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情境下的全民阅读新议程

时间:2024-05-07

文/刘江波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是指机构或个人将资源或其使用权让渡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资源或其使用权创造价值。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劳伦斯·威茨曼(Martin Lawrence Weitzman)将分享经济分成三个类别:一是基于共享和租赁的产品服务;二是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通;三是基于资产和技能共享的系统生活,实际上是时间、知识和技能等无形资产的分享。[1]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共享经济的内涵逐渐扩展,从劳动领域到生产、消费领域,分享的对象也从收入到利润、价值、资源等内容。数字平台在成长中逐步聚合了数字资源、智能算法、用户画像等核心技术资源,也扮演着共享经济的中介角色。特别是近些年,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的融合发展,以极低的成本进行点对点的闲置资源使用权交换渐为世人熟知。

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的融合发展构成新动能,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扩大阅读主体的选择空间,提升社会福利;二是改变人们的产权观念,培育社会阅读;三是改变出版的运营模式,形成新的服贸。

新时代塑造全民阅读新风尚

以普惠、均等、公信的价值标准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文化体系。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该《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与全民阅读相关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点部署了四大举措: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专业化运营;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如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国家公共文化云;三是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引导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以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建设全民阅读数字平台。2022年1月12日,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成为重点任务,“深入发展共享经济”成为“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从政策导向上看,发展共享经济将成为重要抓手,也为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探索数字平台企业与出版企业联合运营模式,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共建共享水平;二是要围绕出版融合发展需求,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传播方式,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三是探索建立跨数字平台协同,促进创新要素整合共享,提升出版发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推动数字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

以健康、发展、创新的可持续理念系统实施全民阅读重大工程。2021年12月28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推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成为“信息消费扩容提质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知识分享等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发展共享员工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2021年12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其中,“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成为重点任务,“国家级出版文化设施建设”“优秀全民阅读项目评选”“盲人群体阅读权益保障”“农家书屋数字化提升工程”等均列为重大工程。在全民阅读“七进”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进网络”,全民阅读“八进”活动注入了创新发展的理念。2022年4月24日,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把握数字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

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对全民阅读的作用

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的融合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在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情境下,强调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弹性匹配,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强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相对分离,倡导共享利用、集约发展的交易理念;强调消费使用与生产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信任模式;强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同频共振,惠及全国、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

供需匹配。共享经济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弹性匹配,促进消费使用和生产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以新东方在线旗下的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为例,基于“供应商画像数据能力”SaaS供应商平台系统,还在选品和样品管理环节实现流程化、标准化运营,并为后续数字供应链的构建提供持续的服务,同时提供服务化、可复用、可扩展、可配置的供应链平台。打破供需双方的信息隔阂,有效匹配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构建交流渠道、拓展商机、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东方甄选”突破传统电商平台的货架展示形式,通过短视频直播激发读者兴趣,转向内容电商。2022年6月19日,抖音电商发布“2022抖音618好物节”数据报告,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1%,抖音里销量最高的10本书,有8本是由“东方甄选”售出的。《哈利波特英汉对照版全集》《DK博物大百科》《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三册》《平凡的世界》等多本书都销售了几万单。

交易管理。检索成本、信息成本、执行成本等构成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是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融合的根本优势。“平价好书”最大幅度降低了阅读门槛,弥合经济差距带来的知识鸿沟,形成“知识普惠”的新格局。出版物电商平台创新迭代了线上线下立体化联动。为了优化读者体验,当当网、京东图书、拼多多等平台从自营到引入更多优质出版物供应商,既有图书店铺,又有出版机构,建设供应链中台生态,促进出版物的自由流动。在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演化中淡化了出版物的所有权,读者追求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来满足阅读学习需求。中文在线、掌阅科技、世纪超星等早已加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推动资源在流通环节起增值作用。在新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引领下,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以智能的方式加工资源,收集、加工、流通和保存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对全民阅读产生增值的效应。此外,豆瓣、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阅读博主专业解读出版物,分享知识、技能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建立信任。共享经济是以信任机制为纽带,利用经济平台实现智能化配置的经济活动总和。随着社会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可靠的信用安全保障。信用征集机制确立的有效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要素集聚与整合功能,强化和优化了传统的供求服务价值链。2022年2月22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在知识服务领域尤为突出,维基百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今日头条书架等都是典型代表。随着知识服务平台技术的演进,推动音频、视频、互动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走进公众视野。“耳朵经济”迅速发展,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荔枝FM、微信听书等平台呈现了井喷式共享,如《红楼梦》有声读物超万种,有原文朗读、逐回讲解型、白话阐释型、白话评书型、有声剧型五种类型,底本、音色、朗诵者等因素促进了全民共读、共听、共享。

阅读服务。国家不断强化数字阅读推广顶层设计,建设国家级数字阅读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惠及全国、方便快捷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并推动开展更多全国性全民阅读活动。一系列优质数字阅读服务工程相继实施,扩大了优质内容供给。党史文献、社科文献、科技文献、学术文献、古籍整理等重要领域专业数据库建设提升了全民阅读服务效能,如“学习强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数字化资源、国家古籍数字化总平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聚典数据开放平台等。出版单位加大投入力度,大幅提升融合发展的资源聚合力、产品创新力、品牌运营力,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多学科移动学习应用的“人教点读APP”,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唯围品书”数字阅读平台,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企业轻OA阅读社交服务的“凤凰享读书”,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咪咕阅读”,腾讯旗下的网络文学品牌阅文集团囊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新丽传媒等业界品牌。

全民阅读新议程展望

内容维度。根据威茨曼把共享经济分成的三个类别:一是做好产品服务。经典名著、名家名作散发出持久的魅力,要强化全民阅读精品内容供给,不断丰富阅读服贸的文化内涵,重点做好主题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重要文化典籍、人文社科领域精品、自然科学领域精品等出版物。精品内容的沉淀积累和基于精品提供的核心服务,是阅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好二手出版物的再流通。基于出版物循环、低碳生活理念,以线上线下协同、上下游黏性整合、数据智能多螺旋驱动的方式来打造新型文化教育生活场景式消费。近年来网上的二手出版物交易平台层出不穷,较知名的有孔夫子旧书网、多抓鱼、漫游鲸等,它们通过不同的运营模式促进了闲置出版物的流通。三是做好知识分享。知识分享可以触达“全民”的每一个个体,帮助个体提高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阅读的规模和结构变化进一步导致知识供给侧的重构,知乎、小红书、在行、TED等互联网知识社区作为新形态的介质,升级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接方式,从简单交易转变为平台型知识服务,逐渐成为共享经济的数字平台。

技术维度。信息数字技术渗透到全民阅读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阅读服务向数字化、系统化、个性化发展。科技创新也为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阅读形态、体验和场景打造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元宇宙、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9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尤其是中青年人成为数字化阅读主体。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有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手机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海量的出版物触手可及,满足了国民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实现了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阅读迎来了“全民时代”,这是整体性的社会阅读场景重构,读者和出版物实现了面对面网络化协同。未来,阅读服务、读者分析、数据治理、内容要素、出版体系等均有较大的技术突破空间,要紧随技术的更新换代,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业务维度。面对全民阅读,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的融合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源利用效能,强化了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机构或个人作为全民阅读的参与者,其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更加明确。一是平台运营规范化。《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的出台,涉及公平竞争、平等治理、开放生态、数据管理、内部治理等内容更加细化。二是阅读延伸服务化。出版发行单位、公共图书馆、基层阅读组织、知名作家学者等组建阅读推广人队伍、阅读推广机构、全民阅读促进协会,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实现了“阅读+”新模式。三是内容供给专业化。出版单位大力加强精品出版、原创出版,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出版物,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出版精品。

未来,全民阅读一定会涌现出很多新议程,甚至会超出想象。共享经济与数字平台是重要的情境,并且已经对全民阅读的供需匹配、交易管理、建立信任、阅读服务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展望全民阅读的新议程,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