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彭爱芬
【文本解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匆匆》这篇课文特点突出: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是学生学习散文的范本。学生可以从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也可以从作者的行文表达中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还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教学这篇文章,既需要我们关注作者的表达,又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表达,在从语言开始到回归语言的“轮回”中引导学生学习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朱自清对“时光匆匆”和“一去不复返”的独特感受,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品析课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将无形的时间通过有形的事物具体表现出来的方法。
【设计理念】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文本体式。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方法和文本体式密切关联。《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文主要是感受语言,品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
2.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要依据学情。学生阅读特定的文章,凭借他的生活经验、百科知识和已经具有的阅读能力,进而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预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对时间流逝得快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时间的飞逝没有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抓语言文字来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受,通过品析文字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表现时间匆匆流逝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他们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读词
1.指名读词。如果我们能想想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想想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来读,感觉就不一样了。(指名读,齐读。)
岁月如流 光阴似箭 逃去如飞
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 一去不复返
2.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你能用上一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说时间的。
二、入题
1.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勿、匆)读什么?这两个字的字形就差一点,同学们写“匆”时,请“勿”匆忙。这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2.齐读课题。
三、了解作者
1.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腳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这次又是哪
位作家以“匆匆”为题写了这篇文
章呢?
2.课件出示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学生快速记忆。交流:你记住了哪些内容?
四、初读全文
1.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不容易读好,需要提醒大家一下?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句子。)
五、了解文体,明确阅读方法
1.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吗?(板书:散文)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匆匆)
2.这样一篇抒情散文,我们怎样读懂呢?老师教大家两个方法:一个是感受语言,从文章中的字、词、句中去感受;另一个是品情悟理,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请同学们看品读助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出示)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做批注。(3)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感受,用朗读展示出来。
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你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相关的语句旁边。给大家5分钟时间,要求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
3.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感受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很好!大家有收获吗?下面来分享一下吧。我们尊重作者的写作顺序,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1自然段?
“燕子去了……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排比、对比)(板书:日子 一去不复返)
在能够轮回的事物中,作者先写了……又写了……再写了……你能把这段优美的语言背下来吗?文章中的特殊句式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和背诵。
2.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那么,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谁来和大家交流第2自然段?
句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渐渐空虚:时间悄悄流逝了很多)
句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溜去:快速而没有声音)
句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日子比作一滴水)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样的一滴水呢?
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只能怎么滴呢?(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就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读读作者的描写。(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谁来为我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其他同学听,看看能否听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指名读)听出了什么?(彷徨、忧伤、矛盾……)齐读。
3.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3自然段?
句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句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浓墨重彩描写,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我们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还有什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学着说几处。
(出示)
写字的时候……
玩耍的时候……
奋斗的时候……
阅读的时候……
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过去的,相反,是逃去如飞的,在文中发现了吗?(板书:跨、飞、溜、 闪。)
用词多么准确啊。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4.同学们真会读书,感受到的语句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就能学好语文。
七、总结引发思考
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面对时间匆匆而过,朱自清在思考,在追问,面对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一连提出的7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做答呢?这些,只能留待我们下节课继续探寻了。因为,时光如流水啊,一節课已经匆匆而过了!
【设计意图】
第一个板块:词语学习。出示“岁月如流、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这几个描写时间过得飞快的词语,让学生读,带着理解读,并运用词语说话。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却有匠心,于自然的教学中达到让学生积累语言和迅速进入文本指向的目的。
第二个板块:初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以“你觉得课文哪些语句不好读,需要提醒大家一下”,让学生在互相提醒之中,突破朗读的难点,从而读通读顺。同时,进行生字新词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关注了学情,依学定教。
第三个板块:阅读体验。在这个环节,先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两个方法:一个是感受语言,从文章中的字、词、句中去感受;另一个是品情悟理,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干什么?应该是在学生不会的地方进行指导和点拨。这一指导实际上是交给了学生一把阅读散文的钥匙。随后,将阅读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品读助手”的提示下自读自悟,产生自己的阅读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要敢把、肯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正是“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教学思想的体现。
第四个板块:分享交流。学生的阅读体验需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碰撞、升华。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收获,教师只是予以适当点拨,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感悟作者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受,学习作者将无形的时间通过有形的事物具体表现出来的方法,并尝试学习作者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由此,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