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钱希洁
【摘要】灵动的英语语篇教学是当今很多教师的追求。本文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通过角色人称的转化、文本形式的微调和文本问题的跟进等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一些微调,使英语语篇教学多一些灵动,从而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微调 灵动 角色 文本 问题
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走向成熟,作为主要课型的语篇教学也逐步显得比较固化,于是,学生少了一份生动,课堂少了一份灵动。尤其是在一些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更是想方设法让教学在华丽中得到大家的瞩目,即便如此,透过华丽的表面,课堂教学在本质上还是沿袭了固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真正灵动的课堂教学,未必建立在高大上的教学课件和华丽的板书上,而是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孩子们有着他们自己的样子、真实的思考和喜欢的表达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时只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作一些微小的调整,通过一些微调,使教学能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孩子们成为他们本来的样子,有自己真实的思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因为孩子们不同的出色表现而多一份灵动。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这一语篇教学,阐述笔者对如何通过对以往教学方式的一些微调,从而使英语语篇教学走向灵动。
一、 微调角色的人称,在学生的率真表达中收获灵动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英语对文本中相关事物、人物、动物等内容进行描述是很多英语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描述一般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这样的描述容易使学生在表达内容上比较拘泥于教师所提供的范式,在态度上更趋向理性,课堂也因为缺少了孩子们个性化的表达而缺少了本该有的生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我们将文本中的角色从原本的“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时,学生便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也便真正进入了角色。在语言结构上,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架构;在表达内容上,他们会基于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在表达方式上,更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质。如此,描述就不再是程式化的叙述,而成了他们率真的表达。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真正的样子,课堂也因为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样子走向灵动。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内容根据《伊索寓言》改编,主要描述了强大的狮子在深陷绝境后被弱小的老鼠相救的故事。执教老师通过一个游戏活动揭示单元话题“The lion and the mouse”,然后采用PPT向大家呈现了大大的狮子和小小的老鼠的画面,引导学生分别根据狮子和老鼠截然不同的形象特点,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介绍。与一般老师采用的方法不同的是,执教老师把一般老师采用的“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创设问题情境如下:Now if you were the lion/mouse, what would you say? 并通过PPT提供如下提示:
文本角色在人称上的转化,使原本对两个动物的描述变成了孩子们精彩的表演,看着画面上那个外形彪悍、一头长毛、自负的大狮子和那个外形瘦小、有着长长尾巴、机灵的小老鼠,孩子们与生俱来对动物的兴趣和积淀一下子得到了激发,他们争先恐后地表演这两个动物,他们通过自己不同的动作、语言、声音的变化将大狮子的强大、勇敢、自负和小老鼠的弱小、胆怯、谦卑表现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表演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动物形象,表演出了他们对这两个动物的理解,更是表演出了他们的个性。这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样子,看到了他们对动物的喜爱,看到了他们在用英语表达着对这两个动物的认识,也看到了他们不同的语言表达。课堂,也就因为孩子们这样本真、率性的个性化表达,收获了一份灵动。
二、 微调文本的形式,在学生的真实对话中收获灵动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Klingberg. 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由此可见,通过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着它独有的教学优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文本形式的对话比一般的叙述性文本在语言情境上更为直观,更容易为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所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把文本中需要突出的内容转化为对话的形式,学生对文本中的核心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也更容易引导他们开展较为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這一语篇在文本第二部分以整段的语言描述,呈现了强大的狮子和弱小的老鼠首次相遇时的情境,内容包含了作为语言难点的两个副词:quietly 和loudly ,文本内容如下图(1)所示。
这一部分较长的文本内容成为本课时教学活动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执教老师抓住这两个动物的个性形象,将这一段落中两个动物第一次相遇时说的话提炼出来,把它们转化为两个动物之间的对话,并用气泡的方式增加到文本的插图之中,如下图(2)所示:
图(2)
教学片断如下:
T: Please read this part of the story. Try to find out: what did the mouse say?
S1: Please dont eat me. I can help you some day.
T: Yeah. How did he say this? In a high voice or in a low voice?
Ss: Low.
T: Why?
S2: Because the mouse was afraid, I think.
T: So he said quietly. Now who can be the poor mouse?
学生学着文本故事中老鼠害怕的样子轻轻地说。
T:Now what did the lion say?
S3: Haha! You are so small and weak! How can you help me?
T: How did he say this? In a high voice or in a low voice?
S4: In a high voice.
T: So laughed the lion loudly. But why?
S5: Because the lion is large and strong, but the mouse is small and weak.
T: Now if you were the lion and the mouse, have a dialogue in pairs.
當文本中的主要信息变成一组对话镶嵌在课文插图之中时,整段的故事描述似乎变得简单了,学生很快抓住了作为这一段落的重点对话,学着文本故事中老鼠弱小的样子和狮子强悍的样子进行对话,在“quietly”和“loudly”两个语言难点得以突破的同时,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出色的表达而多了一份灵动。而这首先源于文本内容在形式上的一点点改变,这一点点改变使文本内容从单纯的语言叙述变成了叙述与对话兼容的形式,对话突出了狮子作为森林王者不可一世的形象和老鼠弱小的形象。也正是在孩子们惟妙惟肖的对话表演中,学生对这一段落中两个比较抽象的副词“loudly”和“quietly”的意义便也了然于心,同时为他们在真实对话中收获一份灵动突破了障碍。
三、 微调提问的深度,在学生的深度思考中收获灵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是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主流方式,因此,在语篇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我们一般都会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相关信息。然而,我们常常止步于对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和汇总,而缺失进一步的追问,这一缺失常常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处于表层而不及深处,不仅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的机会,也使语篇教学停留于一个教学流程完成的层面,课堂教学便因为缺乏孩子们深层次的思考而少了一些灵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在深度上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即根据已经获取的文本信息再跟进一个追问,让学生根据深层次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在静悄悄的思考中产生对相关问题真正意义的思考与判断,从而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获一份别样的灵动。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 中的第三段是故事文本的核心部分,主要描述了强悍的狮子被两个猎人用网套住无法挣脱的悲伤心情和弱小的老鼠因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救出狮子之后的愉快心情。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同样提炼了文本内容中关键的两句对话,并用气泡的方式添加到了文本的插图中,如下图(3)和(4)所示,让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充分理解sadly和happily这两个副词的意义。但是,这一段落的学习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基于学生对这两个副词的理解,执教老师分别作进一步的追问,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故事提供的表层信息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图(3)
图(4)
首先,根据图(3)画面中lion深陷网中无法自救的画面,跟进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on now? Still strong? 从而引导学生对故事文本开头狮子所表现出的“strong”进行重新的思考,对所谓的“strong”产生新的认识。然后,根据图(4)画面中老鼠救出狮子的画面,再跟进一个问题:How did the lion feel about the mouse at that moment? Still weak? 从而,引导学生对故事文本开头老鼠所表现出的“弱小”进行重新思考,对所谓的“weak”产生新的认识。由此,执教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故事文本中的lion和mouse两个动物前后形象变化的对比中,逐渐走近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Sometimes, the strong can be weak. Sometimes, the weak can be strong.
教学片断如下:
T:Now you know the lion is caught in a large net. What did the lion do?
S1: He bit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
T: Yes, but did that help?
S2: No.
T: Why didnt that help?
S3: Maybe because the lions teeth were too big.
T: If you were Mr. Lion, were you sad or happy at that time?What would you say?
S4: Help! Help!
S5: How can I get out?
T: How does he say this?
S6: Said the lion sadly.
问题跟进如下: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lion now? Still strong?
Ss: No ! Hes weak.
T: Loot at picture 4. Just then, who saw the lion?
S7: The mouse.
T: What did he say?
S8: I can help you.
T: How did he say? Quietly?
Ss: No.
T: Why?
S9: Because he was not afraid now.
T: Yes, I agree with you. He was brave and confident at that time because he could help the lion. He must say confidently and bravely. Who can be the brave and confident mouse?
T: What did the mouse do?
S10: He made a hole in the net with his teeth.
T: Did that help?
S11: Yes.
T: Why?
S12: Maybe because his teeth were just right.
T: Then the lion got out.
問题跟进如下:
T:How did the lion feel about the mouse at that moment? Still weak?
Ss: No. He was very strong.
T: So from the story we can learn: sometimes the strong can be weak. And sometimes...
Ss: Sometimes, the weak can be strong.
问题的跟进,促使学生基于对故事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中悟出这个寓言故事的真正寓意,在促进他们英语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在文化价值层面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课堂教学也因此收获了一份深层次的灵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