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梁鸯鸯 鲍海淞
板块一 多形式识字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一起读。
(师出示:禾)
师:禾字一撇一捺舒展开来真漂亮。“火”想跟“禾”交朋友,“禾”字很热情,就把捺变成了点,它们手拉手,变成了“秋”。
(师出示“禾”字与“火”字变成“秋”字的动画)
师:在古代,人们见面有揖让,你们瞧,这两个人见面多會谦让啊!在汉字中,也有揖让美德。在汉字的结构中,一般都是“先让后,左让右,上让下,内让外”。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秋”字哪里有“揖让”?
生:“禾”字的捺。
师:跟老师一起把“秋”写在黑板上。
(师板书“秋”,生书空。)
师:谁能给“秋”字组个词?
生:秋天、秋雨、秋风……
师:刚刚许多同学组的词都和秋天有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师板书“天”)
生:秋天。
师: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去课文中找找吧。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音,口型跟读。
(师范读全文,生口型跟读。)
师:大家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呀?
(生:想。)那就学着梁老师的样子,认真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课文中的生字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
(师出示:了、个、大、会)
师:其实呀,认这几个字是有技巧的。你可以借助下面的这几个字来记一记,谁来说?
(师出示:子、人、云)
生:“子”减去一笔横是“了”。
师:通过已经学过的“子”记住“了”,真能干!谁还能说一说?
生:“人”加上一竖变成“个”。
师:是呀,那“大”和“会”这两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生:“云”加上人字头变成“会”。
师:最后的“大”字谁来说一说?
生:“人”加上一横变成“大”。
师:对了,通过加一加、减一减就能认识新的字了。
师:这一课中的其他生字,我
们也可以在生活中识记呢。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词语?
(师出示:天气)
生: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这个词语,你认识吗?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来认识,请你读。
生:一片树叶。
师:如果树叶很多呢?
生:一片片树叶。
师:一片表示少,一片片表示多。同学们,一变多的规律,你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我说少,你说多,可以吗?一棵树——
生:一棵棵树。
师:一朵云——
生:一朵朵云。
师:一条鱼——
生:一条条鱼。
师:一只小鸟飞——
生:一只只小鸟飞。
(师出示:飞)
师:再看看这个“飞”,“飞”是个象形字。象形字就是把字跟图画结合起来,就很有意思了。小朋友仔细看看,“飞”字和小鸟哪里比
较像?
(师出示小鸟图片)
生:横折钩像小鸟的身体,两
点像小鸟的翅膀。
师:秋姑娘还送给你们一首小儿歌呢!
(师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好。风来了,树叶飘。片片飞,真热闹!生跟着音乐拍手读。)
【评析:识字是学生语言文字感知和积累的第一步,也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中之重。依托语言环境,结合汉字的特点因字施教,梁老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降低学生认字的难度,激发学生主动认字的愿望,让识字有规律、有情境、有文化。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变成本节课所学的生字,串联起旧知和新知,让识字有规律。出示天气预报、一片树叶、一片片树叶的图片,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识记天气、树叶、一片等词,让识字有情境。在学习象形字“飞”的时候,观察比较小鸟的图片,学生发现飞字的撇、点像小鸟的翅膀,有趣高效地识记了“飞”字。接着引入“揖让”这一中华
传统美德,学生在模仿古人做一做揖让动作的同时,以“秋”字为例,了解汉字中“先让后,左让右,上让下,内让外”的揖让规律,
使识字过程充满温情,不失文化底蕴。】
板块二 有趣味朗读
师:这些生字宝宝就像一片片落叶,飞回了我们的课文中。瞧!这是我们进入小学的第一篇课文。学课文是有方法的,我们请竖线来帮帮忙。
(师出示课文与竖线)
师:从左看起,你发现什么了?
生:有几行有空两格。
师:像这样前面有两个空格的就叫自然段。来,一起读。
师:从上往下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拿出笔,像老师这样标上序号。写好了吗?好,放下笔。大声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3个自然段。
师:认识了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生分大组朗读不同的自然段,其他小组跟读。)
师: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字会变魔术,它呀,在不同的地方戴着不同的声调帽子。好,把书放平,我们来找“一”。
(生圈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
师:“一”的读音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就叫“一”的变调,是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听。自己练一练。
(生开火车读“一”)
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老人听。老人没什么文化,很聪明。很会问问题。她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假如我是奶奶。
师:天气怎么了,树叶怎么了?
生: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师:是谁从树上落下来?
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师:把这些词语读重一点,我就听得更加明白了,你再来读一读。
师:天空怎么了?
生: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师:这里连用了“那么……那么……”就说出天空又高又蓝。谁再来读一读?
生: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师:你接着读,大雁往哪里飞呀?
生:大雁往南飞。
师:大雁真淘气,一会儿干啥,一会儿又干啥?
生: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生:啊!秋天来了!
师:最后一句读得真有感情。
(师做上扬手势)
师:回家后,读给妈妈听,要妈妈签字。但是妈妈签字有要求,必须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还要有高有低,来,老师用手势帮助你。
(生跟着师的手势继续读课文)
师:签字,满意。
(生开心)
师:读到这,你知道课文里说了秋天的几个变化?
生: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师:还有吗?
生: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师:谁能看着板书连起来说一说?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师:秋天来了,还有哪些变化?你能学着黑板上的句子说一说秋天的变化吗?
(师播放秋天景色的视频)
生:桂花香了,苹果红了,稻子熟了。
【评析:认识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在第一次出现时,梁老师通过画辅助线和空格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自然段的概念,运用图像化策略,借助小帮手“竖线”,引导学生发现有几行文字前面有两个空格,从而认识自然段。分段读正确后,梁老师通过范读和读前提示强化,又通过前后牵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练习,加深印象落实“一”的变调这一学习重点。在一问一答的情境中,学生体会了重音与轻声的读法,从而读好了长句。】
板块三 有方法写字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同学们,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这节课,我们也要认识一个新字,这是“了”的笔画朋友“横撇”。
生:横撇。
(生书空,先横后撇,一笔写成。)
师:笔画“横撇”可爱交朋友了,它和“弯钩”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汉字“了”。回忆一下,我们的“弯钩”是怎么写的呢?
生:圆弧形,钩出要出锋,尖尖的。
师:竖中线上起笔,向下写的时候可以弯一点,最后在竖中线上往上提。
(生书空)
师:接下来我们请上四个小圆点来帮忙写这个字,你瞧,它们在哪儿呢?
生:竖中线上。
师:没错,竖中线的上方有两个点,把它分成差不多长的三个部分。竖中线的下方也有两个点。“了”字的第一笔横撇在第一点处起笔,撇的收笔落在第二点上。弯钩的起笔也是在第二个点上,在第四个点处弯钩收笔。
师:同学们自己也来试一试
吧!请你拿起铅笔,坐姿准备,写字姿势头正肩齐脚放平。
(生写,师巡视并提醒坐姿,反馈评价作业。)
师:“了”再加上长横,也是一个新字,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生:子。
(师板书,生书空,描一个写一个。)
【评析:梁老师利用横中线和竖中线,根据不同的汉字书写特点,衍生出了相应的中点,三分之一点和分割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笔画的位置,摆好字的结构,让汉字写得更端正美观。】
【评析】
《秋天》作为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一个课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梁老师基于幼小衔接的学情,正确定位本课的语文要素,把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合理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梁老师采用板块教学法,采用多形式识字、有趣味朗读、有方法识字三个板块串联起课堂,基于学情,以生为本,整体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基于学情明学法,丰富多元学识字
识字是学生语言文字感知和积累的第一步,也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课教学时,梁老师依托语言环境,缘文识字,结合汉字的特点因字施教,运用多元的识字方法,降低学生认字的难度,激发学生主动认字的愿望。同时,梁老师还追寻字义字形的渊源,熟稔字形的来历,以此作为资源、依据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识字。了解“了”字的起源和演变,由一个字衍生而来的是一串字,正是通过这样的探根究底,学生对于字形的记忆会更加清晰,对于字义的辨别会更加明确。一节课下来,识字有方法、有情境、有起源,既扎实有效,又富有文化味。
二、删繁就简明目标,童言童趣读课文
认识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梁老师通过画辅助线和空格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自然段的概念,并且在后面的课文中逐步深化段落意识。“一”的不同读音是朗读的难点,梁老师通过范读和读前提示强化学生的认知,又通过前后牵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练习,加深印象。在趣味朗读中,长句的朗读是学習的重点,梁老师利用停顿符号让学生关注词语连读,体会短语的节奏感,从而读好长句。在教学中抓准教学目标,不拔高学生基础,切实展开学习。
纵观整节课,梁老师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讲究理趣的同时,也追求情趣,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
塔申花实验学校/浙江杭州市澎汇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