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本刊记者
记者:梁老师,您好!这些年您一直扎根一线,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您的研究也是从“学为本”课堂开始的。您提出的“学本语文”,研究的视角为什么是在“学本语文”教学方面呢?您提出的这一教学主张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梁鸯鸯: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在学界各有各的说法的问题。我想,语文是广义的,它是高位的,前瞻的。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狭义上来理解,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习得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提高核心能力的课程。落实到学的层面,语文必定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研读的语文,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以学习力的提升为路径。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学本语文”这一教学主张,主张语文学习要以学为主,因学设教,还学于生,在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徜徉于豐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的丰赡,体会语文的魅力。
“学本语文”着力于促进学习者(学生和教师)学习力的全面提升,最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1)学习建构观。学习建构观强调师生怎样围绕语文学科展开有效学习,共同实现语言知识建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思维提升、人文情感丰富。
(2)学习发展观。学习是可持续的发展。师生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语文的学习活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3)人本评价观。学本课堂的基本评价依据是人本评价,强调凸显“软性”,以课堂的参与状态、情感体验、思维程度以及文化氛围等四个维度开展。
记者:“学本语文”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它具体有哪些特点呢?
梁鸯鸯:“学本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其核心理念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这里的学习者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教师,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为同一个主体。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参加、师生共同学习、师生共同拓展的过程。语文课程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它不仅强调学生学习的起点、过程和品质,还强调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本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以学习疑点(问题)为导向,以突破语文要素为学习内容,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课堂磁场,以智慧的导学为学习策略,以创新的学习活动为载体。各个特点之间相融互通,彼此促进,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记者:统编本教材非常关注语文要素,提出核心素养概念。那“学本语文”、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彼此矛盾吗?
梁鸯鸯:“学本语文”、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这三者之间是不矛盾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既有相交之处,又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概念词语。
1.“学本语文”是教学主张
“学本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是对教师传授型教学和放任型教学的一种纠偏和转向,它着力于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合同并进。对童心的解读是“学本语文”的教学基点,对教材编者意图的把握是“学本语文”的教学重点,而这两者都需要教师角色的深入研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缺位,学生不可忽视,教材不可偏颇。明晰了这一教学主张,才能够厘清下位的相关概念。
2.语文要素是学习内容
语文要素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它隐藏在教材的单元篇章页、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部分,是编者要求语文课堂需要执行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研读文本,以语文要素作为学习内容,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设计,以学习任务的形式推进。这一过程也是“学本语文”课堂的主要流程。
3.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
如果说,语文要素是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为学习过程,那么核心素养就是“学本语文”课堂最终要带学生走向的终极目标。它为“学本语文”课堂提供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大维度,为具体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切入点,起到了从终点看过程、以评价促教学的作用。
记者:您能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谈谈你们在“学本语文”方面取得的研究经验吗?
梁鸯鸯:“学本语文”课堂是对单一的传授型和放任型课堂的纠偏和转型。从课堂的生态来看,“学本语文”课堂是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真学习环境,体现出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正态学习。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
1.确定适切的学习内容是核心点
“学本语文”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点。因此,确定适切的学习内容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如何确定适切的学习内容呢?我们可以参照以下三个维度:一是基于儿童本位,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疑点、难点、易忽略点,用课堂前测单的方式作出预判;二是基于编者意图,确定相应的语文要素,围绕课后习题选择教学内容;三是基于学段目标,按照统编本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体系明确定位。
2.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是助力器
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统整起来,使其系统化,形成联系,作出比较。课堂上,教师要尝试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智慧导学,直击教学难点,助推“学本语文”课堂的顺利进展。一般来说,一节课,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有1~2个,围绕任务层层推进,由点及面,举一反三,让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和“集结号”。
3.搭建全新的学习平台是催化剂
“学本语文”课堂还需要搭建全新的学习平台,创建团队学习机制,建构愿景、角色创新、团队协作、评价创新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往往这样的平台能够营造出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磁场,催化“学本语文”思维的深度发生。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同伴互助小组等就是这样的平台。
4.开发新奇有趣的学习工具是保障
学习工具是“学本语文”课堂研究延伸出来的成果,也是促进“学本语文”课堂的有效保障。工具类型多样,如信息工具、沟通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等。它们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支架,让学习过程结构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高,思维锤炼深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记者:这项研究对你们团队成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梁鸯鸯: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打开了大家的视野,改变了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学本语文”倡导“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推倒了单一、封闭的传授型课堂的围墙,使学习活动贯穿到课前和课后。团队老师开始“学本语文”课堂研究后,视角纷纷转向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成长,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关注“儿童本位”的学生立场。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专著,也开展了有意义的实践尝试,明晰了统编本教材教学的目标和体系;在纷繁复杂的课程理念下,回到了学习的本质去思考问题,实现了师生精神的同生共长。
记者:今天的访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贵团队做的“学本语文”意义非凡。希望您和您的团队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 郝 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