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周芳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真实的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情境任务包括社会生活情境任务,个人体验情境任务,学科认知情境任务。
关键词 思维培养 情境任务 社会生活 个人体验 学科认知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转化为能力。没有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要使学生的心思不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精心设计真实的情境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有效策略,切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借助社会生活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
部分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教学。比如,有的语文教师上每篇课文都是按照导入——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阅读课文——分析讲解的步骤进行,甚至连提问的方式也一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缺乏新鲜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变低。
人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感興趣,学生也一样。以前,笔者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总是问学生:某某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长期以往,学生没什么兴趣回答。这学期,笔者借助了社会生活情境任务去培养学生思维。比如,教学《散步》时,在分析人物形象环节,笔者借助社会生活情境任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都献出过鲜花。假如只有一束鲜花,你最想献给文中的哪个人?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社会生活情境任务,也是一个“最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想象课文中的情境,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分析每个人物的优点,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因为思维的深刻性要求解释为什么;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质疑、求证、判断。
这样的社会生活情境任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献给儿子,因为儿子活泼聪明。”有的说:“献给爸爸,因为爸爸孝顺、有责任心。”也有同学有理有据地说要献给妻子或奶奶。“优质的社会生活情境任务具有拟真性、具体性和挑战性。”因此,社会生活情境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二、借助个人体验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个人体验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
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任务:小A是某校初一学生,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小A很好奇故事后面的结局,但自己又不能推断出来,于是求助全班同学,希望能够帮他解决这个疑惑。假如你是小A的同学,请你认真研读课文,帮助小A解决这个疑惑。
这是一个个人体验情境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要想象课文中的情境,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要推断故事的结局,就要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故事的情节,分析故事的环境。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故事的结局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A的体验,可能就是其他同学的个人体验,也可能是同学的困惑。学生们很兴奋,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了自己丰富奇特的想象,个个跃跃欲说。有的说:“皇帝回到皇宫后,诚恳地向大臣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明自己一定会好好做皇帝,不会再轻易上当受骗了,大臣们也做了自我批评,在皇帝和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越来越强大了。”有的说:“那两个骗子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向他们的国王说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建议国王派兵攻打被骗的国家,国王接受了他们的建议。那个愚蠢的皇帝被突然袭击,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被乱箭射死了。”还有的说:“皇帝听到百姓议论,说他没有穿衣服,发怒地问大臣们,这是怎么回事。大臣继续欺骗他,说衣服就在他身上,并说衣服五彩缤纷。由于皇帝太爱新装了,出现了幻觉,把天边的彩虹当做自己的衣服,他在追逐衣服的过程中不幸跌落悬崖,摔死了。”
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答案多种多样,既叙说了结尾,又丰富了想象。
优质的个人体验情境任务符合学生的所思所想,符合学生的能思能想,能够促进学生的应思应想。因此,个人体验情境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学科认知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科认知情境任务,培养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广东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老师认为:“学科认知情境更多地指向文本情境,设计的情境任务多是基于文本与读者对话的假拖性任务,即将外在于文本的读者置于文本情境中,参与文本的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任务:“成年的史铁生理解了母亲为什么总是悄悄地出去和进来,理解了母亲当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我的身上,理解了母亲为什么挡住‘我看秋天窗外飘落的树叶。成年的史铁生对母亲充满了愧疚,愧疚于不知道母亲的病情,不知道母亲精神的痛苦,不知道母亲对‘我的卑微。”假如你穿越了时空,成为了20多岁时的史铁生的好朋友。此时,史铁生刚刚瘫痪了,自暴自弃。请你当面对史铁生进行劝谏。”
学生自然不是史铁生的好朋友,只能以史铁生好朋友的思路与口吻劝谏史铁生。劝谏史铁生这个任务就是典型的文本情境任务。设计史铁生好朋友这样的一个假设的角色,是为了让学生借助这个角色进入《秋天的怀念》文本情境,激发学生拯救史铁生的欲望。劝谏要有对象意识,不能自己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要考虑劝谏对象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考虑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对《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的性格和经历有透彻的了解,对《秋天的怀念》中的情节了如指掌,还要对史铁生此时的心态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就能驱动学生认真去研读文本,在文本中体会史铁生的性格和心态,根据史铁生的特定心态进行劝谏。学生要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角色,这就培养了想象思维;学生说服史铁生要分析道理,要说出几个理解的理由,这就培养了逻辑思维。学生劝谏史铁生,还要用到联系的观点,让史铁生知道他的自暴自弃会使得母亲很伤心;学生劝谏史铁生,还要用到发展的观点,让史铁生知道他将来必定会愧疚,这就有助于辩证思维的培养。辩证思维包括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优质的学科认知情境任务,能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科认知情境任务指向课文的重难点,使课文的重难点能得以有效解决。
真实的情境任务,包括社会生活情境任务,个人体验情境任务,学科认知情境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这些情境任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逻辑、辩证、创造性等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作者通联:山东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