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世界”带给孩子们

时间:2024-05-07

沈倩

最近开始重读冷玉斌老师所著《教书·读书》一书,还记得上次读是从头至尾一气读完,好比“顺流而下”,于是我想,这一次读,干脆就从后面读起,“逆流而上”吧。

倒着来读,读的第一篇就是《把世界带给孩子》,读来读去不禁让我又有了初见时的美好感受。于是,把这篇文章反复品读了好几遍,每一次品读,感悟和理解便又更深入一层。

仍然引用冷老师所引用的媒体人、专栏作家覃里雯的一篇談高中生活文章的片段:

我进入柳州高中的那一年,漫长的“两伊战争”刚刚爆发;李奥纳多·伯恩斯坦指挥了他最后一场音乐会;东西德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协议,开始结束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被两种对立制度分割的短暂历史;爱尔兰共和军依然活跃,策划暗杀和爆炸(当时世界各国还没有对“国际恐怖主义”这个词如此敏感);将苏联制度引向解体的戈尔巴乔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张艺谋还在拍摄真正值得尊敬的电影,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在5000年历史上,中国普通农民第一次得到比城市市民更富裕的生活......那么多塑造今日世界的大事在发生,但是对我来说,它们好像只是戏剧舞台上的表演。我们背诵遥远年代里发生的事情,却对它们背后的逻辑一无所知。

对于一名高中生能有这样的见地,我感到很惊异,她让我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感觉,因为当年的覃里雯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头脑中只有分数,心中只有语、数、英等必考科目。从该文的描述中可知,当年的覃里雯头脑里有着“世界”的概念,她并没有死读书,对国内、国际上的时事都有所了解,所以后来她成为了著名的媒体人、专栏作家,想必那时候便为她以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一颗种子。对于覃里雯来说,因为身在学校这小小的一角,这些东西只能从其他途径获知,如报纸、新闻等,并不能身临其境感知,所以她说,这些好像只是戏剧舞台上的表演。而对于其他那些头脑中并没有“世界”这个概念的人而言,我想连戏剧舞台上的表演都算不上。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我非常认同和理解冷老师所说的“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根本就没有把‘世界带给孩子们”。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头脑中显现的是“坐井观天”这四个字。细想一下,我们在教授学生《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时候,教育学生千万不要目光短浅,成为这只只会“坐井观天”、眼光狭小、见识浅薄的青蛙时,其实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很多就是在做“坐井观天”这件事。我们在干什么?我想我们在自导自演,我们在闭门造车,我们在孤芳自赏。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目的的内容还是教育目的的结构都包含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含义。是啊,这里所说的“培养人”应该是指“培养完整的人格”,而完整的人格,必定来自完整的“世界”和格局。

“世界”是什么?“世界”在哪里?对于这个赋有哲学性的深奥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同一个人或又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世界或许很小,学校和家便构成了他们的大部分“世界”,他们大多数其实根本就没有“世界”这个概念的。如果非要探究他们心中的“世界”的话,其真实面目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分数,僵死的分数。因为家长和老师们从小就对他们灌输的是:分数就代表了全世界,有了高分就相当于拥有了全世界。在他们眼中,分数是什么?大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至于分数以外的,对不起,没有过多接触,也与其无关。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的世界便是他们的全部世界。孩子的世界是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则坚信,分数就是孩子的世界。分数,永远就在那里,只许增,不能减。家长的想法简单、粗暴、专一:孩子啊,你拥有了高分,就相当于拥有了全世界,现在的高分就是将来的金钱、权力、地位……你就拥有了全世界。你瞧,家长们多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弥补当年他们留下的种种遗憾。“分数观”即“世界观”,这种观念,从家长向学生传递。

对于教师来说,孩子的世界是什么?世界又在哪里呢?教师也都曾经是学生,都是过来人,也曾是分数的追求者,也曾经被家长和老师灌输分数观的思想,只是多年之后,当身份转变后,当自己成为教育者后,当自己的生活经验增长后,当与世界接触越来越多后,最终幡然醒悟:分数不应当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是复杂的,是美好的。

那么教师们又是怎么去做的呢?仍然记得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时的澎湃激情,每天除了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时不时地和学生们谈论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是多么精彩,那时从学生的眼神里都能看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是多么渴望。现在想想,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激情恐怕早已日趋消弭了,有很久和学生没有谈论除书本之外的东西了。这条路走着走着就偏离轨道了。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实是学生、家长、学校、教育大环境等把教师们逐步地引到了一条追求分数的道路上,成为了同一条船上的人了。总之,社会需求是什么,教师们也便逐步追求什么了。

冷老师说对世界的追问,对生活的追求,无论年龄、身份,本来就该是人为之活着的动力,再进一步,追问世界的终极正是对自我的探求与确认,关心世界的人,才会真正关心自己。确实,美丽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万里挑一。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靠的就是追求美好、积极向上的事物。随着一个人慢慢长大,你拥有的知识越多,理解越多,你就越能够与一个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复杂而困难的世界相处。

作为教师,应该把世界带给孩子,或许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也是有限的,但我们毕竟是学生的引导者,至少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了解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正如冷老师所说,你不把世界带给孩子,他(她)怎么参与交流?又拿什么与人交流?孩子有没有见过世面,有没有与世界接轨,他(她)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与格局都会存在不同,对待一件事会有自己的异质思维与不同意见,而不是随波逐流。

总之,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去看看!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