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生活而阅读

时间:2024-05-07

梁鸯鸯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时刻表、地图、证书、票据清单、图解文字、传单、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

学会从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最关键的内容。姜正德老师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首先,从教学的价值看,本课非常关注生活和阅读的本源关系。

上课伊始,姜老师创设情境,以“找外婆家”为任务,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路标阅读,让学生发现阅读和生活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紧接着,师生共同交流生活中见过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校徽、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周值日表、药品说明书、车票、收费票据、门票、目录、索引等。在对大量生活素材的感知中,学生逐渐明白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息息相关,带着“为生活而阅读”的目的进入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中。整节课注重从生活走向教学,从教学又走向生活。

其次,从学习的内容看,本课非常关注陈述性知识的习得。

对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虽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如何更加有效地阅读、如何针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有策略地阅读却是相当陌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整合阅读碎片,将碎片通过一条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这样的设计既是思维的发散又是思维的收拢。发散,是因为学生可以重新整合建构脑海里的知识碎片,将一个个碎片激活形成自己对某一主题的认知,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个零碎的知识并不一定可以训练思维,促进阅读探究能力的提升,但是通过几个材料的整合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课上,姜老师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关注材料的选择,跨知识、跨学科组合学习素材,资源丰富,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场”。在这样的教学场中,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特点”这一认识事物特征的路径展开教学,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落实到位。

最后,从学习的过程看,本课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的任务要求包括: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应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二是解释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確陈述的结果。有时候也要求学生进一步判断作者的意图,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等。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可以有效控制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反应,并通过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使知识能以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与传统的课内阅读不同,姜老师按照“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用一种教学建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和应用力,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感知理解环节,姜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素材之后,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读后怎么样”。这样的教学结构,符合理性逻辑思维的模式。在巩固运用的教学环节中,姜老师以练促读,以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和生活相勾连,验证前面的理解感知。

当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不仅涉及知识获得、信息获取,还与阅读策略、信息整合、评价、与生活勾连等方面紧密相连。这节课,带给我很多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启示。

从目标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基于能力和方法,确定适切的学习目标。那么,非连续性文本应该教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教给学生寻求有价值信息的方法,学会推论,学会整合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习得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它是方法也是能力。这样的目标定位,其实是对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培养,包括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训练。

从内容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体现实用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精简,不冗余。图表类文本、说明书、图文结合式……各类文本形式融合进入课堂,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使材料运用功效最大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体现渐进性。教师在课堂中多为学生提供支架,创设各类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用比较、讨论、导图介入等方法,让学习的过程变成发现之旅,以学习活动的方式来架构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