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唐朝霞
一、缘起:关注自然,顺应节律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绕不开二十四节气。泱泱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汇聚着中华的精神气象,彰显出中华民族顺应自然、顺应节律、与天地万物相融相生的生存哲学。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学生渐渐失去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把更多的目光和兴趣聚焦到手机、电视、电脑中,抑或在升學的压力下埋头写作业或看书。这是儿童生长的一种缺失。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孩子,高楼不能成为阻碍儿童和自然拥抱的理由。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谚语、故事融入到课程中。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递给学生,不仅让他们回望过去,回到文化的根部去吸取营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回到当下,在感受生命的真实与质朴中得到精神的熏染与滋养。
“二十四番花信风”是二十四节气中富有诗意的一部分,是将自然、文学和谐统一的美学。从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共二十四候,对应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华民族爱美、爱花,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花是有灵之物,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摇曳着观赏者的心灵。将二十四种花对应着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引入学生的视线,历数自小寒至谷雨,二十四次绚烂的生命盛放,学生经历着别样的美好。从自然观察到花语解读,从诗词品赏到传说故事,一朵朵花打开了学生的感官,于节气文化中,学生感受到了时节之美。
二、架构:花团锦簇,共赏诗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一直贯穿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时间、各个方面。从先秦的诗经到后代的歌赋,再到近现代的小说散文,从文化习俗到思想艺术,花以独特的姿态穿梭在浩瀚的文化之海,并在历代文人逸士的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花与生活、艺术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二十四番花信风”更是使自然、文学和心境之美得到了无痕的融合。
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我们选择代表相应季节的花作为阅读、写作和体验的主题,使学生的语文生活变得美美的。
1.编写“二十四番花信风”诵读目录
二十四种花各有其文化内蕴。我们选择每种花中富有代表性的诗作为诵读内容,五天为一个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花的形态美和内蕴美。如小寒一候我们读陆游的《梅花》、大寒二候读苏辙的《幽兰花》等,应时节推送对应花期的花的诗歌。学生读着诗、闻着花香,语文学习成了一种享受。
2.绘制“二十四番花信风”素描手账
单靠诵读,那对花的认知就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鉴于此,我们把古诗和绘画相结合,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进行体验和创作活动。诵读的同时进行实地观察、栽种、图片欣赏等,了解花的特色。在诵读和欣赏过程中,绘制花信风手账。手账内容为“诗歌+素描”的诗配图形式,学生在二十四张花信风手账中记录着生命的美好。
3.记录“二十四番花信风”探寻足迹
读写之旅只有真正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在真实的空间里触动心弦,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我们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寻找花的路线图,相当于观察日记,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下与花相遇时的美丽心情。
三、实施:浸润花香,共创文字
每个节气,我会选择三候花中的一种,在诵读、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体验活动,比如在雨水一候,菜花渐次开放的时节,我会带领学生漫步花海,去发现美的元素。
1.寻花
组织学生分组寻找开放的菜花,然后将寻花的过程进行分享。寻花过程中连连的喜悦激荡着学生的心灵:
走进田野,满眼一片金黄,循着这片金色望去,眼前顿时一片明艳,那是一片正吐着金色光芒的油菜花。油菜花开得那么高调,把其他所有花的光芒都遮掩掉了,它们成了春日田野最霸气的主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小蜜蜂们的味蕾。
这个学生毫不费力地就寻找到了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满眼的金色让他心旷神怡,我们看到了“高调”“霸气的主角”等有个性的词语。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好的事物有种神奇的力量,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完全只剩下自己,吐露真实的内心情怀。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学生积累的语言就会不知不觉从心里“钻”出来。
2.探花
学生用其美好的心灵发现美好,在花海中创生独特的文字。接着,我们应该打通学生和花朵之间的隔膜,让他们与春花互融。我对学生说:“如果你用心走进一朵花,花儿就像是你的老朋友一样,你笑她也笑,你怒她也怒,带着你的心情走近她们,她们也会以同样的心情回报你。你探寻了哪一朵花?你向这朵花倾诉了什么呢?她给了你怎样的回应?”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钻进花丛,与一朵朵花儿倾情对话,花儿也给了他们最热切的回应:
我来到花丛,看到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不同在哪里呢?别的花都是紫色的,而她却偏偏是粉红色的。我觉得很新奇,就在花朵的旁边坐了下来。我向她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容,这朵花儿竟然摇摆着小脑袋,是不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呢?我想一定是的。在这个春天里,我交到了一个多么美丽的好朋友。
在这个时刻,学生和自然界的鲜花交朋友,他们相互向对方露出甜甜的笑容,多么温馨的场景啊!一个对花儿敞开胸怀的生命是美好的!
3.问花
与花在一起,人的心会变得柔软起来。我吟诵了一句哲理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问他们:“年年岁岁的花真是相似的吗?今年河边的这朵桃花还是去年的那朵吗?面对一朵花,你有什么要问的呢?”我让学生向花儿提问,用心倾听花儿的回答。学生与花儿说起了话,诗意在花丛间涌动:
问桃花
桃花姐姐我问你
你的脸儿为什么这么红
是涂抹了厚厚的胭脂
想与群芳争妍
还是穿上了霞衣
想一展舞艺
桃花不言
可脸儿更红了
我知道了
是赞美的人太多
让她羞红了脸
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通过问,将自己的心与花融为一体。學生抓住花的特点对花发问,写出了花的特点、春天的特点。
4.听花
问了花儿,我话题一转,对学生说:“你有这么多的问题要问花儿,她们也有心里话要对你说。当你在一朵花旁驻足,用你的耳朵靠近一朵花,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她们或许在春风中歌唱,或许在为一朵花的盛开欢呼,或许在跟你诉说梦想,或许在感叹自己的凋零,又或许只是在吹一段没有旋律的口哨……花的世界也有丰富的情感啊!”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打开“写作的耳朵”,开始倾听花儿的心声:
我听到一朵即将要凋谢的花儿在叹气,她身旁一朵开得正艳的花儿连忙凑过头去询问。原来,那朵花在为自己即将凋零感到哀伤:“我马上要离开这美丽的春天了,再也不能跟你们在一起了……”说着,呜呜呜地哭了起来。那朵开得很艳的花儿安慰她:“你已经将自己最美的身姿展现给春天了,现在你化为泥土,成为大树妈妈的营养,明年我们还会在枝头相见的!”
我们无法向学生阐释生命的意义,所以要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一棵花树下,学生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追问,这已经超越了作文的价值。作文就是要追寻这样的境界。
5.抚花
触觉是人类的第五感官,也是最复杂的感官。触觉中包含有至少11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写花的实践过程中,怎么能少得了学生与花的亲密接触呢?在学生大饱眼福之后,我引导他们去抚摸花朵。在抚摸花朵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美好的情愫。真实的写作再次发生了:
我看到油菜花的花瓣润泽透明,不禁想去抚摸她们的花瓣。我把手指贴在花瓣上,这个调皮的小花瓣,竟然粘在我的手上不肯下来了。黄色透明的花瓣与我的手指紧紧靠在一起,我能感受到柔软的花瓣对我手指的润泽,心里不禁暖暖的。
伸出有温度的手,花朵瞬间也有了温度。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当他们接触到自然万物的时候,不仅会用眼睛看,也会伸出有温度的手,去触摸万事万物,从而带来心灵的触动。
6.吟花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写下了很多赏花、赞花的诗句。在花间吟诵是一道春天独有的风景。一个个诗句在学生的口中蹦出,诗、花、情在情境中得到共融。学生笔下关于花的诗不再是空洞的符号,而有了具象化的真实体验。我让学生也像古人那样吟诵几句赞美花的诗句,他们陷入沉思,不一会儿,诗情勃发:
窗外晓莺飞,河畔桃花香。
枝头桃花朵朵红,院中芭蕉偏偏绿。
燕子寻得去年路,赶赴鲜花春之会。
……
虽然对仗、平仄算不上工整,但都是有感而发,只要在用词、平仄等方面稍加润色,便是极富意蕴的古体诗了。
另外,还有编花、插花等环节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徜徉在鲜花的世界里,共读、共说、共写,俨然成了花的代言人、花的知音、花的守护者,抑或他们也成了一朵朵花。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情景中,读写也成了一种自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因为花中蕴含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二十四番花信风,让每一朵花都开在了学生的精神深处。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中南国际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