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昊 杨林
古代教育家颜之推于《颜氏家训》中云:“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西横山东麓,石臼湖北面,有这样一所以“秋实教育”理念努力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学校——石湫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村集团小学,其身负重任,所辖范围还包括三所村小,且一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参差不齐等困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该校依托地域文化,结合教育发展,创造性地提出“秋实教育”并积极实践探索,在乡村学校办学层面有了新的突破,成长为溧水区小学教育的新生力量。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学科学创新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与写作教学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小学等。
十月的古城南京,秋意渐濃,记者来到石湫中心小学,近距离感受“秋实教育”的独特魅力。去年刚刚迁入新校址,学校的办学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缓步走人校园,一池一花、一钟一楼、一碑一坛,每一处都充满着诗意。教学楼里随处可见名家和师生书写的字画,由学生们布置的“文化连廊”充分展现了各班的精神风貌。设施先进的科创教室、科学实验室、精品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等组成了智慧化校园的载体,传递出乡村教育发展的决心。
“‘石湫二字,反过来念的谐音正是‘秋实,‘秋实一词的意义非常美好: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我们希望全体石湫人,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都能踏踏实实发展乡村教育,取得教学成果,这就是我们提出‘秋实教育的初心,”汪启玉校长向记者介绍道,“‘秋实教育由三部分组成,即笃实教师、良实少年、精实课堂,要想提升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必须从这三处着手。”
一、塑造“笃实教师”。坚守教育信念
受限于地处农村的现实条件,和市区的大部分学校相比,石湫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确实较为薄弱,名特优教师偏少,编外教师过多,教师的流动性也特别大,给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带来了一定困难。“笃实:忠诚、坚实。学校想方设法给教师们提供发展平台,努力塑造能够踏实教学、坚守教育信念的乡村教师,夯实师资力量。”汪校长介绍道。
1.师德先行,激发教育潜能。
要想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首先需要提升全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为使师德在教育教学之中有更多的体现,石湫中心小学结合教学质量,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十佳教师”。为了让在职的编外教师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学校还设立了“华衣助教助学金”,对考绩优秀的招聘教师进行再次奖励。这一系列的温馨举措让教师们心里充满阳光,他们也自觉树立起“石小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此外,通过视导、检测、教学常规的抽查等,及时内化教师的自身认同,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潜能。
2.业务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石小的青年教师很多,大概占了教师团队的三分之二。为了快速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学校首先打造了“青蓝工程”,给这些年轻教师们选定了师傅,让他们和优秀的老教师们结对。师傅必须连续听徒弟的课达到5节课以上,同时,徒弟也必须坚持先听课再上课,并与师傅一同研究教材目标,分析学生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再设计教案。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会对优秀的结对教师进行奖励,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如此良性循环,成功构建了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体。
3.搭建平台,助力专业成长。
首先,石小专门为教师们打造了“成长记录袋”,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个人命题的试卷、教学业绩、教育论文、学校评价、荣誉奖励等,都要放入“成长记录袋”中,从而一步一步地记录下教师们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成为名特优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与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溧水区状元坊小学及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通过邀请学科专家、区内骨干来校指导,通过发挥市区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通过建立“芸班主任工作室”“开美语文工作室”“睿数学工作室”“学新书法工作室”等各种阵地,为教师们的学习进修、交流合作创造出更多的条件和机会;最后,细化教科研工作清单,石小非常重视市区立项的集体规划课题、个人课题,鼓励教师在每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继而真实研究、解决问题、用心写作、回馈课堂。“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研究不在别处,就在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点滴感悟的产生和积累,直至破茧成蝶。‘区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几年花落学校,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汪校长说道。
二、培育“良实少年”,静待花儿绽放
和其他的乡村小学一样,石小也面临着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学校除了有较多的留守儿童之外,随班就读的学生也在逐年递增,加上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学生的素质发展带来了一些难题。”杨林是石小的教导处主任,他向记者介绍起学校的生源情况。“‘良实一词出自于《出师表》,意思是忠良、信实。我们坚信,只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贴心的关怀,乡村的孩子也会成为努力向上的良实少年。”杨主任说。
1.习惯教育,从细节处持守。
好习惯成就有良知的品行,石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助力学生的习惯养成,例如一年级学生的人队仪式、四年级学生的成长仪式,以及“摆放物品好习惯”“爱护课桌好品质”“文明就餐好礼仪”等活动,让学生从细节中规范自身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的教育,于日常中开展。
石小充分借助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合力,用爱的教育温暖每一名学子。针对普通学生,任课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和辅导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并且学有所获;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留守学生”群体,石小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资料,实行教导处、年段组、任课教师的三级管理制度,并借助心理辅导室、“希望来吧”志愿者联盟的力量,使这一群体受到不同层面的辅导和关爱。在此过程中,多名教师融合为一个整体,用爱积极拥抱学生。这一教师队伍中的“南京市融合教育十佳最美教师”董婧,是这样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的:“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让我们把‘爱的教育理念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耐心等待‘花儿的开放。”
三、研究“精实课堂”。关注全面发展
课堂是石小实施“秋实教育”的主要阵地。“精实,意为精深、朴实。石小致力于打造‘精实课堂,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汪校长告诉记者。
1.三个步骤,打造精深课堂。
第一步是备课着眼,石小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深化教师学科团队、年级团队等多层次的“捆绑”意识,为课堂教学架桥铺路。在备课过程中,石小特别注重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引导他们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第二步是课堂着手,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周、名特优教师示范课、普通教师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第三步是作业着力,石小组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内容等进行作业研究,结合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坚持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侧重创造性作业的研究、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石小,日常作业的有效设置既为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成效显著提高。
2.丰富课程,助力学生成长。
针对学生上学时间不一、家长课外辅导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石小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形成了晨读“微课程”。“微课程”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品德等学科,使学生真正做到精选科目、勤于自学。
依据学校资源与教师特长,石小还创设了丰富的课程文化,形成了能够发展学生特长的课程体系。例如,结合石湫坝、石臼湖、西横山等地方传说创造了“乡土文化课程”;结合学校有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的优势,打造了“书法教育课程”;结合科学教师的电脑技能,构建了“科创智能课程”;结合区美术骨干教师数量多的特色,构建了“美术欣赏课程”;结合学校“地下铁”读书沙龙,打造了“国学文化课程”;结合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形成了“舞动校园课程”和“歌唱童年课程”等。
“可以说,石小的‘精实课堂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艺术特长,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兴趣、发挥特长,从而让‘秋实教育真正瓜熟蒂落。”汪校长这样总结。
春华秋实,石湫小学的“秋实教育”仍在探索、追求中。在校园里,看到每一位师生都在安心学习、踏实成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秋实教育”一定会牢牢地扎根在这片乡土之中,引领师生们奋发图强。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获.乡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光明、美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