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本刊记者
记 者:范老师,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您每天都走进课堂,深入学生,上课、听课、评课,您认为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阅读教学为什么要走向“深度学习”?
范锦飘:我当了19年的语文教师,一直扎根于教学一线,深爱小学语文,经常深度思考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教。我觉得,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浅表和低效”的问题。在我深入课堂听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教师还是对课文过度分析讲解,所提的问题琐碎、无效,课堂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等,这些都是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能有些教师会说,每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各类比赛上,不是有很多好课吗?可是,我想说,这些课虽然上得好,但是这样的“范例”及经验却难以推广。首先是因为赛课教师的素养和课堂表现力是大多数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其次是这些观摩课是经过一遍又一遍打磨、包装的,而非常态课堂。如果你经常走到一线课堂去听普通教师的课,你就会发现,这种“浅表而低效”的课堂是普遍存在的。
正因为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不知道为谁而教,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要走向“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表达,点燃儿童语文的生命,使儿童获得生长所必需的语文核心能力。
记 者:您怎么看“阅读教学为谁而教”这个话题?
范锦飘:阅读教学当然是为了儿童而教,为儿童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而教。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最多的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备课、评课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去开展的。当然,研究这两个问题并没有错,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阅读教学为谁而教”,我们的教学研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
有些教师课上得很精彩,课堂上激情澎湃,演绎得找不出破绽,像这样的课,叫“教得精彩”。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学得精彩”的课堂,学得主动,学有所得,以学定教。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和时间赛跑》的课,教师讲得很精彩,通过情境朗读、音乐渲染、语言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最后的一首歌曲更是点睛之笔,好像使人顿悟了一般,懂得了人生、时间等哲理。听课的师生仿佛都进入了具体的情境当中,大家听得如痴如醉。课后,我问学生:“老师上得怎么样?”学生回答:“老师上得好是好,就是感觉没学到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感觉上课的老师大概没有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只是关注了“教”,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
我们提倡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正是为儿童而教,為“学”而教,为“学得精彩”而教。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阅读、更多的时间思考,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教给学生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我们还要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当中,使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 者:那请您谈谈您是基于什么理论提出了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主张。
范锦飘: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他将学习者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学习水平。其中知识,即识记,属于语文学习的浅层水平;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属于语文学习的深层水平。
正是基于此理论,我们提出了语文阅读“深度学习”的教学主张。识记只是语文学习的浅层水平,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带着学生去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如《赵州桥》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只是认识桥的构造,记住几个说明方法,那就是属于浅层的学习。而深度学习,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让学生质疑问难、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桥的构造和作用等。接着,可以让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语言和写法,如我们可以紧紧扣住“创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好处,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之情。一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理解了“创举”的含义,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使整个学习有过程、有思考、有收获、有情感的共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学习这篇说明文的构段方式,领悟文章语言的表达特点。基于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以培养起来。
记 者: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如何看待读和写的问题?
范锦飘: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翼,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关于读,我们可以分为浅层的读和深层的读。何为浅层的读呢?如“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这是浅层的读,而“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深层的读。又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的句子”,这属于提取信息,是浅层的学习,而“朗读课文第×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深层的读。也就是说,深层的读,目标是指向学生的“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这几个深层次的水平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呢?那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关于写,其实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运用,当然也是属于深层次的学习。在学生领悟言语秘妙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训练,做到学用结合。
可见,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读写能力的培养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致力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培养这个目标,“深度学习”就会真实地发生。
记 者:您能谈谈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吗?
范锦飘:第一,我们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批判性、整合式、迁移式的学习,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致用学习。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写出了花生容易种,表达了“我”收获的惊喜之情。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我们姐弟几个每天起早摸黑,忙忙碌碌,经过几个月,终于收获了”,让学生去品读、比较这两个句子,通过批判性的学习,学生就体会到第二句写了花生很娇贵、很难种,体现不出收获的喜悦。这样的学习,使学生读得更加深入,并且获得了批判、反思的能力。又如,学习了这一课以后,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一事一议的写法,学会了如何“议花生”,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议一议小草、蜜蜂、蜡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深度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根据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的四项基本原则与要求,强调的是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习者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习者学习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度学习自然而然也就发生了。如《蜜蜂》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儿歌《小蜜蜂,嗡嗡嗡》导入,再通过和学生一起画线路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第三,要让学生深度地读,也就是要让学生读课文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为此,我们可以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一是读通读顺,在读中整体感知;二是在读中体验情感;三是在读中领悟表达。这三个层次是层层深入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迁移运用,学会表达。如《落花生》一课的教学,第一次读是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課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件事;第二次读是读出情感的体验,体会文章写的是通过种花生懂得了一个道理;第三次读是要学习文章如何做到一事一议的,特别是作者如何写议花生的,从而体会课文运用对比、借物喻人的手法来议,最后迁移运用,议一议别的事物。这样的学习,层层深入,指向表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第四,要引导学生深度地学,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度地参与、深度地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问题的引领,促使学生深度地思考。如《电脑住宅》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深度地思考“课文是如何做到有序地表达和具体地表达的”,通过表格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获得能力。
第五,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会运用,是阅读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目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练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如言语的学用、表达方式的掌握、写法的渗透等,都属于学用结合。具体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品读文章言语的形式,体会表达,仿写训练,从而迁移运用。
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主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我们会一直追寻,走向阅读教学更美好的明天!
记 者:谢谢您!也祝愿您的“深度学习”阅读教学主张之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 郝 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