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阅读指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4-05-07

伊婷婷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使用部编版新教材,教材内容进行较大调整,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课文的选篇对优秀、经典的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同时也兼顾时代性,新的语文教材开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筛选优质阅读篇目,为学生讲解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开拓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然而,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尚有不足之处。

阅读教学缺乏,阅读能力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当面向学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培养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小学生答题技巧与应试能力,教学重点更偏向于提高考试成绩,而阅读教学这种见效慢、周期长的教学活动安排严重不足,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阅读储备不够。另一方面,7-12岁儿童在不同年龄展现出不同特点,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在设置阅读课程或推荐阅读文本时也很少见有针对性和差异性,极容易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指导不足。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仅以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为全部素材,并将阅读教学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中,认为只要按教材授课,同时也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本中的阅读素材经过仔细筛选,贴近学生认知层次,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阅读,因为课本的知识面并不能全面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单纯以课文为阅读教学素材,长期讲解也让学生充满疲倦感,而且将课文讲解与阅读教学指导完全等同,也缺乏专业的阅读技能与方法指导,这样合二为一的阅读教学收效甚微,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感,难以从更深层次品味文章,阅读能力也难有提升与突破。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不足。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将语文知识梳理作为课堂重点,忽略了阅读课堂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阅读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也会让阅读课堂的氛围十分沉闷,极大地禁锢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创意想象。长此以往,这种无趣、单调的教学模式也会令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热情与兴趣,教学质量也很难达到预期,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得不到明显提升。

当前语文阅读课堂呈现出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教师阅读指导、教学手段不足,这些不足导致阅读课堂难以开展、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要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应该针对性地以课堂为阵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文本为载体,全力提升阅读课堂有效性。

课堂为阵地:立足阅读基础,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小学生尚处于自制能力较弱的年龄阶段,而且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也各有不同。1-2年级学生词汇储备不足,他们更适合阅读简单的古诗、童话、寓言等篇目,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阅读技能;3-4年级学生开始初步体会词、句、篇章的表情达意,学会感受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展开想象,领悟文章大意,他们更适合关注重点字词,品味重点词句,加强语言训练;5-6年级学生开始推想文章相关词句的深度意义与关联,开始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渐渐学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与表达方法。

针对1-2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阅读素材创设故事情境,以表演来展示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密切的课堂互动中感受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也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建立初步的阅读兴趣。其次,针对3-4年级学生,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内共读,拓宽视野,并搭建互動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心得。最后,针对5-6年级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高效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粗读、精读、略读、诵读等阅读策略,学会把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推测词句意思,梳理课文表达顺序与结构,并深化阅读感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学会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

学生为主体:关注阅读倾向,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了解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层次,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倾向,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高效关联。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克拉申的“i+1”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既要认真阅读教材文本,还应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保持最佳阅读状态。

语文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出发,多角度解读教学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精髓,以此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安排阅读内容和阅读延伸,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目标。同时,不同学生有着阅读兴趣,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阅读偏好,挖掘学生们的阅读潜力,帮助他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学生对四大名著中《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各个篇目都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筛选感兴趣的节选篇目,并从中去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某一本或几本进行全文阅读,带着对节选篇目的喜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全文阅读,让学生在延伸阅读中开阔视野,并领悟阅读的魅力,进而爱上阅读。

教师为主导:丰富阅读渠道,发展学生个性。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为了体会文学作品强烈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情感,阅读课堂应当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滋味,身临其境地走进文学世界和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

为了创建高效阅读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学生开拓丰富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或者让阅读实践走进生活,以更丰富的形式展开。比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唱儿歌《四季歌》《春天在哪里》,朗诵诗歌《春夜喜雨》《小池》《江雪》,或者组织学生春游、夏令营、秋游、冬令营等,让学生用耳朵、用眼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四季之美。当学生打开更多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文本与生活进行对话,或者在身体力行中去实践文本中所描述的场景,文本才能回归生活,让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认识更加深刻、细致、全面。教师应当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与体验,让学生拥有广阔的阅读空间,长期浸润在优秀文学作品中,与作者在同一个节律上共同跳动,完成阅读者与创作者的心灵对话与情感共鸣。

文本为载体:走进文本世界,深化阅读感悟。为了强化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从深度阅读中去感悟情感,去碰撞思想,去激发审美,去丰盈精神,让文本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灯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开启阅读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在思想碰撞中对文本形成更全面、细致的认识。比如在阅读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设计出草船借箭的一系列环节:一是接受任务;二是借箭准备;三是草船借箭;四是如期交箭。通过诸葛亮的一番神机妙算,完成了一道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这其中,每一位人物的不同性格都成了这场计谋能否得胜的关键。那么这场精心谋划的“借箭”中,哪一步至关重要呢?有人看到的是忠厚老实的鲁肃成为诸葛亮的一枚棋子,有人看到的是曹操的生性多疑让诸葛亮钻了空子,有人认为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心胸狭隘的周瑜设计一道不可能的任务,才让诸葛亮名流千古。

每一种观点都有一定支撑,他们只有走进文本,才能更深刻地感悟每一个角色的身份与立场,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开放,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注重情感体验与创新思维,阅读课堂才会多姿多彩,在课堂上才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和最独特的思维。

作者单位: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