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雅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积极促进的关键作用,将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以此转化为活动主题,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学科素养,达到指导纲要的教育本质,真正让小学教育回归课堂、回归生活。综合实践这一课程安排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实践性学科,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探索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触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丰富生活经验,增长学生的实践力,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措并举,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实效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多措并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育人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7-0016-03
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把劳动和信息技术从综合实践活动独立出来,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但新課标强调:加强横向学科有效配合,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组织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各学科的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最好的活动载体,也充分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素质教育正在不断完善,向着持续有利发展的方向迈进。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充分突出“生活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现阶段正处于心理、思维、认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意义重大:不仅能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主思考、积极探索;还能不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直接经验、实践体验等为基础,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在实操中,合作、探究学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充分突出经验性、实践性的特征。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主要包含四种活动方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提升素养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首先指向问题解决,其次是引导自主学习,再次是活动中沟通合作,实践中的创新意识,最后应聚焦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改变原有传统的学习方式,不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核心素养落实在实处,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彰显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是以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为主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活动载体,贯彻了生本理念,把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活动宗旨;在活动中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指导的落脚点;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活动中心。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在活动实践中彰显学生主体,打造一个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五育融合
五育并举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是一次较大的改善与提升,从五育并举这一理念作为教学切入口,能够有效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层次。所谓五育并举指的是德、智、体、美、劳这五大项缺一不可,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每一个都具有独立性、特定性,但并不是将这五育分开而来,而是这五育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这样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联系性等特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提出“跨学科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最好的活动载体,尤其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既可以单独教授,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劳能增智,劳能树德,劳能强体,劳能育美,可见弘扬中华传统劳动精神,是其他四育的教育延伸。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创新与优化,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和意义,并通过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形成正确劳动观,有效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五育融合的步伐。
(四)培养能力
新课标提出,综合实践活动从一年级开设。那是因为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而综合实践活动不拘于书本知识学习、学科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立足生活以及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活动主题,通过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实践性的综合素养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和学生力求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容易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养成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一门针对于学生自身经历、知识探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特点,就是不会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会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活动更加灵活与开放,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构建创造性活动空间,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自身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实效策略
(一)课程整合,强化育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活动目标,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发现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应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让活动得到不断的深化。教师应当进行合理规划,创设多元化实践活动,真正能够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当以生活为教学核心,突出生本原则,将教育回归生活,重新设定活动目标,落实课程整合、强化育人的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内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例如,在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时,教师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身边垃圾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查找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性。接下来,教师要秉持综合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知识整合、资源整合,加强对学生科学引导和启发,并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验证,真正达到學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1.立足德育,课程融合
少先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一,再加上跨学科学习的实施,将这门课程与德育活动充分整合,充分体现课程育人精神。同时,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堂,融入德育教育,在活动中育人,在课程里育人,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站在学校的角度,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如结合学校的活动安排,组织“读书日”“劳动周”等实践活动;结合安全教育,组织如“安全知识大赛”“安全与我同行”“安全周”等;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组织“我是小小少先队员”“雏鹰争章”“毕业告别会”等;结合重大节日,组织“重阳敬老”“清明扫墓”“中秋赏月”等;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织“安全教育在心中”“祖国在我心中”等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明确主题、贴合主题,严格制定活动方案,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和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成果,传授实践经验,做最后的总结。在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活动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实地演练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如带领学生走进消防站,请消防员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安全标识、使用相关设备、工具等,学习在不同的场所都要做好安全防范意识。活动有针对性,有落地实施,才能真正地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2.根植家庭,教育整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家庭教育排在首位,是整个教育的根基和灵魂,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家庭教育进行全面整合,有了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在教学上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家庭教育做好合理规划与安排,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最理想的引导者。特别是学校在开展研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如可以举办亲子研学的活动,研学的内容可以结合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红色圣地等,并请家长们将活动内容和感受记录下来,由教师装订成册,给出客观、多元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如可以结合五年级的资源包,开展“我的家乡”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家长们的引导下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文化,挖掘家乡的风俗、特色、文化、风土人情等,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采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并进行分享。这样的实践活动意义不一般,通过这样的综合大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精神。
(二)社会延展,内容丰厚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与社会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教师可以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的研学活动,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鼓励“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作为教学目标,可以说劳动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伴侣,文化思想、劳动价值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文化,将劳动教育进行完善与创新,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引用生物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中的内容联系到劳动课程之中,通过为学生播放PPT,让他们熟悉更多蔬菜的种类,生长过程、播种周期、除草、除虫、施肥等一系列蔬菜管理技术,培育新鲜蔬菜的技巧及方法,同时还把蔬菜栽培的历程和发展为学生展示。教师还可以引入历史知识,为学生讲授关于蔬菜从古至今的发展,如何引进、如何自行生产,这样的经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将知识性、学科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点燃学生心中的热情之火,开阔学生眼界,启迪学生心智,提升文化素养,让学生受益终身。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相应的评比制度来进行考核,在班级评优时还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对认真劳动的学生提出表扬,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的劳动热情只增不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化课程育人的实践效果,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体验、学习效率,让学生接触到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深入思考、交流讨论。教师需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秉承现代化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借此推动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推动现代化教学活动开创新的教学格局。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天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J].中国科技教育,2018(7):16-18.
[2]葛立凤,张政,张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1(18):3-5.
[3]叶善培.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文化[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1):160-161.
[4]梁秀香.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4):112-114.
[5]沙国禅.综合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6):27-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