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贾志敏
徐俊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有为青年。当今社会里, 在有些人比较浮躁的情况下,这样的青年属于难得。
十年前,他“揣着抑制不住的教育梦想和激情”从农村步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殿堂,开始他的人生苦旅。
他喜欢课堂,热爱孩子。他将半百平米的课堂看作实现人生理想的田园,他把学生视为抽穗拔节的禾苗。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没有白天,少了黑夜,辛勤耕耘,喜于收获。他把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小学教育,奉献给了语文教学,奉献给了学生和孩子。
十年,对于人生而言,不能说长,也不可谓短。二三十岁,正是人生旅程中最为灿烂之精华。这十年里头,他默默无闻,苦苦求索,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徐俊是一个有志向的青年,也是年轻教师的榜样。
我识徐俊,并结下师徒之谊,纯属偶然。
三年前的一个阴霾雨天,我应“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邀请,去杭州为工作站的青年教师授课。接待我的以及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正是徐俊老师。
他,个头不高,敦实憨厚,谦恭有度,谈锋甚健。言谈间,不难发现,他有着与其年龄不甚相称之睿智与淡定。他主张鲜明,举例生动,言语得体,收放自如。特别是他总结此次活动的那一番话,更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教室里,笑声不绝,气氛浓浓。足见他的语文学养甚为丰厚,调控能
力十分出色,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师。
首次接触,他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我记住了“徐俊”这个后生的名字。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频繁接触。他听过我多次讲座,我看了他不少教学。我还在多本杂志上,拜读了他的随笔、访谈、杂记以及课堂实录。我们经常通电话,对一些问题探讨交流。一来二去,我们还真的成了莫逆之“忘年交”了。
去年,我身体欠佳,他获悉以后,专程从温州驱车赶到上海探望我,让我感动不已。
记得这一天,爱人与孩子均不在家,仅我一人。我们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从家庭琐事谈到学校管理,从育人目标说到课堂教学,从教学流派讲到上课风格……我们畅所欲言,甚为惬意。通过深入交谈,我对他的了解更为具体,认识更趋全面。
这天,我们谈兴正浓,谈着谈着,竟然忘却用餐。我提议到楼下食府小酌,他却不依。他以为,既破费,又耗时,还是在家里随意吃一点。
这回倒变成“主随客便”。我煮了两碗汤面,外加两个鸡蛋,我们分坐两边,边食面边神聊。倒也十分惬意与难忘。通过这一次交谈,我对这位青年刮目相看。
之后,我从他的同事处得知,他经常向人提起这次见面。还时时向人介绍在我家吃的“阳春面”滋味不错。“君子之交淡于水。”看来,对于研究学问者而言,精神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徐俊是个好做学问的读书人。
他酷爱读书。据他介绍,他的爱妻也是小学教师,可谓志同道合。一家三口,经济上不能说拮据吧,也说不上富裕到哪里。然而,他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作购买书籍。他迷于读书,乐于写作。“绳锯木断,滴水石穿。”读书,成为他的第一需要;读书,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他把栖居陋室取名“栖心斋”,可见匠心。
他善于学习。凡是有学习机会,绝不放弃。或听课、观摩,或研究、讨论,很是活跃。他在浙派名师张化万、王崧舟门下研修,他拜大家靳家彦为师,他请名师于永正辅导,他还登门求教钱正权等专家学者。他从各位前辈身上汲取养料,滋养自己。
徐俊是个学者型教师。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情有独钟,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亦颇具见地。
比如,“什么叫名师?”“怎样向名师学习?”对此,他有一段很好的告白:“名师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学习名师,主要不是学习他们教学技巧的娴熟,而是要学习源于他们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要学习源于他们对教育的痴迷和对儿童的关爱。 正如齐白石所言:像我者死,学我者生。”
又如,如何看待当前的各种教学流派、教学风格,他也有着不一样的主张:“各种教学风格与语文的根本目标是不矛盾的。它们都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的个性表现。”“‘万变不离其宗。语文,应该姓‘语名‘文;我们要推崇本色语文,课堂上,要练‘语习‘文。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学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轻轻松松。”
这些观点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反复琢磨,不断提炼。从这个意义上说,徐俊是一个日臻成熟的青年教师。
“十年磨一剑。”正如徐俊的处女作《十年》,是他十年里摸索出来的经验与总结。我相信,它必定会受到众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欢迎。我更相信,徐俊要走的路还长,他还要探索,他还会提高,他还会写出《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
我们期待着。
2008年教师节
(作者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郝 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