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限制撬动创新

时间:2024-05-07

乐倚萍

事情因何成功,又为何失败?当我们总结原因的时候,往往先注意到客观条件,即资源和限制。有人坐拥父辈资助的第一桶金,有人广结有效人脉,有人赶上了政策红利,有人举步维艰。

然而在营销顾问亚当·摩根和演说家马克·巴登看来,限制未必是坏事。他们探究了许多企业的成功案例,发现在关键的节点,推动企业走向创新之路,从而改变其命运的,并不是重要的资源或机会,恰恰是限制。两位作者将书名拟作《逆向创新》,说的是在看似不可能的条件下,把劣势变为优势。带有贬义色彩的“限制”在此处倒像是阿基米德口中的“支点”,可以撬动创新。

在常规印象里,戴着镣铐跳舞让人感觉不自在,越大的施展空间,应当能表现得更好。可是一个心理学实验观察到,一个有围栏的游乐场可以让孩子探索每个角落,若是撤走了围栏,非但没有放大空间,反而让孩子们集中在了中央区域,在原先的“边界”,他们缺乏安全感。限制就像涂鸦的主题、作文的命题、即兴表演的话题,它能帮助我们集中精神、把握重点。否则,创新是无本之源,会令人感到茫然无措。

限制会逼迫我们大胆尝试,书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作“路径依赖”。我们习惯性地依循过去适用的规则,但它可能已经过时了,或者并不是效率最佳的了。譬如,航天飞机的两个固态燃料引擎,设计宽度要小于1.4351米,这是由运输引擎的铁道宽度决定的,铁道宽度则沿用了英国马车的路径,后者又可追溯到古罗马建造的道路。当代的发明竟然要受制于两千多年前的旧事物,这听起来并不合理。皆因我们容易沉浸在“舒适区”里,懒于改变,直到某项限制逼迫我们不得不创新。耐克公司的两项创新都是源自限制:有人声讨耐克罔顾工人健康,可是要全天候监督工人的防护设备非常困难,何不直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呢?性能更好且无毒的水性黏胶横空出世。另一次投诉是针对六氯化硫对环境的污染,耐克用它来制造当时市面上最轻、最耐用的气垫,不甘弃用。然而走出舒适区,却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新产品日后更长销。

各式各样的挑战,可能比不光是找出替代品,作者还列举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些问题本身的诉求是矛盾的。廉价的产品之于优良的品质、贫瘠的土地之于想致富的佃农、租赁服装之于提高销售量,这些挑战激发了创新者的潜力,被逐一实现了。最耳熟能详的例子是宜家家居,它发端于资源匮乏的瑞典小镇,深谙物尽其用之道:门板切割成桌子、收集无人问津的鸡毛、爱用环保的竹纤维……再看肯尼亚乡间,佃农发展养鸡副业,无暇看管雏鸡,把它们染成蓝色就能避免被老鹰捕食,还能用得自土壤的白蚁解决饲料难题。而租衣平台的合作伙伴竟然是高端服装品牌,前者并没有抢走后者的生意,因为试穿会大大提升顾客购买服装的意愿,也意外减少了低端品牌的仿制。矛盾并不可怕,它暗示了一种可能性:不必“二选一”,为何不能两者兼得?

作者提醒我们,成败不在于限制,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限制,是否会甘心被限制。光是抱怨面临的困难没有用,与其徒劳地总结“我们办不到,因为……”,不如将负面情绪变为前进的力量,逆向思考一下“如果……就能……”。充分调动起别人想不到的资源,就有可能酝酿创新。维珍航空的做法遥遥领先于自媒体时代:受限于无钱打广告,他们考虑到,如果内容足够有趣,就能得到免费宣传。于是拍摄了独树一帜的安全宣传短片,让看到的人自愿地分享传播。这是资源丰富的竞争对手想不到的。有了限制,焉知非福?

以支点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当也體会过限制之妙,相传他是在兵临城下时想通了浮力定律。在资源、时间、外部因素都如此紧张的时代,我们不必沮丧,换个角度看,或是得了个无限可能的“支点”!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