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应对课堂“意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07

贾爱兰

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课堂上常见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莫过于三点。

一是过度重视预设。一直以来,教师都特别重视乃至迷信预设,精心设计,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剧本,然而教学毕竟不是演戏,而是一种师生互动、言语实践的过程,动态生成不可避免。

二是缺乏教学机智。课堂是师生围绕文本展开的心灵对话,一旦“出乎预料”地“旁枝斜出”,就需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即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也往往是特殊情境中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三是知识积累薄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积累是其开展教学的基础。一个思维缜密、语言隽永、情感丰富、广征博引、论证精辟的教师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积极影响难以估量。

课堂上的生成有不确定性,但若能因势利导,反而会成为教学的有效素材。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试举出三种方法,抛砖引玉。

一、巧用生成,突出人物形象。

《祁黄羊》一文的教学中,一生思考“解狐听到举荐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后说:“解狐會带上重礼酬谢祁黄羊……”全班哄堂大笑。教者移花接木——且不谈是否“带上重礼”,先看祁黄羊会不会收?学生中顿时炸开了锅。“肯定不会收,如果收了,说明祁黄羊不是出以公心,而是出以私心。”……如此一来,在思维的碰撞中、言语的表达中,祁黄羊正直的形象得到强化,尴尬演变成对主人公的啧啧赞美。

二、借用生成,深化文本主题。

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珍珠鸟》教学中,师问道:“人与鸟是如此和谐共处、互相信赖。你想说些什么呢?”一生举手——我想对作者说:“请放了珍珠鸟吧,它们希望在蓝天自由翱翔,不想关在笼子里。”教者一愣:“他的想法很好,能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思考‘笼中养鸟这个问题。大家来探讨吧!”讨论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最后师引导:“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冯骥才对于珍珠鸟的爱和珍珠鸟对于作者的信任,这份和谐与安宁不就证明了那句话——”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三、反用生成,形成阅读期待。

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一生:“如果你是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你会怎么做?”“我会放弃。”教师一脸诧异,不知所措……教师的设计是要引导学生变换角色走进诺贝尔内心,引起积极情感体验,但没收到预设答案——“毫不气馁”,于是想方设法拉回到预设上来。试想,如果教师改换方式,不硬嫁接,顺势追问:“你为什么要放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等,学生反而会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充满挑战欲望,在鲜明的对比中会形成更多更好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