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与人相处”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吴华芳

【摘要】在学校里,学生除了学习,也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笔者从班级学生的相处问题出发,探索“與人相处”的价值,将“如何与人相处”这一问题研究作为班级特色,逐步建设班本课程。从“课间:利用相处问题”“课堂:依托学科优势”“课外:推动创新举措”等方面出发,总结“与人相处”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与人相处 课程建设 班级特色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而如今,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这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当学生踏入校门,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如果与学校这个“小社会”发生冲突、碰撞,便会激起矛盾的火花,引发一系列人际交往的“战争”。这其中,教师必须找准正确的位置,引导学生在人际矛盾中反思自身行为,懂得相处之道,从而获得成长。

一、缘起:班级矛盾的发生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个性表现越发鲜明。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却斤斤计较;有的活泼开朗,却蛮横无理;有的主动热情,却遇事冲动……班级时常发生各类矛盾,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受到了影响。

该如何引导学生们学会与人相处呢?笔者开启了主题为“如何与人相处”的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二、探索:与人相处的价值

1.与人相处的价值何在?

(1)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完善品格。

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情,有的学生做起来很顺利,有的学生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样的差异往往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与人相处的技巧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不足,便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2)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身心健康。

与他人发生冲突会导致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能引起生理变化。大量研究发现,健康的个性一定伴随着健康的与人相处方式。掌握必要的相处技巧,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业发展。

(3)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实现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需要在与人共处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只有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联接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假使缺乏与外界的交往,人将缺乏自我状况的反馈,可能引发个人价值感的不稳定性,人就容易自卑、自暴自弃,如此定会影响学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2.小学生与人相处的现状和成因是什么? 根据我校德育处对三到六年级一千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占41%,而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占25%。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不能被集体接纳。有的性格内向,不太与人接触;有的沉默寡言,与人交往很被动;有的在人际交往中却无所顾忌,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跟家庭教育相关联,其中一部分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已经习惯从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忽略身边人的利益得失;另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的主要活动阵地,在校、在家的“学习意识”淡化了“交际意识”,学生的交际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践:共处课程的建设

笔者初任班主任时,每当遇到学生吵架、打架,自己先怒火中烧,然后生气地斥责学生,不懂什么是儿童立场,至于“他们为什么打架”“打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才能避免矛盾纠纷”之类深层次的问题更没想到要去了解,结果似乎也能平息“战争”,却忽视了学生在事件中的成长。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亏,一遇见不顺心的事便发火,甚至动手起冲突。

发现问题之时,或许能成为教育革新的契机。思考教育对策,更新管理班级的方式,科学构建班级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于是,笔者决定将“如何与人相处”这一问题研究作为班级特色,逐步建设班本课程。

1.课间:利用相处问题——归类矛盾,学会反思。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发现班级学生的相处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将正确的处事方式教给学生。这样,遇到的情况多了,学生们会慢慢形成一定的辨别和处理能力。

平时,学生一旦发生矛盾纠纷,笔者先平复自己的情绪,随即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带着他们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发生纠纷的学生需要填写一张“我们的故事,在反思中成长”的表格,表格里既要写下事情的经过,又要反思事情的处理方法。如此,让他们懂得遇事不能带着情绪处理问题,同时能够学会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

这个调节矛盾的过程或许有些兴师动众,但是,学生们能从中获得启示,遇见类似矛盾,都能自己进行解决,很多情况下也能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们在实实在在的矛盾纠纷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并用这些合理的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真正得到成长。

2.课堂:依托学科优势——捕捉素材,立德修身。

班级管理的课程建设,与语文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能强化班本课程的特色。一直以来,笔者跟着特级教师管建刚办班级作文周报,目前已经办了两百多期。周报,成了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的德育平台。

学生们每天都要写素材,每周再根据素材写成稿子,目的是培养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敏感力。每当学生素材的主题涉及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或者对同学关系的思考,抑或是对自己与人相处时不当行为的反思,笔者都会非常欣慰和珍惜,会想方设法引导他们修改、整理稿件,并刊发在班级作文周报上。讲评课的时候,以学生作文为案例,借机讨论这个话题,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些稿子里有正能量的传播,有对事件的剖析,也有对矛盾的反思,还有对交往技巧的总结……有了学科教学的支撑,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班本课程建设在依托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意味着向更科学的课程建设靠近。“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有一次来我校开展讲座,与笔者分享了她亲自整理的100句修身名言。这些名言的主题有宽容感恩的,有谦让的,有为他人着想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着实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呀!

读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事父母,能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这样的句子,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于是,笔者跟学生们商量,将之定为班级名言,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熟读、记诵。为了让这些修身名言真正内化为学生们的行为,笔者将名言积累纳入平时的语文单元练习,要求与课文生词一起抄写、默写,每次单元测试还会检测学生们修身名言的掌握情况。

语文学科本就饱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利用学科特点,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与人相处时能表现出一种君子之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课外:推动创新举措——丰富活动,体验感悟。

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相关课程的特点,笔者想方设法地搭建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

我班开展了很多有关“共处”“为他人着想”“感恩”等主题的班队活动,其中一个活动的设计还获得了吴江区一等奖。评委老师的评语简单而中肯:想方设法解决班级实际问题,这是我们需要的班队活动。但笔者始终觉得,在教室里开展活动,即便准备得再充分,活动环节再具有感染力,还是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有了与人和睦相处的意识,就要按着这样的意识走进真实的生活,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

慢慢地,班级以外的活动也成了我们体验人际交往的课堂。我班学生参与拍摄过一个电视小品《我眼中的星星》,饰演主角的这个学生平时在班里特别爱捣蛋,笔者考虑再三后,还是向电视台推荐了他。一来他学习成绩不怎么优秀,人缘又不太好,时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给他创造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或许能有所改观;二来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旦找到自信,一定可以激发出无限的潜力。经过了两个星期的拍摄,最后,他不负众望,演得非常成功。小品播出后,他立马成为班级、学校的小名人,连小区的叔叔阿姨都认识了他。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自信满满,各方面的表现也开始有了积极的转变。从这次经历中,他得到的体验、获得的感悟、激起的自信,对他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还组织学生去商业街做问卷调查、跟同学一起过生日、跟老师一起吃自助餐、跟电台主持人一起参加泳池大冒险……这样的创新体验成了班级品牌,活动一开展,学生的快乐、成长便数也数不过来。

四、结语:教学相长的共赢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只要用心付出,就能看到进步和成长。“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人际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学问。”在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实则是把知识本位转变成了能力本位。同时,这样的尝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