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教科研,不可失“真”

时间:2024-05-07

冯兰兰

“教科研”,通俗地说,就是与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有关的科学研究。笔者以为,做教科研应该懂得:唯有不失“真”,才能人佳境。

做教科研,要有“真知”。真知是指教师对教科研的正确认识、正确判断、正确评价以及对白身能力的正确解读。教科研与教育活动长期共存。做教科研,必须经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漫长过程。教科研本身的缜密性、理论性,注定了它在某些方面必定高于教师的生活,也必然难以轻易做好。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扎实的教科研密不可分,只有做好教科研,教师的路才能走远。

做教科研,要有“真情”。上课、写论文、主持课题,无论哪一件事都少不了“真情”的相伴。没有真情,课堂会变得矫揉造作,充满虚情假意,教师只在乎自己的设想,忘记或忽略学生的存在;没有真情,论文只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会沦落为搬运他人言论的搬运工;没有真情,课题也只是在重复昨天的话题、他人的言论。“深圳龙岗胡红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名利的诱惑之下,胡名师慢慢失去了求真之心,她的专著荒唐到不仅是文章,连书序都原封不动地搬运自他人,她对于教育的情、对于学生的情在名利的诱惑下,已从心中慢慢消失。

做教科研,要有“真意”。“真情”是情感态度,“真意”是指意志。教师不仅要有对“做教科研艰辛”的正确认识,还要有不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坚持初心的毅力。教师要吃得下苦头,承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教育本已寂寞,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就得在这份寂寞上再承受更多的寂寞。教师若不将自己的思考与收获及时地沉淀、提炼、输出,若干年后这份思考将永远停留在灵感阶段,只是初步的思考和想法,变不成高质量的文字。没有一个科研型教师是在喝咖啡、看电影、逛街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是黑夜的陪伴者,伏案劳形,穷经皓首;他们所走过的路、熬过的夜、吃过的苦,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做教科研,要有“真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对教科研的认知、情感、意志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方能体现。“真知”是基础,“真行”是关键。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者不可达,三心三意、半途而废者不可达。教师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选好问题,指导实践,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要培养教科研的能动性,要在不断的研究中唤醒内心,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将问题、收获、思考呈现出来,形成教科研成果。

“真知”是方向,“真情”是态度,“真意“是意志,“真行”是实践。只有真的将“知”“情”“意”“行”统一,才能确保教师对教科研认识正確、情感真挚、意志坚定,才能切实保障教师的教科研行动的持久。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副校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