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李 婧
【绘本简介】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瘦骨嶙峋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面包,可有一天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整本书是一种灰冷的色调,让人感到压抑、窒息。与这种可怕、绝望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两片刺眼的红色,一个是纳粹市长手臂上的红袖标,一个是女孩头上鲜红色的蝴蝶结。那红袖标,无疑是战争的血腥与罪恶的象征,而那鲜红色的蝴蝶结,则是一抹生命的亮色。故事的结尾凄美感人,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经站过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开出了与她那红色的蝴蝶结一样鲜红的番红花。
【作者简介】
罗伯特·英诺森提,1940年2月16日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42 岁时才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立刻震惊国际,创造了绘本的又一高峰。他还创作了《木偶奇遇记》《小气财神》《胡桃夹子》以及《大卫之星》等,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他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插画家的典范,不仅在于他卓越的绘画技巧以及对故事的掌握度和诠释力,更在于他那一份对平民大众的细致关怀、那一份历史责任感、那一份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袋,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初步了解绘本。
2.共读绘本,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
【评价设计】
1.通过阅读与二战有关的绘本与资料,能初步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了解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伤害。
2.自主阅读绘本,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抓细节、抓变化,从而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课小约定
开心玩,认真听;仔细看,响亮说;多思考,乐合作。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习惯先行。朗朗上口的课堂小约定儿歌,旨在引导中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看、说、思考、合作等一系列的课堂学习习惯,也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 热身活动,谈论战争
1.配乐出示一组关于战争后的图片,初步了解战争。
(1)看完后,战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2)今天我们来共读一本绘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战争。
2.观察封面。
(1)绘本阅读要从封面开始。封面上的小女孩名叫罗斯·布兰奇。
(2)她正撩开窗帘,看着窗外。请仔细观察,她的眼神是怎样的?
预设:充满了悲伤、惶恐、惊讶……
(3)小女孩究竟看见了什么,让她如此惶恐、害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关于战争后的图片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初步进入故事情境。通过观察封面图,引导学生读绘本首先应该读封面,读封面应该图文结合,注意细节。】
活动二 共读绘本,策略练习
1.师配乐讲述第1~6 页,进行第一次策略练习。
(1)看完第1 页,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2)此时,罗斯·布兰奇的心情如何?
预设:非常开心地为士兵们送行。
(3)观察书中第六幅图,学习策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出现的人物,纳粹士兵、镇长和小男孩,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小男孩脸色十分苍白,表情是恐惧绝望的,而镇长在笑着。
预设2:士兵很冷漠,面无表情。
(4)从这些人的表情中,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回顾预测策略)
(5)小结:绘本里,充满着这样的小细节,这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的表情暗示着故事的发展,小男孩的命运堪忧。所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要抓住细节,进行对比,找到暗示。(板书:细节—对比—暗示)
2.师配乐讲述第7~11 页,进行第二次策略练习。
(1)观察第10 页:看,布兰奇此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布兰奇在探秘中到底看到了什么?
(2)观察第11 页:电网里,是长长的木屋。木屋前,是一些呆呆的、站着的孩子们。布兰奇发现,这些孩子和她平时所见到的孩子都不一样。你看出来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预设1:胸前佩戴着黄色六角星。
预设2:穿的都是囚犯穿的衣服。
预设3:他们都很瘦,目光呆滞,脸色惨白,像一个个骷髅,很可怜。
(3)他们是一群犹太儿童,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疯狂地、大肆地屠杀犹太人。今天,布兰奇看到的仅是其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4)师继续讲述故事:看着这些人,布兰奇感觉身上好冷,好冷。为什么布兰奇会有这样的感觉?
(5)出示第11~14 页,从色彩、环境、人物进行对比。
①环境:小镇温暖、美好;集中营荒凉、破败、暗无天日。
②色彩:小镇明亮;集中营阴暗。
③人物:布兰奇生活快乐;犹太儿童活得痛苦、可怜。
(6)学生谈感受。
(7)这些犹太孩子,可能曾经也和布兰奇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但现在,他们挨饿受冻,失去了自由,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暗示着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可怕的战争)
(8)小结:布兰奇递面包的行动就是一次美好的开始。所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把不同画面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读懂暗示。(板书:变化—读懂)
3.总结阅读策略。
(指名说,齐读。)
(1)抓住细节,进行对比,找到暗示。
(2)抓住变化,进行对比,读懂暗示。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策略练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对比阅读策略:横向抓细节、纵向抓变化,从而找到图画里的暗示。读懂暗示,读懂故事里的象征。】
活动三 运用策略,自读绘本
1.自读绘本,运用策略,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出示学习单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2)除此之外,绘本里还有很多小细节给了我们暗示,例如布兰奇的服饰和神态变化、天空的变化、士兵的变化、纳粹袖章的变化、红蝴蝶结的变化,等等。
2.教师巡视指导。范例:
页码 P1 P16画面 对比←→描述找到暗示 我从小镇的前后变化中,发现是战争让美好不再有!战争前,小镇居民面带微笑,举旗欢送士兵,小镇宁静、祥和。战争后,小镇居民带着大包小包逃难,小镇混乱、破败。images/BZ_53_857_1370_1022_1573.pngimages/BZ_53_1122_1375_1477_1578.png
填一填:
页码描述找到暗示
3.汇报交流,分享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及本环节的即时运用,一扶一放,梯度练习,借助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解读画面中隐含的暗示和象征符号,使学生真正走进绘本主题,发现战争的残酷、罪恶,更发现善良、同情、爱心、勇敢等美好品德。】
活动四 主题升华,策略巩固
1.整本绘本的色调都是偏灰暗的,但有一抹颜色却是那样显眼,是什么颜色呢?(红色)
2.这些红色暗示了我们什么?
(1)纳粹袖章、纳粹旗帜的红,暗示了战争、罪恶,是象征血腥的。
(2)与之相反,罗斯·布兰奇头发上的红蝴蝶结暗示了善良、美好、温暖,就像她这个人一样,给大家带来温暖、希望。
3.在故事的最后,小女孩的红蝴蝶结消失了,这暗示了什么?(战争即将结束,罗斯·布兰奇离开人世了。)
4.小女孩的手上还拿了一朵小花,在最后,小花枯萎了,这暗示着什么?
5.那这些红色真的消失了吗?(师指课件)你看,那是什么?(出示第19 页)你们认为,这漫山遍野的小红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6.在你们看来,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吗?
7.所以,作者在绘本的最后这样写:“春天在歌唱。”(生齐读)
8.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她叫罗斯·布兰奇。(生齐读)
9.了解“罗斯·布兰奇”名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绘本,巩固对比阅读策略,升华绘本里的“红袖章”“纳粹旗”“红蝴蝶结”“番红花”等隐含的暗示,使学生理解主人公所作所为的意义,明白绘本不仅讲述了一个有关战争大屠杀的故事,更要知道纯真、善良、爱心等人性上的光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德。】
活动五 推荐阅读,滋养心灵
1.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二战的绘本与童书。
绘本:《安娜的新大衣》《凯琪的包裹》。
童书:《安妮日记》。
2.希望在未来,这样的小花不是枯萎在铁丝网上,而是盛放在美丽的田野上!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角度推荐绘本,借助战争题材的绘本和书籍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滋养学生的美好心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