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借文本,落实“说”的训练

时间:2024-05-07

刘春花

现行的苏教版小语教材,除了每个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外,教材安排的课文复述教学也是落实“说”的训练的一个阵地。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听、读、思、记能力的训练过程。在小学阶段,如何巧借教材,把课文当作口语表达训练的“用件”进行“复述”教学,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面进行有效训练?笔者试以苏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谈谈个人做法。

一、借助关键词语,练习简要介绍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要求学生复述的有25篇课文。这些课文虽然形式各异,但每一篇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结构,离不开几个关键词语,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语,就好比把握了这个结构的基本“骨架”。教学时,教者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把握这些关键词语,而后借助这几个词语,大多能够简要完整地复述。教学《菩萨兵》时,在学生已经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概内容之后,我就先让他们听写几个关键词:藏胞、翻译、动员、春耕、播种。而后引导学生练习围绕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点明这样的概述只是说出文章大意,比较完整。接着,笔者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文后面第一题要求: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告诉学生复述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完整而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此时,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就像刚才那样复述故事,好不好?”学生必然觉得太简单、不够清楚。教师再因势利导:怎样才能更好地复述呢?引发学生用心读文。

二、借助时间顺序,练习有序叙述

本阶段要求复述的课文,除了有明显完整的结构特征外,在叙述事情或描述某一事物的过程中,编者大都在文章中适时穿插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菩萨兵》中的“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这些词语,犹如一条红线,串起了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获得了有条理叙述的“拐杖”,引导学生抓住这根拐杖,复述就会拾级而上。《菩萨兵》教学中,笔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再读课文,快速浏览9个自然段,看一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儿能看出来?圈画出书中相关词语。

师生交流: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适时板书:一天 第二天 几天以后)

师:现在联系这些词语把故事再讲一讲。(指名联系板书再次复述)

师生评议:这次不仅说出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说得有条有理。(板书:有序)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两位同学所讲的故事中,里面的人物几乎都不会说话,他们真的不会说话?(学生在会意一笑中,必然会重新读文,并将目光聚焦于文本中描写人物言行等内容的词句)

三、借助言行细节,练习生动描述

以上两个层次的复述,虽然完整、有序,但太简单,显然是浅显的、低层次的复述,无法吸引人。因为复述时,总会有听众,如上复述,在听众看来,是无色无味的,如同嚼蜡,自然不能触动心灵。生动的复述,必须借助、活用文本中人物的言、行、神等,而这就好比“血肉”,有血有肉,人物才能立体起来,鲜活地站在听众面前,复述才能丰满、生动。这样的复述,在听众看来,犹如品一杯茗茶,幽香四溢,沉浸其中。教学《菩萨兵》引导学生品味人物的语言时,笔者这样引导:“我们了解一个人,必须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察其心。除了要知道他们做了什么,还要听一听他说的话,(板书:言行)再次走进课文,用心读一读,找一找,主人公朱德总司令都说了哪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画,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在学生读书思考,圈画相关语句后,根据回答,师生围绕朱总司令的三句话逐句品读,抓住“尽心尽力”等词及反问、比喻的写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一遍又一遍朗读理解感悟,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以下是相关的教学片段:

师生交流中,相机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段话。

1.品读第一句话后,师采访一学生。

师:家里爷爷奶奶生病了,一般谁会照顾他们?

生:我和妈妈。

师:谁最尽心尽力?

生:妈妈最尽心尽力。

师:为什么?

生:妈妈都辞掉了工作来照顾他们的。

师:妈妈为爷爷奶奶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这就叫做尽心尽力。就像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尽心尽力地教好书,育好人。你们能体会到吗?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尽心尽力的意思了。

读一读,读出总司令的急切和真诚。

2.品读第二句,用眼看,用心想这一句话的意思:再过一段时间,藏胞就会看到庄稼地里绿油油的一大片,到了秋天,藏胞就有了金黄的收获,那个时候,藏胞就会想到什么?

生:这支红军队伍真好!(欣赏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师生随着节奏拍手)

师:这时,你看到的仅仅是种子吗?还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朱总司令和他的军队大慈大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就好比珍贵的种子。

师:真是一句话,寄深情啊!现在你就是朱总司令,你会怎样号召大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说这段话)

3.走进春耕场面。

师:动员会后,朱总司令就和大家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想象描述:仿佛看到战士们有的在整地,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播种,有的在浇水……仿佛听到他们整地的声音,干活时谈笑的声音……

师:生活中,你何时看到过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

生:班级或者学校大扫除时,植树节师生一起植树时,建筑工地上工人叔叔忙着盖楼房时……

师:朱总司令领导的红军队伍就是这样全心全意为藏胞服务的。

文中,除了朱总司令的话,其他人物的话也不能忽视。此刻,再引导学生品味其他人物的话。

师生交流另外两句话: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师:是指山里的乌云吗?

生:这里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这些在藏胞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师:谁来模仿翻译说一说?

2.“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当看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看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藏胞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感动和感恩,他们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生:“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真是“军民鱼水情,藏汉一家亲”啊!

在品味了人物的语言之后,教者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练习复述。

师:复述一个故事时,我们要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讲述,一定能讲得精彩。如果再讲一讲这个故事,你会怎么讲?试着讲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练习讲述后,教师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完整、有序、生动地复述故事。

师:现在老师就是你的家人,在家里,你最想讲故事给谁听?(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讲故事)

学生讲完后,师生及时联系板书予以评价——复述故事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达到完整;第二个层次达到有序;第三个层次达到生动。(板书:生动)

四、借助课内储存,外化链接生活

教学至此,教者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文题,品味其新颖独特,点明中心,寓意深刻,感受总司令的伟大。而后链接生活,通过投影播放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汶川地震等感人场面。配以《假如爱有天意》的乐曲,感受新时代菩萨兵那种一如既往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顾全大局、大慈大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孩子们获得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感召。

“孩子是天生的演说家”。在家庭中,在和同伴玩耍时他们会无拘无束地高谈阔论,而课堂毕竟不是真实的生活情景,孩子们终究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教学归根结底是为生活服务的,将课堂学习延伸至家庭生活,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复述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交流”。在课终,为了延续复述,进一步强化“说”的练习,巩固内化长征精神,笔者让学生课后再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回家之后,可以讲书上这个故事给家人听,也可以讲长征的其他故事给家人听。同时精心准备了一张回执表,让家长参与评价孩子讲故事情况。

在练习“说”的复述教学中,除了用好文本的语言文字资源外,还应借机、适时利用文本的留白、插图等处设疑启思,激发学生通过想象、补白等进行表达,深化、厚实对文本的理解。但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能力不可能齐步走。学生最终能达到什么境地,成长多少,发展多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走得快的,我们有责任引领他们走向更远处;走得慢的,我们当然也应该适时停下来,小心呵护,适时提携。因为我们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培植,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