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题驱动 以读促思

时间:2024-05-07

刘莹莹

【文本解读】

《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好心劝告,他也不以为然,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它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文章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另外,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在理清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有意识地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读“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导入新课

1.出示葫芦的实物或图片,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识记这两个生字。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用途和文化,

激发兴趣。

3.引出课题:小葫芦可爱又作用大,我们都喜欢。有个人也特别喜欢,他还说

了这样一句话呢!(补充板书:“我要的

是”)

4.指名读,齐读,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直接以葫芦的实物或图片入题,通过初步的介绍,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激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正音,指导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争

取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葫”“芦”。

还认识它们吗?它们还有一个好朋友呢!(出示:藤)你有什么发现?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有什么藤?

3.出示“怪”“慢”“感”“想”。

猜猜它们的意思和什么有关?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4.自主交流识字“盯”“谢”“赛”,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常用识字方法。本课生字多为相同偏旁的形声字,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归类识字。另外,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

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提示,帮助梳理课文

内容。

从前,有个人          。花谢以后,藤上          。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叶子上           ,他

。没过几天,           。

(预设:种了一棵葫芦、挂了几个小葫芦、生了蚜虫、也不治、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3.交流反馈,梳理关系。

(1)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一棵葫芦、几个小葫芦。)

(2) 引导观察课本第一幅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棵葫芦是一整棵植物,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和小葫芦,而小葫芦指的是结的果实。

(3) 借助提示,一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讀懂故事,但是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还不足。因此教师适时给出“支架”,以填空的形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另外,支架中需要补充的语句都来自于文本。学生找词语、说短语的过程,既是对课文生字的复认,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梳理。此外,探究葫芦所代表的不同意思,帮助学生理清“一棵葫芦”和“小葫芦”的关系,为后面的课文理解做好准备。】

四、品读课文,读懂故事

1.学习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自然段。

(2) 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

圈出写藤和花的语句: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

用“△”标出写葫芦生长过程的词语:长满、开出、花谢、挂。

指导朗读第一至第三句,读好重音,读出对这棵葫芦的喜爱。

(3) 思考:结的那个小葫芦长得什么样呢?

①学生交流,展示小葫芦的图片,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②追问:小葫芦太可爱啦,大家都喜欢,种葫芦的人喜不喜欢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都”“看几次”。拓展联想:种葫芦的人会在什么时候去看小葫芦呢?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渴望。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音,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

(4)齐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一棵葫芦”和“小葫芦”不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本语言。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思,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学习将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爬着蚜虫的葫芦叶

子,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后来葫芦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交流:“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追问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他心里想

的是什么意思?(有几个虫子不

用怕)

②指导朗读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不屑一顾的

语气。

③追问2:他为什么觉得不用怕呢?

预设:因为他眼里只有小葫芦,他觉得蚜虫长在叶子上面,又没有长在葫芦上面,没有关系。

④关注“盯”“自言自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种葫芦的人专注于小葫芦的神态、动作。请学生表演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出种葫芦人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急切心情。

(3)邻居看见叶子上的蚜虫

是怎么说的?

①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②追问1:种葫芦的人听到了,有什么感受呢?又是怎么说

的呢?

关注“感到很奇怪”,读出奇怪、惊讶的语气。

③追问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带句号的句子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追问3:哪一句更能表达种葫芦的人心里的奇怪?体会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⑤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的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设计意图: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是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教学中通过层层的追问,如“听了邻居的话,他有什么感受?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找到反问句;“他心里想着用不用治呢?”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读一读两个句子,哪一句更能表达种葫芦人心里的奇怪?”让学生的思维在追问中不断向文本更深处挺进,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秘妙。】

3.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播放蚜虫变多、叶子变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动画,教师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

(2)请学生说一说最后结果

怎么样了。

①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字,体会蚜虫越来越多。

②追问:能不能把“一个一个”换成“一个个”?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个一个”表示“慢慢的”意思,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咀嚼文本,体会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齐读第4自然段。

(4)引导语: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啊!(因為小葫芦都落了)大家想想,种葫芦人的心情会怎么样?

①追问1:这时,种葫芦的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我种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

②追问2: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他到现在都没有明白,你们知道原因吗?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

4.续编故事,感悟道理。

(1)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

际,说一说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设计意图:通过续写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小葫芦和其他部分的联系,初步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五、对比观察,写好汉字

1.出示“邻”和“治”,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结构、比例和占格。

书写要点指导:“邻”和“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邻”左右等宽,左高右低,右耳旁要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竖中线左侧。

2.师范写,生书空、练写。(提醒写字姿势)

3.评价反馈,再次书写。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