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借形理解 形助数深入

时间:2024-05-07

石志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能使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变成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举行的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一节数学课《数与形》,从中感受到数形结合的美。现结合其中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感受。

片段一:以形化数——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屏幕呈现:用1个橙色,3个蓝色,5个紫色和7个白色小正方形拼出的爱心。

师: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是什么?

生:一个爱心。

师:如果让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2:这是由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案。

生3:这个图形由1个橙色、3个蓝色、5个紫色和7个白色小正方形拼成,一共有16个。

教师板书:1+3+5+7=16。

师:如果让你重新摆放这16个正方形,怎样可以一眼看出是16个正方形呢?

请同桌两人合作一起摆一摆,试一试。

生1:我可以每行四个,摆四行,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2:如果按颜色摆,就可以摆成一个金字塔。

生3:我可以把每种颜色摆在一起,每行四个,摆四行,也摆成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比较这三种摆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第三种,这种方法更有序。

生2:我也喜欢第三种,它不但可以用42来表示16,也可以用1+3+5+7来表示。也就是说它把前面两种摆法给概括了。

评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用4种共16张小正方形纸片拼成的爱心图案引入本节课,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形,从中抽取有用的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对16张正方形纸片重新排列,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让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并用数字表示,让操作与思考并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片断二:以数化形——初步探究,自主尝试。

师:古希臘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这样研究“16”的,他们把正方形图变成了点阵图。他们把“16”称为“正方形数”,16既可以用“42”来表示,也可以用“1+3+5+7”来表示。

师:你还知道哪些正方形数?

生:1、4、9、25……

师:这些正方形数都是一个自然数的平方。它们又和哪些加数有关呢?选择两到三个正方形数研究一下,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师:如果正方形数比较大,怎样可以很快知道最后一个奇数是多少?

生:正方形边长乘2减1。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数和图形之间还有着这样的联系。

评析:深度学习不是盲目地提高学习难度,而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凡是学生自己能理解和感悟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反思交流等途径让学生经历数转化成形的过程,深刻领悟正方形数的特点,初步体会数化成形的思想。

片段三:数形互化——再次探究,深度学习。

师:这16个点横着观察,我们可以用“42”来表示;一层一层观察,可以用“1+3+5+7”来表示。还能怎么观察?

生:斜着观察。

师:斜着观察16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16=1+2+3+4+3+2+1。

师:其他正方形数又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这些加数的和是中间数的平方,中间数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通过数形结合我们认识了正方形数。你们猜毕达哥拉斯学派还研究了什么数?

生:五边形数、六边形数……

师:毕达哥拉斯学派把这些数统称为多边形数。

师:通过图形,我们对数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数与形。数形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

评析:让学习往下再走一步!上面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实时引导和追问,让课堂别开生面,谁都不能一口说出答案,学生需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这就是深度学习。教师实时出示五边形数、六边形数,丰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多边形数的理解更深入,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形互化的思想。

片断四:数形结合——回顾比较,发展思维。

师: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的多边形数,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点是一层一层增加的。

师:除了一层一层增加,还能怎么增加呢?如果是一圈一圈增加,点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你能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吗?

生:奇数平方数。

师:你还想研究什么数?

生:偶数平方数。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课后尝试研究偶数平方数,好吗?

评析:如果思考深度不够,那么理解就不够,更谈不上深度学习了。本环节看似简单,让学习活动自然发生、自然展开,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与已有的经验去探究未知世界,这其实就是研究的目的与学习的归宿。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数与形的巧妙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让学习变得更有深度。课堂中学生的表达与教师实时呈现的模块化板书,让学生零星的思维成果更加完整。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与实时呈现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归纳总结过程,并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所积累的知识与方法,课后继续探究新的问题,课虽然结束了,研究与思考却还在持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东双沟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