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苏博 苏磊
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教育 , 并不仅是一门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其性质与功能具有多样性。阅读教育教学性质和功能,虽然有诸多争论,但其在一代人精神成长的教育功能,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而,阅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改革,不能简单视作是一门课程的改革,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改革,本文也是以此来论述当前阅读教育教学的瓶颈所在,基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文本细读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并提出有效的文本细读策略。
文本细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阅读,是语文学习最为重要的途径。没有阅读,学习语文就失去了导航。阅读教育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最大,也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部分。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尤为契合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要求。
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之中,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字词解析和语言训练,充分利用语言资源,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和品味;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开展理想、情操以及信念、人生观等教育,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思想、情感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而,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有利于突破当前教学瓶颈,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将文本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培育、道德情操升华服务,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改善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存在的瓶颈问题
人文与工具冲突大。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个特性,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冲突非常大,进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上,出现了双重失败,这也是最为失败的地方。原本语文阅读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应是相辅相成,然而,现阶段缺乏人文教学,过于看重语言知识传授,以致学生也过于看重语言文字,却忽略了情感,无论在阅读理解,还是在阅读表达中,都难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收获或是表达自身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養、人文素养的发展。人文和工具之间的冲突,也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并不是一项缺乏趣味的活动,相反的,对文章的理解越是深入,越能实现精神与思想的升华。然而,当前多数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权,基本上处于被动阅读状态,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使得阅读过于机械化。由于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就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久而久之,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就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阅读中缺乏自觉性与自主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文本细读”的意识。“文本细读”的缺位,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阅读要做什么,仅是简单地按照要求浏览文章,却无法运用好信息,阅读能力以及文学修养自然无法提升。
阅读过于依赖讲解。在阅读文本时,很少会有清晰的阅读计划或是阅读安排,基本上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或是课后要求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功利性色彩浓厚,却失去了人文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不是从文章信息、语言文字中获取的,而是受教师讲解、赏析内容等影响。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完全尊重,教师则是依据教材参考中的文本解析结果,进行提问以及纠正学生的想法,重在让学生得出与参考答案一样的结果,而不是看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与感受。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做法压抑了他们的思维与想法,也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好感。身为教师,应该从阅读方法指导和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而不是灌输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
运用文本细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实现三方互动。与阅读相关的主体,主要有三方,一是文本,二是学生,三是教师。唯有文本互动,才能实现三方“互动”“对话”,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能在阅读中得到情感、思想上的升华,获取深刻的精神感悟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文本细读可以避免教师过于干预学生阅读,避免教师狭隘性地处理所教课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迫使教师严肃地面对文本,面向学生个性特征,深入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实现真正的“对话”。这也意味着,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文本和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冷落文本,就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文本细读,要求教师自身深入文本之中,对其内容、思想、细节进行分析整理,从多方视角重新审视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内涵,避免教师过于漠视文本,拓宽教师的教学视域和阅读内容。
例如,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细读,从细读引导开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然后以补充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中叙事内容进行讨论,力求能达到复述文中故事情节以及树立饱满人物形象的效果。学生能在品析含义丰富语句的同时,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看到作者眼中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物精神风貌。
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
开展文本细读活动,能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与体会。往昔,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从某一视角进行文本内容的解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虽能从一定程度上积累知识,但无法体会到阅读的美感,使得阅读更多地体现了工具性的一面,而不是人文性的一面。为了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收获优良的审美体验,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细读的重难点,结合文本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多层次地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而展现阅读教学的价值,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要引导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深处,有意识地进行文本语言的分析,对文本所隐藏的内容和渗透的情感进行细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之美。例如,在《紫藤萝瀑布》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体会到紫藤萝花的美,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紫藤萝花的图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文本中关于紫藤萝花的描述进行归纳,围绕作者描述紫藤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深入解析——作者是如何突出每一朵花生机盎然,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明白作品中的美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从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文本细读,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与文本实现深层次的互动。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应掌握主动权,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阅读主体地位,否则,文本细读就无法起到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的目的。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要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文本之中,运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疑问,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从自身、学生、作者等不同的视角,进行问题的设计与表达,旨在让学生能从不同视角进行文本内容的细读,发现文本的多元化美学特点,引领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例如,在《塞翁失马》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从多个视角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当中福祸相依的辩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调整思考方向和鼓励的尺度,应在学生具有正确评判能力和优良文本认知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对塞翁失马这一过程进行解读,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立足于忠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真正地了解作者的主观意图,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层次的鉴赏,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地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进行思考,保留文章的原始底蕴。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自身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表达手法、作者主观意图等进行解析,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提升阅读审美能力,正确地以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罗堡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