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归来笑拈梅花嗅

时间:2024-05-07

高树华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天与两个朋友喝酒作诗。欧阳修说:“咱们每人作两句,所写的诗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犯罪的,并且所犯的罪该判徒刑以上。”

朋友们一想,这还不好作,把人往坏里说就是了。

甲说:

持刀哄寡妇,

下海劫人船。

乙说:

月黑杀人夜,

风高放火天。

欧阳修说:

酒粘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甲乙二人问:“你写的是犯罪吗?”欧阳修说:“到我诗中说的样子,是已经蹲完监狱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表达方式。甲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纯记叙手法,写拦路耍流氓、下海当海盗,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乙朋友两句诗运用的是记叙兼描写手法,写杀人放火用“月黑”、用“风高”,显得具体形象。而大文豪欧阳修则细细描写了犯罪出狱后人的神态:“喝完酒,用袖子一抹,歪戴个帽子,低头走路,不敢见人……”这充分展示了细节描写的生动逼真,展示了文学作品中的动人形象,从而也展示了欧阳修的高超诗艺。欧阳修的例子说的是诗歌创作,其实,对于各类文章的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细节描写更不可缺少。

反观当前,学生散文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会细节描写,因此文章的档次很难上去。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的散文有细节描写,这要求本来较高,所以我们教师不必企求学生速成,我们可启发诱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反复修改,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来。先看下面一则例子:

有一次,我感冒在家,你妈出去买菜。不一会儿,乌云满天,狂风四起,大雨倾盆……你妈抱着菜篮子在雨中奔跑。她全身湿透,一件外套却罩在小小的菜篮上,严严实实的。我问她,这是为何,她淡淡地回答:里面都是你爱吃的菜……脸上“河流”纵横交错,却掩饰不住她那兴奋与极度的满足。

——节选自学生习作《父亲眼中的母亲》

节选部分所选材料很不错,不过由于没有感人的细节描写,文章不能感染读者,假如我们把这个素材拓展成细节描写,文章或可大放异彩。具体该如何操作,我觉得要有三个“点”。

一、紧抓动情点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以真感人,以丰富而又细腻的细节打动人。其关键恰恰是我们要准确地抓住动情点。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只将所有的父爱都浓缩在父亲那“狗爬式”的背影中,作者实际上是以父亲的背影为动情点进行刻画的。作者抓住父亲胖、走路不方便、穿着十分厚实的棉袄的特点,写他爬过高高的栅栏,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终于为朱自清买下橘子那感人的动作打动了所有的读者。

例文《父亲眼中的母亲》的动情点应落在那个小小的、严严实实的菜篮上;因为这是体现母爱的核心所在,因为母亲虽然被淋成“落汤鸡”,而菜篮里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湿!

二、设置附加点

所谓“附加点”,指的是写作对象外在的一些附加因素,高明的作者,应该让这些附加条件真实地或艺术地为他所用。还是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但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能把它演绎得那么感人、逼真,催人泪下呢?因为这里有许多附加条件在起作用。

首先,朱自清的父亲是个胖子,穿着十分厚实的棉袄,走路很不方便,假如他的父亲就如刘翔那样敏捷、矫健,那这个故事就一点也不感人了,就像我们经常给女儿买橘子一样。

其次,买橘子的路蛮远、隔着栅栏,正如文中说:“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处”。父亲买橘子,至少要跨过两个一米六左右的栅栏。

再者,买橘子的路难走。我们从文中得知,朱自清的父亲为买橘子“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可以想象,这对一个连走路都不方便、生活极不如意的胖子来说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与中国男足进世界杯前八有得一拼,而朱自清的父亲豪不犹豫地、十分吃力地做到了,做得那样自豪与自信、自然。

最后,朱自清的父亲是个朴实不善于说话的地道的农民,他不会脱下棉袄,也不会想个简便的法子,他只会拼命地、狼狈地爬,恰恰这“狗爬式”的朴实而感人的动作在散文中显得那么真切而自然,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正是这些附加条件,使朱自清暗暗落泪,偷偷为自己曾经对父亲的冷漠、对父亲的不理解而惭愧万分;也正是这些附加条件,《背影》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也正是这些附加条件,这篇散文成为了歌颂父爱的千古绝唱。

那么如何营设附加条件呢?

(一)以“动情点”为核心进行发散性、合理性地联想。

我们不妨对上面提到的例子作些分析。

母亲被大雨湿透了全身,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东西?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母亲为什么心甘情愿地被淋湿?母亲是怎样被淋湿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只要同学们通过这样联想,许多东西就豁然开朗了。

(二)要符合“艺术真实”的散文创作原则。

所谓“艺术真实”指写散文时我们不能太拘泥于生活本身,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做恰当的艺术加工,从而使这种真实即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如我们写一天发生的事,我们不可能把上厕所都写上,除非特殊需要,这个需要就是艺术真实。

再以一篇题为《祖父和袜子》的散文为例。“我”的祖父深夜为我做又厚、又暖和的袜子,这是生活真实;我的祖父被火烧死,死前还不忘记抢出那三双袜子,也是生活真实;我的祖父临死前还惦记那三双袜子,也是生活真实;但祖父为那三双袜子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那是“艺术真实”。作者在文中这样处理艺术真实的:

祖父用性命换来三只箱子。里面有我们全家值钱的毛线衫。其中一只箱的箱底深藏着一只已上过漆的,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的盒子。队长猜测道,那里面肯定藏着钱,这就是你祖父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打开一看,众人大失所望。盒子里只有三双土里土气的、厚厚的小孩子袜子。此刻,我惊呆了!眼泪不争气地止不住地往外涌。我仿佛被钉在那里、凝固成一尊落泪的雕像。

从艺术的角度对生活的真实作了些细化处理,更能体现出祖父如山深的爱。

三、创设依据点

散文中的“动情点”“附加点”的设置该遵循怎样的创作原则?我认为有两方面:

(一)散文“边缘化”

散文创作贵在“边缘化”,也很适合“边缘化”,小说则很难“边缘化”。所谓 “边缘化”,指在传统散文创作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写作元素,从而把散文和故事、小说、寓言、议论、传奇等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而成。如和议论结合成具体形象而富有哲理味的议论散文;和加入小说中 “细节元素”构成“背影式的散文”,真实而感人;加入小说中 “形象元素”而使散文“活化”,使散文形象而富有生机。

(二)把握好两条线索。

散文中贯穿细节的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外线索,即结构线索,这如同穿珍珠的线,没有这根线,最好的珍珠也没有价值;另一条是内线索,即内在线索,把文章的立意统一起来的东西。

我们还是就上面《父亲眼中的母亲》的例子作些分析。该文的结构线索:母亲湿透全身,因为倾盆大雨,更因为保护菜不被打湿,母亲因此感冒,我拒绝看望母亲,因为我不理解,儿子同样淋湿,因此感冒,因理解了母亲而内疚。该文的“内线索”:母亲把爱深埋在内心的最深处,无言的爱,默默承受而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爱是最高尚的爱。本文通过误解、体验、内疚把母爱展示出来。

综合上述分析,该文可作如下修改:

是倾盆大雨湿透了你的全身,是倾盆大雨使您感冒、住院、旧病复发、伤病累累,也是这倾盆大雨浇醒了我沉睡的无知的心,让我感受到了母爱。

还记得那一次吗?妈妈,虽然您狂奔回家,但您活脱脱地成了“落汤鸡”;我却慢吞吞、不紧不慢地说:“这么大的人了还不懂得照顾自己,如果感冒生病了怎么办!”不久,您感冒并且感冒得很厉害,住院长达一星期,作为您唯一儿子的我没有去看望您,向来沉默寡言的父亲说:“你怎么能不去医院看望母亲呢,你会后悔一辈子的!”“是她自己自作自受,活该!”我似乎理直气壮。

有一次,我买完饭菜后冒着倾盆大雨从食堂直奔寝室,结果菜湿了,很难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您感冒那次把外套罩在小小的菜篮上的深刻含义!我终于明白我的刻薄、与无知!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内疚与浅薄!

终于有一天,夜自修结束时,当我拖着疲惫的脚步正想敲开您的房间时,却听到您和父亲的对话。父亲问你为什么把一件外套严严实实地罩在小小的菜篮上,而自己却感冒呢?您说,菜篮里面都是我最爱吃的菜,怕淋着了、变味了。

我傻傻地站在门口,那只想敲门的手僵硬着,仿佛站成一个石佛。

通过这样修改,散文的细节就水到渠成了,散文也就有血有肉了,散文的层次性也得到提升了。

我想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三个“点”反复对学生进行启发与训练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学生的散文会在“芒鞋踏破陇头云”之际,不知不觉会“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清港镇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