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课文语言,丰富学生语言仓库

时间:2024-05-07

郝秀秀

吴忠豪教授在《寻找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一文中提到,每篇课文都有三个方面的教学价值:一是课文内容所传递的文化;二是课文中隐含着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方法;三是课文中新的用词和句型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经验。而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积累词语句子,丰富语言仓库是每篇课文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善于发现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薛法根老师正是一位此项基本功深厚的教师。在其执教的《火烧云》一课中,他对学生已有语言经验的把控以及学生对课文语言可习得的程度,都是心中有数的。在这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汲取作家的语言精华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也是充满技巧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支架。

一、巧用对比

在薛老师的《火烧云》一课中,他多次使用对比语言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具体、感性地体会到自己语言与作家语言的差异。

1.将工具书的说明解释与作家的形象描写进行对比

上课伊始,薛老师就已经开始对比,让学生体会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片段1】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日落或日出时出现的红霞。)

师:日落或日出时出现的红霞就是火烧云。根据时间的不同,日落时的叫作——

生:晚霞。

师:日出时的叫作——

生:朝霞。

師:我们平时所见的红霞就是火烧云。但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中是怎么解释火烧云的呢?(出示《火烧云》中的解释: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解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更

生动。

师:哪个字让你感觉生动?

生:烧。

师:为什么“烧”让你感觉生动,因为它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一个“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画面感,让你感觉更生动,所以你更喜欢这一句。但如果你的科学老师问你,什么是火烧云,你要回答他“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吗?

生:不是,回答《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师:所以这两句哪个好?

生:两句都很好,各有各的好处。

师:没错,这两个句子一个是说明解释,一个是形象描写,两句都有自己的好处,前面的简洁,后面的形象。所以,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针对火烧云的解释,薛老师刚上课就将事实描述与作家语言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萧红所描写的火烧云的语言之妙,也让学生知道,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和语境进行甄别选择。这一环节,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是存在差异的,为下面学生语言与作家语言之间的对比做了铺垫。

2.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作家的语言表达进行对比

【片段2】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火烧云的图片,也知道了如果自己写火烧云,会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来写,那我们看看某个同学写的火烧云的颜色,看看他写得好不好。(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生:他写得很好,因为他用了三个四字词语。

师:其中还有两个是成语,五颜六色、变化多端。这两个词语既写出了颜色之多,又写出了变化之快。但萧红写得更好,(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自己读,想一想作者高明在哪里?

生:作者把颜色写得更具体。

师:作者都写了哪些颜色,用笔画出来。

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红彤彤更可爱。

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你来读一读。

师:像“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有什么好处?像这样的词语叫作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

生:珍珠白、宝石蓝、孔雀蓝、柠檬黄、玫瑰红、象牙白。

师:所以,萧红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用到了叠词、两种颜色混到一起,还用了比喻色,而且都是两个三个排列在一起,很整齐。整齐也是一种美。

师:再读这一段,萧红除了写出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还高明在哪?

生:还写出了变化之快,因为她用了四个“一会儿”。

师:刚才那位同学用“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两个成语写火烧云的颜色之多、变化之快,但萧红在这里用了这么多颜色词语写出了火烧云的“五颜六色”,用了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多端”。所以,写作时少用成语,多用这样描写的句子。

薛老师的这个环节让我感触颇深。他所出示的学生所写的火烧云的颜色段落虽是虚拟的,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就我所教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表达水平的确就处于这一层级,我甚至还在为他们所用的“成语”之多而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正是学生语言库存匮乏的写照。而在这一环节中,薛老师没有直接出示课文语言,而是通过对比学生语言与作家语言,让学生领会萧红写火烧云颜色精妙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叠词、混合色、比喻色这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语输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如此,学生再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些积累便可以脱口而出。不得不承认,薛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和教学中,给所有的青年教师也上了宝贵的一课。因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6~12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程度地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各种句子范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个教学环节中,薛老师两次巧用对比。前者让学生知道了同一种事物拥有的不同表达方式,在对比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美妙。后者对比则直指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让学生体会遣词炼句的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