和提升题。基础题是为了巩固学生习得的基础知识,提升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自我,获得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后练习题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拆分、删减冗长的习题内容,凸显出习题训练的重点,把握训练的难点,通过精心选择与安排的习题,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功能。

例如,《怀疑与学问》的课后习题第二大题,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填寫表格对应的内容,希望通过这道题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信息梳理能力。但是,这道题直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了作业内容,不能降低学生的问题解决难度,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考过程。那么在使用这道题时,可以将表格删除,直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显示文章结构的关键句。又如,《老王》的课后第一大题,题干为:“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的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但是思维的发散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道题直接呈现出了课文中的词汇,容易让学生先入为主,从既定的答案出发,学生的思考受限,不利于学生多样化思想的形成。因此,在使用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删除这些词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筛选出相关词语。

改造语文课后练习题的呈现形式。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呈现方式大多是问答形式,这是因为教材编写受到多方因素的限制,导致呈现形式单一。在使用课后练习题时,若只是以这种单一的方式呈现习题内容,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为提升课后练习题的吸引力,教师应注重习题呈现方式的创新与改造,结合课文题材以及习题要求,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例如,《<论语>十二则》的课后第二大题:“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这题习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上,起到了缩短思考范围的作用。但是,问题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因《<论语>十二则》不止讲述了孔子及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还谈及了修身做人及珍惜时间等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将这道题改为填空题,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列举出来,要求学生根据这四个方面再一次阅读课文,找到对应章节内容并填写到括号内。例如,下面是一名学生填写的内容:学习方法是第1、4、5、12章,学习态度是第7、9章,修身做人是第1、2、3、6、8、11、12章,珍惜时间是第10章。通过习题呈现形式的改变,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完成填空任务后,教师再追问、引导学生着重谈学习方法与态度,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与感悟。

总之,教师应重视课后练习题的使用,认真研读统编语文教材,掌握课后练习题的编排目的,结合学情,创造性地使用课后练习题,发挥出课后练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