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苏瑜
【设计理念】
谜语诗也称避题诗、隐语诗,即有意避开诗题,把题目拿掉的诗。这种诗,诗面上绝不能提及本物,近似隐语,所以可视为诗谜。诗可看作谜面,题目可看作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谜语猜猜猜”课程体系在了解一般谜语类别、学习一般猜谜方法、学习制作谜语后,我们尝试着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和谜语诗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教学目标】
1.通过将谜语诗《风》和儿歌谜语《风》、古诗《春晓》对比,悟出谜语诗的一般特点。
2.学习“解诗意”“抓特点”的方法猜出谜底,并用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其中的“智趣”“妙趣”“雅趣”。
3.通过读谜语诗的故事、了解其他类型的谜语诗(词、曲),拓宽谜语诗的外延,在感受谜语诗“趣”的同时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丽多姿。
【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
1.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猜谜语的?对了,猜谜语就是要找到谜面中有关特点的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判断。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操练一下。
(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都不见。
听得见,摸得着,只见花草随它摇,谁想抓它抓不到。 )
2.它们朗朗上口,就好像我们平时读的儿歌,一起来拍手
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天性喜欢猜谜,课的伊始通过猜谜语引起学生兴趣。而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儿歌式谜语,不仅复习了猜谜语的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再通过拍手读的形式朗读儿歌谜语,不仅最大程度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儿歌谜语的朗朗上口,同时,为下面感受谜语诗的语言特点埋下伏笔。】
二、新授引趣
1.(出示《风》,隐去题目。)这个谜语和刚才我们猜的谜语有什么不同?(5个字,字数相等,像古诗一样。)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谜语诗。
2.(出示《春晓》,指名读诗。)谜语诗和这首诗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没有题目。)对,谜语诗一般不写题目,或者说题目就是这则谜语诗的谜底,所以谜语诗又叫“避题诗”。
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有趣的谜语诗。(出示学习单)
(1)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读熟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2)读读诗,再读读下面的注释,说说诗的意思,猜猜谜底是什么。
4.指名说谜底。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1)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所以我知道它是风。
你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所以猜了出来,这是猜谜语诗的好办法。(板书:解诗意)
(2)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
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你抓住风的特点,分析得到了答案,真会思考。(板书:抓特点)
5.只有领会了诗的意思,抓住事物的特点,才有可能猜出谜底。猜谜语不容易,猜谜语诗的谜底更是要费尽心机,好像射虎一样,所以古人把谜语叫作“射虎”“隐语”。
6.带上谜底,我们一起来读这则谜语诗。齐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通过将谜语诗《风》和儿歌谜语《风》、古诗《春晓》对比,让学生发现谜语诗的一般特点:无题、每行字数相等、押韵等。引领学生通过“解诗意”“抓特点”的方法猜出谜底,在猜谜的同时感受谜语诗的“智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其中的“妙趣”“雅趣”。低年级学生理解起古诗有难度,因此给学生提供注释,降低猜谜语诗的难度,如此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读詩猜谜的兴趣。】
三、读诗悟趣
1.读了这首谜语诗,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编得很有趣,很有智慧,很好玩。)谜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智慧、(板书:智)人们的奇思妙想,(板书:妙)因此读起来才会如此妙趣横生。
2.在我国古代,老百姓非常喜欢猜谜语,后来连文人墨客都觉得谜语有趣,所以,就把谜语写成文雅的诗的形式,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雅”。(板书:雅)
3.一起来读这首集智趣、妙趣、雅趣于一体的谜语诗。(出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诗中无一个字有风,却无一字不在写风,这真是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有趣极了!这就是谜语诗的魅力!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
4.出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出示学习单:
(1)选择一首谜语诗,小组自学。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把诗读正确,读好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用解诗意、抓特点的方法讨论出谜底,把谜底(诗的题目)写
下来。
(3)组长带领组员用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
6.预设:
(1)画。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理由是什么?诗句没有一个字提到画,却没有一句不在写画,真是智慧无穷、雅趣无穷,令人回味!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画》,作者是唐朝的王维。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2)鸡。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理由是什么?古代有一位叫刘勰的大学问家曾经说过:“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谓谜,就是绕着弯子说话,使人产生错觉。明朝的唐寅是有名的聪明人,他就喜欢绕弯子说话,一只公鸡被他用谜语诗说得妙趣横生。
(引读“头上红冠——”“满身雪白——”“平生不敢——”“一叫千门——”)这首诗的题目是《画鸡》,作者是明朝的唐寅。来,我们一起吟诵一番吧!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到谜语诗的三“趣”后,应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两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谜语诗,学生的自学探索过程就是温习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起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合作探究中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猜出谜底的同时悟出“智趣”。配乐诵读等朗读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其妙趣、雅趣。由于谜语诗内容深刻,教师适当的讲解、点拨,能帮助学生感受谜语诗亦诗亦谜的趣味。】
四、拓展延趣
1.补充一:南宋陆游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外地做官,临走前,陆游给儿子讲了一个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一次,他带领士兵去深山探察敌情,突然一只老虎从林中大吼着跳了出来,径直扑向他们。他们几个人毫无准备,都被吓呆了,唯有陆游不知哪来的胆量,毫不畏惧地弯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老虎咽喉。讲完,陆游不由得吟出一首谜语诗。出示:头戴四方帽,身背一张弓。问君何处去,深山捉大虫。
这首诗的谜底蕴藏着陆游给儿子提出的希望,你猜出来了吗?
2.补充二:曹操曾经用谜语诗来检测两个儿子的才学。曹操领着曹丕、曹植骑马郊游,他看到成群的燕子在天空中飞翔。曹操凝望天空,感慨不已,忽然心生一念——何不出个字谜来试试两个儿子的才学高低呢?于是,他沉吟片刻,手指天上燕子,吟出四句诗: 一对燕子天空飞,一只瘦来一只肥;一年四季来一次,一月倒要来三回。
曹操让两个儿子先后以此四句诗为谜面,猜一字。曹丕冥思苦想,终未能悟出是什么字。才思敏捷的曹植,略加思索,然后答:“是‘八字,两笔是燕子飞,左撇右捺一粗一细,一年一个八月 ,一月有八、十八、二十八三个带‘八的日子。”曹操闻之大喜,从此对曹植喜爱有加。
3.刚才故事里的谜语诗属于谜语诗中的字谜类。其实谜语诗还有很多种,比如数字谜诗、人名谜诗、叠字谜诗,还有词谜、曲谜。谜语诗兼具谜语和诗歌的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课后希望大家能再搜集一些谜语诗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阶段,补充陆游勇斗猛虎,作谜语诗激励儿子;曹操作谜语诗试子才学。两个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谜语诗的兴趣,同时引出其他类型的谜语诗,让学生感受到谜语诗宝库的丰富多彩,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奥妙、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學)
责任编辑 郝 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