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环境的建构研究

时间:2024-05-07

朱其兵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是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的桥梁,是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的起点与基础。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汉字“方块性”特征,主动建构识字环境,教给学生识字技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创设环境 感悟技巧 体验乐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它是以语音、图像、语义、符号四要素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充满着神韵的汉字,是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的起点与基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该利用汉字“方块性”特征,主动建构识字环境,从而激活学生认读汉字的潜能与兴趣。

一、整合汉字资源,创设识字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识字资源也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应当有效地整合课堂与课外汉字资源,积极创设识字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的场景中,经历汉字,感受汉字。

1.语文教材识字,“趣”融其间

语文教材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载体。但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静止的、无生命的。识字教学如果局限于把“例子”教会,其结果是与学生形影不离的汉字成了他们语文素养发展的拦路虎。讓静止的“例子”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例子”活起来,才是识字教学的内涵。笔者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把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与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趣”融其间。

案例一:教学“苹果”的片段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的苹果,你想与老师说些什么?

生1:我的苹果红红的。

生2:我的苹果青红相间……

师:轻轻地摸一摸它,把你心里话告诉苹果好吗?慢慢地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咬一口尝一尝,把你的感觉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学生通过自己对苹果的望、摸、闻、尝,投人了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苹果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我抓住时机,在苹果实物下方贴上“苹果”字卡,学生认读字卡。

师:同学们,你想怎样记住“苹”?

生:“平”上一棵草;我妈妈的名字里就有“芷”……

师:“苹”为什么是“草”字头?

生:它是树;它是植物……

这样设计的教学,汉字(符号)和实物(图像)相匹配,声音与语义相结合,课堂动起来,教材活起来,学生乐起来,思维飞起来。

2.非语文学科识字,“乐”贯始终

小学低年级识字量与数学、艺术等课程中汉字资源相比明显滞后。如何发挥非语文学科中蕴藏的汉字资源,让学生视而见、听而闻,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地认读汉字呢?笔者在非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汉字信息,创设识字环境:把教科书中出现的生字制作成字卡,有的还配上精美的图画或精妙的字谜,教到这些字时直接出示,请会认读的学生读出来,并说出认识这个字的过程,字卡就是当然的奖品。获得字卡的学生,每天要教会十名同学认读,回家向父母汇报字卡信息。都不会认读的字,笔者就鼓励他们根据图画、字谜、造字规律大胆地猜想,猜不出来,也不直接教授,而是把字卡发给每个学生,“这个字宝宝同学们现在不会读,老师知道你们会有办法认识的,明天读给老师听,能做到吗?”激励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有的请教父母,有的利用工具书,有的查阅文献。第二天,笔者在课堂或课余时间让学生认读,并说出认识汉字的方法。这样满足了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呵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非语文学科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识字环境,搭建学生交流学习汉字的经验与方法的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形声、指事、会意”等汉字造字规律猜认汉字,融通了语文学科与非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了识字教学领域,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3.生活场所识字,情景相通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符号形式,汉字信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学生每天都置身于汉字环境中,耳濡目染汉字传递的信息。家庭中的书籍、影视、网络,学校的校牌、校风、学风,社区街道、店名、户外广告等课外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汉字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学生快速认读汉字,收集和处理汉字信息能力,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都大有裨益。我在教学汉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腿动起来”,走出课本和教室,走进风景如画的校园和社区;“眼动起来”,浏览生活中的汉字;“口动起来”,和老师、家长、同学之间认读校名、校训、影视名称、店名、广告用语;“手动起来”,对感兴趣的汉字写写画画。

丰富的课外汉字信息是学生学习和实践汉字的重要资源,让他们到生活中接受汉字熏陶和洗礼。情境相通,知行合一,给学生学习汉字无限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开发课外汉字资源的能力。

二、发掘汉字魅力。感悟识字技巧

“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造字方法来源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多种方式,构形组字……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大自然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精细观察和体验。”汉字具有象形写意的感性特点,充满着辨证思维的理性色彩和浓厚的人文精神,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大胆引导学生去发掘汉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汉字的热情。

1.在认读中赋汉字之生命

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着灿烂的汉字文化,它是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方方正正的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天地,一个生命。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发掘汉字浓郁的人文魅力,把抽象的汉字符号赋予个陛化的生命。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与汉字对话、交流,体验汉字的博大精深.

案例二:教学“坐”,教师出示课前精心准备的挂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生:两个小孩、两个人……(在挂图下方写“从”)

师:两个人在哪儿?

生:他们坐在地上、坐在土上……(在“从”下写上“土”)

师:两个人坐在土上,他们会想什么?

生:做游戲,背古诗……

赋予汉字生命,就能抓住学生的情感,诱导他们主动探究汉字的奥妙。

2.在阅读中品汉字之内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对由汉字组成的文本对话、理解、欣赏,形成自己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又具有对识字教学的巩固和升华作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课文的“文眼”即关键字进行品评、赏析,不仅可以发挥汉字育人功能,对学生道德情操进行熏陶,而且可以加深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碰撞,提高阅读质量,学会阅读技巧。

案例三: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借”的字形,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想说,有“人”才能借东西。

生2:我猜想,“借”中的“日”表示时间,告诉我们借东西要及时归还,讲究信誉。

生3:借方与被借方“共”同立下借还东西的凭证……

一“借”激起千层浪,在师生的品析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有“人”才能借东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借东西讲信誉),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期待,有利于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欣赏文本,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关注人本价值,体验识字乐趣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价值。

1.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汉字是表义性文字,识字教学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图画等手段创设多维环境,达到汉字与实物相匹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他们的情感渗透到汉字学习之中。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爱动、好表现、模仿能力强的生理发育特点,把音乐、表演、故事、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营造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汉字环境,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识字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快乐的事。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是学生终身必备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的现代意识。笔者在教学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周都利用地方活动课,让学生展示自己剪贴食品、生活用品袋上的汉字。学生在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认读了大量的汉字,而且了解了许多与食品或生活用品相关的配料、名称、生产厂家等知识。在汉字合作学习中,学生发表了个体学习汉字的体验和见解,宣泄了情感,发展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合作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课堂与课外汉字资源,发掘汉字的人文魅力,积极创设识字环境,让汉字之根深扎于学生的心田,绽放出绚丽夺目的情感之花、智慧之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