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朱晓芳
《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课程目标就应该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杨再隋教授也曾就语文课堂作过精辟论述,他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书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品读文本时习得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因文而异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一、移情,与人物心灵交汇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的生动优美,有的饱含深情,有的引人深思,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散发人情味的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当学生的“情”与文本人物的“心”同频共振时,便会形成巨大的“情感磁场”。教师适时地在情感喷薄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动而辞发,无疑是水到渠成。
例如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为了让学生感悟谭千秋老师如何“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我先让学生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想象在强震来袭、生死攸关的最后一刻,谭老师用这样的姿势挽救了四位学生生命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出示小练笔:“谭老师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此刻,你心中一定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下自己的心声。”带着无限的敬佩与感动,学生们这样写道:“谭老师,您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从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家人和孩子,而是学生,是一位舍己为人的好老师!”“谭老师,您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我永生难忘,您张开的双臂仿佛是天使的翅膀,将孩子们紧紧护佑在身下。”“谭老师,大爱无言显真情,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自我牺牲行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全中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将内心的感动喷涌而出,笔下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至此,谭老师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伟大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
这种“以情激情,以情动情”的语言文字训练,将文本挖掘与情感体会融为一体,适时高效。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实现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比翼齐飞。
二、仿写,向文本求取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能力。”课文中的经典语句、精彩段落,或语言优美,或结构独特,是孩子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范本。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这些点,让孩子反复涵咏咀嚼,“依样画葫芦”进行仿写,就能帮助孩子实现语言文字由浅到深的飞跃。
《孔子游春》文质兼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开头一幅泗水河边绚丽灿烂的春景图就可以成为学生仿写的范作。我让学生仿照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的……是她……的……”的句式写几句话。孩子们妙笔生花,“洁白的云朵是她美丽的裙裾”“轰隆的雷声是她前进的脚步”“多彩的鮮花是她头上的花环”“斑斓的彩虹是她轻盈的腰带”“淅沥的雨水是她纯洁的泪珠”……此时的他们文思如泉,俨然一个个小诗人。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将这些写好的句子调整顺序,组合在一起。于是,从模仿到创造,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诞生了。看着大家共同创作的成果,孩子们欣喜于自己也可以写诗,一个个激情高涨,反复吟诵。
仿写,是习作的第一步。仿其神,仿其意,仿其法,日积月累,就能悟出语言文字表达的真谛。
三、思辩,拓宽读写渠道
小文章,大道理。许多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山谷中的谜底》《最大的麦穗》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甚至会产生意见分歧。此时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思维交锋中提高思辩能力。
再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当讲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我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汤姆的父亲,你会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间,教室里小手林立,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急于发言。见火候正旺,我不急不缓地说:“大家都想说,这样吧,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注意把理由写充分、写具体。”几分钟过后,我组织他们根据所写内容展开辩论:“现在周围没有别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留下也没有别人知道!”“这条鱼这么漂亮,真是难得一见啊,放掉的确太可惜了!况且,这是汤姆好不容易钓到的,我认为可以留下!”“不行,如果把大鲈鱼留下,就等于为了利益违反原则,会影响我们将来的选择,因小失大!”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小脸通红,有的急得都站起来了。一番唇枪舌战后,孩子们对父亲在利益与诚信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信以立身、诚行天下的品质已牢牢地印在了孩子纯真的心上。
思辩训练既轻松有趣,又灵活有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润物无声地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是读写结合的最佳路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让语言文字训练奏出和谐的乐章,我们就要练就一双“慧眼”,巧妙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泉眼”,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对文本的言语表达进行不断内化、创造,这样才能引来源头活水。
总之,因文而异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更能让学生获得言语生命的发展和习作能力的飞跃!言意兼得的语文课,才是有“语言味”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