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吴义勤 颜慧 向萍等
《海上晨钟》是上海作家苏虹历时6年构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新谊药厂以鲍永昌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以吉耀东等为代表的国企领导人员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生动实践。小说内容精彩纷呈,不仅刻画了以新谊为代表的民族制药业的成长壮大、红色企业家的呕心沥血、地下工作者的明枪暗箭,还展现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以及青年人置身改革大潮历练成长的心路历程。它不仅是一部百年老药厂的信誉史,更浓缩了百年民族企业的发展思考,同时也是百年大上海进程中的一个浓厚的缩影,这样全景化书写知名企业发展史的范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尝试。
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小说学会会长):这是一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国家命运与个人成长相结合,既精彩回溯百年民族制药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史、又生动呈现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阵痛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有历史感、有现实温度、有文化情怀和人文意蕴的优秀作品。我相信这样一部生动、精彩、讲述中国故事的好小说,也一定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与青睐。
颜慧(作家出版社副总编):为向中国共产党和二十大召开献礼,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图书,长篇小说《海上晨钟》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本。
《海上晨钟》以新谊药厂为原型,讲述了民族药业发展的历史。涉及的地下斗争惊心动魄,爱情纠葛悱恻传奇,作品在回顾民族企业一个世纪成长历程的同时,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在事业、爱情、信仰上的思考与抉择,关注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矛盾、探索与举措。《海上晨钟》讲述的是个人的奋斗史,企业的成长史,也是国家的发展史。
于历史现实中,凭青年壮志让海上晨钟在百年时间内奏出红色声响;处中华热土上,用药者匠心让海上晨钟在百年时间外谱写美丽华章。
向萍(《海上晨钟》责编):常常听说作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其实,我觉得对生活和写作充满热情和敏感的作家是不需要专门去深入和体验生活的,他每天置身其中,会有层出不穷的发现和灵感。《海上晨钟》是苏虹老师对历史与现实、工作与生活深入探求、细微体察和点滴积淀后自然分娩而出的文字,其中的人、事、物、景浑然一体。我曾看过他分享给我的堆积如山的各类资料照片,甚至作品中一件旗袍的面料都是可以分享出一段历史佳话的,所以没有这些对历史、企业相关资料的扎实阅读和掌握,就没有作品中那些发光的细节。我也曾读过苏老师公众号上分享过的很多徒步旅行的文章,那些经历感受自然天成地融在《海上晨钟》里,让人觉得真切鲜活。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丰赡的,就像一枚钻石,拥有很多切面,每一个切面都璀璨生辉。《海上晨钟》就是一部具有多面性、丰富可阐释性的作品。它是一本可观可感的“实用导览”,也可以说是一张属于上海的独特的“城市名片”,涉及众多标志性建筑景点和人文掌故,并配以精巧雅致的彩铅手绘图,读它就是在进行一场别样的“上海行”。它是一本鲜活生动的“别样史册”,以虚实相生的文字还原属于个人、企业、上海乃至中国的百年风雨,读它可以穿越时空,体验精彩纷呈的人生。它是一本以小说为外衣的“武林秘籍”,作为作品中的企业原型,“上海新谊”在发展、改革过程中经历的波折甚至阵痛,通过“苦练三九三伏”得出的改革经验与创新思路,在书中有着文学化的呈现。它也是一本关于爱情和事业的“葵花宝典”,书中的线索人物郑筱韵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孩儿,她在职场与情感旅途上的经历,不仅能引发很多共鸣,也让人为之动容和深思。
管新生(著名工人作家):苏虹的《海上晨钟》是一部凝重而厚实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是近年工业小说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上海新谊制药公司的历史长卷是小说依托的坚实基座,也是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浮世绘。书中举凡信手拈来的上海史、上海建筑物史,与人物融为一体,与情节紧密关联,与事件环环相扣,笔触所及,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匠心所在。
这是一部鲜得一见的复线结构的蓝调作品。同一个叙事空间,展现着不同时代的故事进程——一瞬是隽永的黑白照片式的历史回顾,一瞬是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行曲,两者汇聚成一路惊涛一路春雷一路阳光,轰然托举起“新谊”的铭牌。
房伟(苏州大学教授、作家):苏虹在《海上晨钟》里以上海新谊制药厂的改革发展为时代之窗口,以雄浑的爱国情怀与细腻的人文关怀为情感之底色,铺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恢弘画卷。
小说囊括了20世纪浮沉动荡的抗战史与革命史。面对如此庞大繁复的历史素材,苏虹以第一人称限制性视角切入,从叙述者“我”接到任务,为筹划新谊百年庆典,开始追寻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这一线索出发,将“历史”与“现实”彼此穿插交织,打破两个时空的界限,将二者巧妙勾连,又统一于“中国百年风雨和社会发展”这一宏大主题,足以见作家开阔宏大的格局视野、成熟的历史识见与写作功力。在激流动荡的时代面前,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或许只是涌入时代浪潮的一朵无名浪花,而苏虹却在小说中有意打破时代对个人的遮蔽,选择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立于时代之上,在与之融合的同时也着重挖掘他们身上的个性之处,完成从人物层面向时代的突进。
陈歆耕(评论家、原《文学报》主编):苏虹在百年药业宏大叙事题材的把握上,表现得比较机智、机巧。新谊药业这么长的发展历史,用小说表现它的发展历程,如果采取正面强攻的方式,这个难度蛮大的,很可能陷入一种叙事的程式,读起来给人的感受是比较不太容易进入。
作品中的“我”是非常特别的人物,这个“我”既是以往历史素材的收集者,同时又是药业当下发展的观察者和亲历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因此借助这样一个人物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世界来回地跳跃和回闪,用这样的方式抓住百年药业发展中的某些关键的要点,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情景,从这样的过程当中可以跳跃出来,让自己获得一种更加轻盈的想象与飞翔,我觉得就这样一个表现方式比较机智,也是比较讨巧的方式。有一些地方看了以后挺感叹的,没有一定的阅历的人,没有一定积累的人,对这种人性的洞察和观察,很难抵达很深的地方,《海上晨钟》里面有很多对人的观察可圈可点。
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这部小说最吸引我的,是里面浓墨重彩表现的关于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它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小说、作者融入情节的设计,把它揭示出来。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在上海生活了20年,我看到这些篇章感到非常亲切和感动。不但补充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一个人物,行走在有模有样、有具体地域特征的城市里面,这样一个作品就像是你玩游戏一样,为什么游戏那么吸引年轻人?他进入的是一个很具体的情境,里面细节的设置是非常具体的,是活生生的,如果仅仅给他一个概念,他会那样认真吗?这个小说里复原很多具有上海特征的东西,是以地域文化为特点的作品,是近年来很大的一个补充。
还有一点能够看出来作者书写的野心,整个作品框架设计的用心,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匠心。因为这一百年不好写,一些作家在类似作品的创作上翻车,就是因为采用了编年史或者大历史的叙述。作为一个长篇,其实最后体现的是作者对框架的设计,能够把这些东西变成情节,否则就是学术论文,所以要把它变成融入到主体设计的小说的情节结构里面。这里面我相信作者是动了很多的心思,这其实也能够看出来,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刘海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11月13日,是苏虹踏进上海这一片土地40周年的纪念日,这对他个人来讲是很值得记录的日子。但我更愿意记住今天这个日子的另外一层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到20天,***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当中再次提及讲好中国故事。我作为一个学者,今天和上海文学界、上海新闻界、上海国资委同志坐在一起共同来研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这实际是我们上海各界落实二十大精神,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我的理解是这几十年我们没有讲好中国故事。
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把握好三点:第一,要有强烈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要通过多元的、形象的、事实的传播,把中国真实美好的国家形象向全世界做一个生动形象的展现。第二,讲好中国故事,那就要有故事。我们常说要以“内容为王”,《海上晨钟》为什么能让周立民先生一口气看到凌晨三点钟?说明《海上晨钟》有故事、有情节,说到底还是有内容,否则空洞的东西不可吸引人。第三,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苏虹是毕业于复旦新闻学院的博士,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大概也是他能在《海上晨钟》里讲好故事的重要原因。
马文运(上海市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我首先要代表上海市作家协会向苏虹老师表示祝贺,另外也感谢他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部优秀现实题材的著作。
苏虹这部《海上晨钟》融汇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也延续了上海城市书写和工业题材的传统。
前面列举过,像夏衍的《包身工》,郁达夫的小说,包括茅盾的《子夜》,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以及管新生老师跟他女儿管燕草一起创作的《海上百年》,书写了百年工人发展的历史,令人欣喜的是,在新时代又有《海上晨钟》。《海上晨钟》历史的跨度非常大,而且在当中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民族工业发展壮大之间的关系。另外也展现了新时期国企的改革,融汇在一起。这当中确实给我们呈现了很深远的历史画卷,确实是很难得,填补了工业题材当中的一个空白。
这也给我们启示,我们应该怎么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辉的历程、怎么肩负这样一个历史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挖掘上海丰富的城市资源和工业资源,以及民族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人民奋斗的历程,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们要倍加珍视并应用好这些资源。同时,还要坚持创新方式方法,包括叙述的手法、叙述的节奏方面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方式,《海上晨钟》确实有不同以往的、传统的叙述方式,应用了闪回手法,两个历史阶段不断交叉进行,当中的快节奏,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的创作手法,是比较新颖的,也很有启示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