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诵“童真童趣” 感“夏日之美”

时间:2024-05-07

林琪琪

一首表现的是孩童趣事,一首展现的是景物和谐,这两首简单的小诗,离不开一个“池”字,离不开一个“夏”字,更离不开一个“趣”字。这就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小池》。让我们一起走近夏天的小池塘,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

【设计初想】

本课的两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描绘的都是夏天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古诗和朗读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的要求来教学本节课。

一、横向维度——关注单元,明确承载的重点

基于统编本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理念,从教学内容的横向维度看,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夏日的特点,令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人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渗透了夏天的气象常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要贯串整个单元,在《古诗二首》中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在《要下雨了》中自主尝试运用。课文的编排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但朗读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古诗二首》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荷叶圆圆》要读出情趣,并借助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要下雨了》要关注对话,读好问答。教学时要关注《古诗二首》在单元中承载的解词和朗读任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美好夏日的探究兴趣。

二、纵向维度——立足已学,把握引导的难点

从教学内容的纵向维度来看,一年级上册已编排《咏鹅》《江南》《画》《悯農(其二)》《古朗月行》《风》六首五言诗,《池上》应关注五言诗朗读和背诵方法的迁移;《小池》作为教材中的第一首七言诗,应关注朗读节奏的指导,本诗在原北京版教材中位于三年级下册,所以对诗中日常景物和谐相依的意境的感受,将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同时,“夏天”主题是教材中第一次以季节编排主题,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并重点启发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表达。

【设计思路】

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需求来进行设计:

一、知识基础——紧抓“识字”与“朗读”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借助拼音、组词等方法自主识字。依据识字前测,约75%的学生对“踪、萍、露、柔”等笔画多或不常见的字不认识,100%的学生认识“爱、角”,在教学中要有侧重地进行引导。班内有2名学生识字基础薄弱,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在写字方面,书写时遇到复杂的生字学生容易出错,“爱、树”等结构复杂、笔画多的生字是学生的易错字,教师需要重点指导。

在朗读方面,经过一年级上学期对五言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正确、有节奏地朗读五言诗的方法,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七言诗,需要引导学生迁移朗读节奏和背诵方法。从朗读前测看,约80%的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独立朗读短小的诗,约20%的学生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表达情感,其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重点指导朗读。

二、心理需求——看似“易”实则“难”

《池上》描绘的是顽皮小孩采莲的趣事,同是七八岁的儿童,学生与诗中描绘的“小娃”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受,这一点让学起来“易”,但是作为北方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见过“采莲”和“浮萍一道开”的场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想象变“难”;《小池》看似描写的是夏天池塘里的日常景物,但“泉眼”“晴柔”等也是远离学生生活,对池、泉、流、荷和蜻蜓间“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的体会也很“难”。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要及时跟进多媒体和语言描述,转“难”为“易”。

同时,设计要关注一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爱探索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游戏和儿童化的语言,以学生的视角“玩”转古诗,以“诗”引发学生乐于继续探索夏天的兴趣,关注夏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爱、尖”2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等词义,初知古诗大意。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江南》,进入夏天

1.唱诵《江南》,唤起想象。

(播放已学《江南》音频)这个画面大家熟悉吗?还记得这首诗吗?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唤起学生对于夏日情景的想象。】

2.联系生活,走入夏天。

(1)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诗中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从大家的诵读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夏天采莲的欢笑声。

(2)下面就带着这种感觉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池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唤起对夏天的记忆,并关注其身心发展特点,与诗中的“小娃”相联系,以玩带学,引发兴趣。】

二、读中再现,童年之趣

1.想象画面。

(1)读诗题。

(2)巩固识字:上节课认识了所有生字,一起复习。

(3)比赛读: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4)自由读:边读边想这首诗里有谁,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回顾、检测上节课对于生字的掌握,采取赛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初知大意。

(1)分享——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中写的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小娃偷采莲的故事)

(2)师生接读:从你的语言表达中,能感受到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

①和老师配合读读看吧,小

娃——,偷采——,不解——,浮萍——

②再读读看,小娃撑小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师生接读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营造的画面。】

3.读出情趣。

(1)师生探讨主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呢?

预设回答1:可爱、顽皮的孩子。

追问:把这种可爱、顽皮读出来吧!

预设回答2:偷东西的孩子。

追问:谁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偷”却不会藏,播放动态图正面引导学生。)

(2)带着想象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顽皮、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对“小娃”形象的讨论,引导学生多元思维;通过对“偷”字的讨论,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引导。】

4.背诵积累。

(1)学生唱读、表演等,抒发情感。(做动作、看动画)

(2)尝试背诵。

小娃忍不住高兴地唱起来了……能背背看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读、唱、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想感知,和谐之美

池塘里除了爱玩的小娃,还有很多风景,让我们一起在读中感受。

1.读准节奏。

(1)学生自读,感受停顿。让学生自己感受七言诗的节奏,先自己判断节奏,再同桌互读。

(2)教师范读,查漏纠错。通过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总结不容易察觉的“惜”“爱”“立”后的停顿。

【設计意图:《小池》是统编本教材中的第一首七言诗,教师范读指导节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

2.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笔圈画)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池、泉、流、荷、蜻蜓”等这些平日细小事物的样态,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渗透读诗想画的学习方法;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为背诵搭建支架。】

3.读出情趣。

(1)形成画面:引入多媒体,将独立的景物相联系,构建一幅小池全景动态图。

(2)想象画面,练习朗诵。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杨万里把他对池塘的喜爱都融进这首诗里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并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课本插图的及时跟进,帮助学生联系事物,感受和谐自然、相亲相依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读出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4.背诵积累。

借助对重点景物的圈画进一步背诵积累,尝试背一背。

【设计意图:学习借助重点词背诵古诗的方法,进而准确快速背诵古诗。】

四、“尖”的探究

1.学写生字“尖”字(书写小

歌谣):竖钩变成竖,左右两个点,横在横中线,撇捺很舒展。

2.结合会意字特点:画出“尖尖的事物”。

3.积累“尖尖的(     )”短语。

(写字)       (画事物)        (积累)

4.学写“爱”字:爪子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设计意图:对生字的学习,经历一个由写生字到画事物,再到积累短语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体现思维的递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不同的诗人感受到夏天的不同乐趣和美好,细微的事和景色,都能这么有趣。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究夏天的别样乐趣和美好。

五、课后延伸

作业一:推荐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采莲曲》。

作业二:观察夏天的事物,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相似古诗中,现学现用,拓展内容;引发学生对于夏天乐趣的探究兴趣和表达欲望。】

【教后所思】

整堂课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有以下特点:

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插图等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从而让学生了解诗意,感知诗情,读出情趣,进而背诵积累。其次,在学习时依据学情指导朗读,层次分明,方法到位,依据两首古诗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多样、具体的朗读指导方法,调动学生观察、发现、感受,并重点引导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同时,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元思维能力。如《池上》对于小娃形象的师生探讨,巧妙处理对“偷”字的理解,让学生感知此“偷”非彼“偷”,在无形之中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培养思维的“开阔性”。除此之外,设置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和推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立体全面地掌握知识,如课后探究性作业设计等。

但是,在想象朗读的环节,对学生理解古诗的程度把握不准,不能清楚判断如何教、如何学。可尝试课前让学生绘制古诗营造的画面,前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课上还可选取典型图画一同欣赏、分析,拉近学生与画面的距离,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引导将会更自然。

《池上》中的童真童趣,《小池》里的和谐之美,都将我们带入夏天,在读中徜徉,在诵中感受。让我们与古诗为伴,与自然相约,感受字里行间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

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