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吴如厂
摘 要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统整单元教学资源,制定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是单元提示。接着就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地分解到每一篇课文里,再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还要辩证地运用教材,对于与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不一致的“写作”,可以大胆舍弃,换上科学的“写作”任务。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分解单元目标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教学话题,把一个单元的几篇或者整个单元的课文组成群文,再与写作、综合性学习等适当整合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单元群文整合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具有整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与单篇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在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青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并合理分解单元教学目标。
一说到制定教学目标,语文教师马上会想到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很少有教师会想到制定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很少去考虑同一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其实,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是学生学习认知心理和知识建构规律所要求的,每个单元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组成部分,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单元教学目标。所以制定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整个单元教学的指南,还是制定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纲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还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地分解到各篇课文里,才能发挥单元整体的合力,使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下面以《语文》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七上”)第一单元为例,谈谈笔者在制定及分解单元教学目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方面所做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一、科学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之前,先要对本单元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把握。也就是“教师首先要统整单元资源,制定教学点。”[1]七上第一单元一共四篇课文,依次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春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和《古代诗歌四首》(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课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第四课是四首写景抒情的古代诗歌;写作安排的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此外,前三课课后各有一个语文知识框,分别简单介绍了“比喻”“比拟”和“名词”。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单元提示、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课程标准是宏观要求,学段目标也比较宽泛,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就是单元提示。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提示,主要提示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人文素养以及学习要求,是编者意图的直接体现。一般来说,教师根据单元提示,结合文本特质和学情,就能够制定出比较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要遵循一个单元一得的原则,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中的一至两个方面即可,不要面面俱到。
据此,笔者制定的七上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语言积累与运用”,具体如下:
1.“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要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2.“语文素养”方面,让学生诵读文本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品味语言表达之妙,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初步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初步了解一点诗歌艺术手法。
笔者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单元提示,另外也考虑到这个单元的课文特点:内容简单,主题鲜明,语言素材丰富。学生在把握内容和理解主题方面没有什么难度,“语言积累与运用”就成为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好之后,再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分解,使得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互为补充,共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所谓‘分解,就是將单元教学要求分解到单篇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单篇教学小目标的实现,来达成单元教学总目标。”[2]《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笔者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教学。《古代诗歌四首》直接把四首诗歌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三篇散文的教学目标
《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都细致地描写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笔者把这三篇课文组成群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教学之前,首先把单元教学目标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分解到这个整体里,具体目标如下:
1.朗读这三篇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积累词语。
2.揣摩品味语言,初步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描写、侧面烘托等景物描写方法。
3.让学生通过想象领略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是三篇散文整体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化。接下来还要把三篇课文的整体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课时,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如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朗读朱自清的《春》,感受语言之美,积累字词(主要是积累叠词);理清思路,想象《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比喻的表达效果,欣赏《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里的比喻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朗读《济南的冬天》,积累词语(主要是积累儿化词),诵读第三段;理清写作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济南的冬天》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拟人的表达效果,欣赏《春》和《雨的四季》里的拟人句。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自读《雨的四季》,积累字词(主要是积累典雅的书面词语);了解《雨的四季》里的旁批,讨论旁批提出的问题;揣摩品味多感官描写的表达效果,欣赏《春》里的“春风图”多感官描写之妙 。
第四、五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初步学习《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三篇课文里出现的虚实结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方法;运用所学景物描写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这样分解三篇散文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集中体现为整体性、专一性和互补性。
整体性是指围绕一个教学话题,把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或者几篇课文组成群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合理开发这个有机整体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属性。这三篇课文组成一个整体,其话题指向“语言积累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多种景物描写方法并用的语段,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在教学比喻、拟人和多感官描写手法的时候,都同时关注了三篇课文里的教学资源;在第四、五课时更是整合了三篇课文里的共同资源,集中时间和精力教学“景物描写方法”,这都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性理念。
专一性是指整合几篇课文,集中教学资源,进行专题教学,真正实现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前三课时的教学活动分别是把握《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的内容,积累字词,依次揣摩品味比喻、拟人和多感官描写的表达效果,第四、五课时集中学习景物描写方法,这是单课时的专一性。从总体来看,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活动都指向“语言积累与运用”,这是单元整体的专一性。
互补性是指各篇课文、各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例如第一课时教学《春》,笔者只教学了比喻修辞,其他的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都没有教学,这是不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呢?不是,在第二课时教学《济南的冬天》揣摩品味拟人修辞的时候,再把《春》里的拟人修辞拿出来一起学习;第三课时教学《雨的四季》,当教学到多感官描写的时候,把《春》里的“春风图”拿出来一起品味赏析;而第四、五课时,又把《春》里的其他景物描写方法都拿出来,和其他两课里的景物描写方法一起学习。这都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互补性。这也是王家伦教授所说的“文本‘剩余价值”的多次运用。[3]
三、四首古诗的教学目标
《古代诗歌四首》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诗人在旅途上写的,都描写了自然景物,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懷,可以组成群诗进行整体教学。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这四首诗歌,具体如下:
1.朗读诗歌,分别想象并领略每首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3.赏读诗歌,初步学习一点诗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这是四首古代诗歌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时,还要合理分解并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来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笔者给这四首古代诗歌制定的话题是“人在旅途风景异”,具体教学课时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朗读并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感受景物之异,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分析每首诗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说说景物与诗人感情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选择这四首诗里的部分艺术手法进行学习,主要学习虚实、象征、衬托等艺术手法;熟读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单元整体教学的一大优势是便于比较,而比较是高效的学习思维方式。这四首古代诗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诗人的境遇、抒发的情感等,都具有可比之处。同样是描写旅途景物,同样是融情入景,因为诗人境遇不同,心态各异,所以所选之景,所融之情,又大不相同。《观沧海》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宏大的景物,构成了壮阔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写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漂浮不定的景物,构成了清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劝慰。《次北固山下》描写了青山绿水、潮平堤岸、长风满帆、海日江春等充满生机的景物,构成了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淡淡的思乡之愁。《天净沙· 秋思》描写了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萧条的景物,构成了凄凉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凄凉。以上教学活动的安排,主要是发挥整体教学的优势,运用比较思维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把握每首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的细微差别,从而走向深度学习。
四、关于本单元写作教学的思考
学习了几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和古代诗歌,七上第一单元写作安排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与阅读学习联系不够紧密。“写作实践”安排的片段写作“九月的场景”“新的校园”或“新的同学”都比较好,与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基本一致。而大作文安排的“回忆成长经历中让你动情的一件事”,要求“交代清楚事情的几个要素”“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课文阅读所学习的抓住特点、按照顺序、运用修辞和多种手法写景抒情的知识与技能脱节,不知道编者是什么意图?叶圣陶说过,“中学语文科的目的……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4]因此,笔者的意见是大胆舍弃这个作文安排,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例如《九月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小区初秋》等。
总之,制定好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合理地分解到每一篇课文里去,这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最关键的第一步,也惟其如此,才能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192007258)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春菊.三谈如何在实践中做到“目标贯通,整体教学”[J].福建教育,2020(10):43.
[2]韦海荣.对单元教学的再思考——兼谈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1):18.
[3]王家伦.语文教学的“平民”建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309.
[4]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漕湖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