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敬华 鲍慧清 石领玉
中医药学如何绽放更璀璨的生命力,是中医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中医智慧服务平台“博览医书”为例,分析中医药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与瓶颈,探讨如何构建共建共享的学术生态圈,为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供思路。
中医药学科知识服务现状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资源。中医学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就已建立。《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显示,中医古籍共13455种,除去版本的重复性,当前可挖掘的春秋时期至清朝的中医古籍共计3500余种,有突出成就的名医近千名。
信息技术推动中医发展。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中医传承有了更多的方式:辅助开方系统、辨症论治诊疗系统、智能共享药方系统、中医智能云系统、中医智能康复系统、中医诊后智能管理系统、中医云脑、名医传承系统、中医体质辨识机器人。
中医古籍文献利用现状。目前,中醫古籍文献资源丰富,中医古籍学术研究需求稳定。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资源建设不足、建设成本高、人力不足、资源限制等。
“博览医书”的共建共享学术生态圈
目前,医学文献资源丰富,内容复杂多元,但优质资源稀缺,评价困难,如何能高效、经济地获取专业知识?“博览医书”的问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博览医书”是山东麦德森集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的跨领域专家团队,历时7年研发出的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以共建共享的理念搭建了中医古籍、现代医书、本草、方剂等12大类数据库。“博览医书”是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知识信息服务平台,以独有的知识组织管理专利技术把中医古籍、现代图书、知识库、名医经验等信息模块融为一体。通过知识碎片化和知识重组,构建了独有的医学知识关键词检索的词网系统和知识地图,实现了医学知识的互联互通、通检通查。
基于山东麦德森集团已有的50万医疗人员客户及图书出版、医疗器械、门诊、盲人按摩等业务,“博览医书”设计构建麦德森大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将已有客户资源转化为平台资源,并带动潜在客户加入平台,实现集团核心业务互联网化的战略转型。
迄今为止,“博览医书”古籍入库量2000余种,是目前入库数量最多的中医古籍数字化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基于互联网技术深度学习,独创并形成了有4万余条中医词的中医词网系统,实现了中西医知识的互通,检索更全面、高效;融入中医辞典30余本,业界领先;获得18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收录8980余味本草,18098位历代医家的相关知识,900余篇国医大师的文章,2000余条临床疾病知识,3.3万余首方剂,100首经典名方,900余篇医学热点,1000余条养生知识,堪称海量精品讲堂。
“博览医书”项目具有三大优势:数据库庞大,覆盖面广;词网系统,中西医互通;辞典整合,嵌入原文。目前,“博览医书”平台已覆盖全国30余个省份,使用机构达100余家,全国2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已有19家使用。“博览医书”以赋能教育、科研、产业为己任,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使命,成为100万中医人的知识和精神家园。
依托“博览医书”平台,团队可以对中医古籍数据整理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对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含)时期的相关中医古籍文献,从源到流对理、法、方、药进行梳理和挖掘。以中医病证为纲,汇集古今中医文献精华,同时包括对病种同义词的整合,全面、精准。目前团队已对“中华医藏”项目的首批25个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原文进行了整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博览医书”致力于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中医药文化传播、大数据和医院信息化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的美好!
作者单位:李敬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数据中心
鲍慧清、石领玉 山东搜搜中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