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教育MES模式国际化研究

时间:2024-05-07

潘海生 权薇

摘 要 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并推广MES模式,以应对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就业危机,使MES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国际劳工组织在推广MES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较为稳定高效的国际化路径模式,该路径模式体现出以标准化模式为引领、以理念导入为手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的模式特点。借鉴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的优质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可从路径模式、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与资格框架四方面进行发展完善。

关键词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教育;MES模式;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1-0073-07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重点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致力于通过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效益和水平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作为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劳工问题治理机构,始终聚焦于各国的工人技能培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在早期和近期分別开发并推广了MES模式和高质量学徒制以达成促进世界工人“体面的工作”的组织宗旨。MES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并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进行主要推广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在短短几十年中,MES模式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探索国际劳工组织推广MES模式的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的形成背景

(一)国际范围内就业危机推动MES模式的国际化进程

MES模式被开发及推广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为MES模式的国际化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经济土壤。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滞涨期,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高失业率特征明显。为迅速解决当时的就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在研究各国先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MES模式,起初主要用于短期培训,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帮助劳动者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就业,解决当时的高失业率问题,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基于最初的短期培训目的,MES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培训周期长、体系固化的桎梏。MES模式是针对职业岗位规范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块课程组合方案,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工作任务开发成不同的技能培训模块,每一职业或岗位应完成的全部工作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形成了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内容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模块是基本单位,可以进一步分解成若干短小却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技能及其所需知识相统一的教学单元[1]。基于这一模式内涵,MES模式具有科学性与灵活性兼具、实用性和效益性并存的特点,在短期职业培训中效果显著,符合当时世界对于迅速解决高失业率,实现较短时间内失业人群快速就业的社会需要。因此,MES模式一经问世,便迅速在各国获得认同并迅速发展。

(二)国际化理念引领MES模式构建

国际劳工组织以“推进社会正义,促进体面劳动”为宗旨,致力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劳工体面就业的问题。因此,MES模式在开发之初就秉承着惠及全球劳动者的思想,其开发思想符合国际化的核心理念。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国际化是把国际化局限于人员的国际交流,包括教师出国学习、参会和讲学,以及吸引国际学生等可以量化的国际维度。而广义的国际化,可以借鉴加拿大学者奈特(Jane Knight)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将国际的、跨文化或全球的维度融入到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教学、研究、服务)和供给的过程。”[2]其核心思想是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和全球的维度融入到教育的目标、功能和供给过程中。

MES模式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其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合理高效的适应短期培训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高失业率问题,培训的目标群体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MES模式的教材由国际劳工组织组织专家编写,其中的劳动技能知识和资格认证框架受到国家及国际认证,教学时使用项目实施地的本土语言,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跨文化性和全球性;MES模式的发展面向全球,没有国家实力、国际关系和技术专利等限制,技术供给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MES模式在各个国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结合了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教育传统和学术研究,逐渐在各国实现深入发展,对于各国本土的职业教育模式产生了交融式影响。其发展过程具有国际性、跨文化性和全球性。

(三)以完善的组织机制支撑MES模式开发及推广

国际劳工组织作为MES模式的开发者和推广者,为其国际化路径在政策沟通、智库建设和资金供给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见图1。

在政策沟通方面,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处理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与187个成员国的政府、雇主与工人代表沟通合理有效,使MES模式国际化在政策沟通上保持通畅,为MES模式在各国的顺利实行提供了政治保障。MES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在各国实施劳动技能培训项目的过程中被推行的。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这些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多是由联合国,尤其是开发规划署发起的,在顶层设计上具有国际层面的政策保障;在项目推行过程中,国际劳工组织会与各国政府进行政策沟通,取得各国政府在政策、宣传、资金、场地、人员以及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两个层面的政策保障支撑了项目的顺利运行,使MES模式顺利实施。

在智库建设方面,在开发MES模式之时,国际劳工组织就组织大量专家研究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先进经验,为MES模式的科学性和效益性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推行MES模式的过程中,国际劳动组织指派专家对课程和教学进行专业指导,通常包括一名首席技术顾问和一名国际征聘的技术培训员作为技术专家团,并配备专业的项目秘书、口译员等人员负责沟通和翻译等工作,为MES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智库保障。

在资金支持方面,MES模式依托项目的实施而进行,国际劳工组织会从捐赠和经费两方面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捐赠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资金捐款和项目实施国本土企业家的捐款,但由于项目的盈利性不强,因此,捐款数额常不能满足项目实施需要。经费是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项目多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规划署的规划,因此,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项目会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经费支持,使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MES模式的发展。

二、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

国际劳工组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都对推行MES模式的国际化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和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较为稳定的国际化路径模式,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在原有基础上对MES模式国际化路径模式进行发展完善。因此,本文选择了国际劳工组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推广MES模式过程中的两个典型案例,即1997年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实施的“支持比哈奇就业方案的职业培训”[3](简称“比哈奇”项目)和2008-2012年在印度推行的“模块化就业技能-技能发展计划”[4](简称“SDI-MES”项目),见表1,分析国际劳工组织MES国际化模式在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优质经验,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一)以有针对性的項目为载体推进MES模式的有效推广

MES模式的实施依托于国际劳工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这些项目作为MES模式的载体,对于项目实施国的国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民众接受程度高、实施效果好,推动了MES模式在项目实施国的普及和发展,推进了MES模式的国际化。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技能培训项目多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规划署的规划,这些规划是联合国开发规划署通过对各国就业环境和劳动者生活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综合评测而形成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也会和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划进行对接协调,使项目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国际劳工组织根据顶层设计明确针对各被帮扶国的实际国情和具体问题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设计规划,因此针对性强,实施成效显著。

1997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面临战后重建和大量失业的困境,国际劳工组织针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具体国情,建立了比哈奇建筑培训中心,以MES模式作为教学模式,设计实施了“比哈奇”项目。该项目在培训内容上根据社会需要和本国国情设计了与住宅建筑修复、建筑施工有关职业需要的维修工程领域的四门课程;在培训对象上兼顾了难民、复员军人、残障人士和妇女等弱势群体,规划一定比例以确保弱势群体有一定的培训机会;该项目在课程设置上考虑了本国国情需要,将中心教学和在职培训结合,受训人员在不同级别从事各种工作,以便开展创收活动,并以最快的速度开展重建工作。

进入新世纪,国际劳工组织于2007年开始在印度推广MES模式。面对当时印度就业需求大、技能水平低的具体国情,结合印度政府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核心愿景中提出的“运用本国优势启动教育和技能发展过程,减少贫困,增加就业”的要求,与印度政府合作,设计并实施了“SDI-MES”项目[5][6]。与1997年实施的“比哈奇”项目相比,“SDI-MES”项目不仅在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课程设置上针对本国国情设计实施,而且重点关注课程设计和能力建设,更加关注培训学员的技能发展[7]。在培训内容上,该项目根据印度的发展优势和就业需要选择内容,如实施了德里手工业和家庭工作的培训项目,在手工业方面选择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铜器和玻璃器皿制造等;在培训对象上,根据印度当时的就业需要人群情况,重点培训辍学学生、现有工人以及妇女,以非正规经济为重点,实施无组织部门的技能培训、认证和升级;在课程设计方面,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设计了具有等级性的系列化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等级编写教材以满足不同技能水平培训学员长期技能发展的需要;在能力建设方面,相较于原有技能知识和MES模式的传授,该项目更注重在制定国家能力标准、课程、学习材料和评估标准方面进行能力建设,主要以技术投入的方式推进印度国家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印度国民的技能发展,实现印度政府发展愿景。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印度都通过实施针对本国国情的就业培训项目推行MES模式,但项目的针对性程度随实践的发展有所加深,从仅关注个人目前的就业技能和就业需要深化为关注国家的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和国民长期的技能发展。

(二)以专家指导和师资培训为手段促进MES模式理念的传播

国际劳工组织在应用MES模式的培训项目中派遣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并将侧重点放在本地师资培训上,促进了培训内容和MES模式的持续发展,推进了MES模式的国际化。在项目具体实施时,国际劳工组织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和教学指导,保障教学模式顺利实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被派遣的专家数量较少,主要侧重于对项目实施地的师资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MES教学模式,使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培训模式能通过本国的师资对国内的受训者进行教授和推广。

1997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波黑共和国实施的“比哈奇”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指派了一名首席技术顾问,并通过国际征聘指派了2名技术培训员。这些技术专家在指导项目培训时,侧重培养了7名教员,这些教员不仅在本国受到培训和指导,还参加瑞士苏西建筑专业培训中心和意大利都灵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的考察。在项目结束时,这些教师能运用MES模式设计、组织和实施中心培训和在职培训课程。

随着实践的发展,在2007-2012年的印度“SDI-MES”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在专家指导和师资培训两方面都有了深入发展。在专家指导方面,在该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在确定技能需求、审查和制定技能标准和课程、培训师资、巩固评估和认证机制以及建立培训和认证的监测和评价机制过程中都部署了国际和印度国内的专家,并组织专家会议进行相关的技术投入,致力于推进印度技能培训体系的能力建设。在师资培训方面,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从分析技能需求到课程开发再到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技术投入,使被培训的教师和课程开发人员不仅能够掌握课程需要的技能和MES模式方法,而且提升了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使培训过的师资能够独立进行完整的课程研发,支持印度技能培训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印度都通过专家指导和师资培训的方式推行MES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专家指导和师资培训的完整程度有所加深,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与项目目标的深入联系和技能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推进了MES模式理念的深入传播。

(三)以本土化课程和培训内容为纽带推进MES模式的本土化

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技能培训项目在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培训资料的编写上注重本土化,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为核心教学模式,MES模式也随着项目的实施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推进了MES模式的国际化。国际劳工组织在设计相关的项目培训课程内容时会考虑项目实施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当地人民需要。在培训资料上,国际劳工组织会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教材的翻译和改编,使其更容易被本地受训学员理解和学习。

在1997年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比哈奇”项目中,最初的培训方案包括四个培训单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油漆与玻璃装配两门课程,在课程时长上也有所调整。在项目具体实施时,缺乏适当的培训材料妨碍了项目初期的教学质量。然而,自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人员发展的MES模式培训材料被翻译成波斯尼亚文、提供研究基金和在职培训,本地教员就能够编写培训材料和基本单元课程。

在2008-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与印度政府联合实施的“SDI-MES”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将课程设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课程设置上不仅考虑印度国情和发展优势,设计了以非正规经济为主的系列课程,而且考虑到了培训学员的长期技能发展需要,设计编写了具有等级性的系列课程。以德里家庭工人技能发展课程为例[8]。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国情及技能要求,将课程分为三级,学员将从初级课程开始学习并逐渐升入更高层次课程,如图2所示。初级课程包括清洁、清洗和厨房帮佣三门课程,中级包括高级家务助理、家庭儿童保育、老人照顾和家庭厨师。其中家庭厨师成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酒店等服务业就业。高级课程包括家政经理、家庭婴儿护理和老人护理,高级课程毕业生毕业后可以进入酒店、商务业和社区医院工作。每门课程的各级能力标准是由印度的两性平等和技术司制定并公布的,能够得到雇主的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印度当地大师级工匠及行业专家和相关机构为各级课程编写了所有学习材料,并编写了印有英文和印地语的印刷副本[9]。在系列课程和本土教材的支持下,印度技能培训体系能够得到完整有效的课程支持,培训学员能够实现自身的长期技能发展并顺利就业,从而促进了MES模式在印度的有效推广和深入影响。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印度都设计实施了具有本土化特性的课程推行MES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完整程度有所提高,注重学员技能发展和国家技能培训能力建设的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加深了MES模式对国家技能发展体系的影响深度,实现了MES模式更高层次的本土化。

(四)以国家和国际技能资格认证为保障推进MES模式国际质量保证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政策沟通和培训资料等方式使项目相关课程获得国家技能资格认证,并推行国际技能认证标准层面的技能要求,提升受训人员的国内外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人们对于项目的认同感,提升项目推广度和MES模式的推广度,推进了MES模式的国际化。国际劳工组织在推行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实现资格互认,使完成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受训人员能获得本国的国家技能资格认证,推动毕业生在国内顺利就业。在培训内容与培训材料上,项目课程采用相关课程的国际技能认证标准进行教授和考核,使学生具有国际技能认证标准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增加毕业生在国外的就业机会。

在1997年国际劳工组织实施的“比哈奇”项目中,项目将监督和认证课程作为主要项目目标之一。在获得国家技能资格认证方面,由于当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尚未建立技术工人国家认证制度,因此,项目工作人员在完成第一期培训课程后制定了认证标准和程序。认证标准通过与国家政府的协调得到了国家认定资格。在每个培训期结束时,成功毕业的受训人员都获得州政府和国家就业研究所承认的证书。在推行国际技能资格标准的方面,项目工作人员和教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以发达国家的国际技能资格标准为基准,使成功毕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国际标准水平,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内外职业技能资格认证机制,该证书的国际认证水平不高。

2007-2012年,在印度与当地政府合作的“SDI-MES”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建立并完善印度技能资格认证制度使对于学生的技能测试和认证更加规范。该项目将第三方技能测试和认证作为项目重点目标之一[11]。该项目中,国际劳工组织积极推进技能资格的第三方测试和认定,到2012年,印度已经登记了7000家职业培训机构和46个评估机构。该项目在公私营伙伴关系模式下运作,并协助私营培训机构获得就业与培训总局和全国职业培训委员会规范下的职业培训项目认证。第三方资格测试和认定有效提升了国内外对技能资格质量的认可程度。在资格认定方面,一方面,该项目的毕业生可获得由印度国家职业培训委员会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12];另一方面,該项目也为由于某些社会经济限制而接受非正式培训的人进行评估,并开具具有国内认可的技能资格认定。国家职业培训委员会的职业培训证书在国家和国际上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认可,能够有效提升被认定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印度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以及印度都进行了技能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随着实践的发展,技能资格认定的作用不仅推进了MES模式的国际化,而且还通过第三方资格测试与认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内外认证实现了国内技能认证和国际技能认证的有效同步,促进了国家技能培训体系的发展完善和国民技能发展的能力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在发展中形成了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和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较为稳定的发展模式,见图3。

三、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的特点

(一)以标准化模式为引领提升MES模式国际化的可操作性

在国际化内容上,MES模式国际化路径是以MES模式本身的标准化为前提的。国际劳工组织依据20世纪70年代对于实现大量人员短期快速就业的世界就业需求开发并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职业培训模式。MES模式本身就具有标准化的特点,能够形成完整的职业培训模式指南,这是形成MES模式培训资料的基础,也是国际劳工组织进行MES模式推广的前提。

在国际化路径形式上,MES模式国际化路径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实施推广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高效、稳定的国际化推广路径模式,即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国际化路径标准模式。纵观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发展过程,国际劳工组织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标准模式,并以该模式为基础进行MES模式的国际化。在这样的标准化模式的引领下,MES模式的国际化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纵观各国MES国际化的推进过程,尽管国情不同而导致项目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料等具体项目实施内容上有所区别,但都保持着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推广模式,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着该国际化路径模式的优势作用。

(二)以理念导入为手段提升MES模式国际化的效益性

在国际化路径的内容上,不同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直接传授技术和知识,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采用理念导入的方式,从师资和教材两方面推进MES模式的国际化。在师资方面,纵观各国MES模式国际化路径,国际劳工组织并不采取直接派遣大量师资开办学校教授学员,而是采用派遣少量专家的方式,开设技能与MES模式教学方法讲习班,培训当地的师资,传播技能与MES模式的教学方法,导入MES教学理念,再通过培训过的当地师资,将MES模式进行扩散和传播。在教材方面,国际劳工组织,而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组织专人编写适用于MES模式进行教学的本土化教材,并为各国提供MES教学模式培训包,使学生和教员在使用教材和培训包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和内化MES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而实现MES模式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三)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提升MES模式国际化的一致性

在国际化路径的理念上,国际劳工组织推广MES模式的过程中渗透着因地制宜的理念。在各国实行以项目载体、师资培训、教材内化、资格互认四项措施为基础的国际化路径模式的过程中,国际劳工组织会随着实施地具体情况不同而进行着操作上的调整。在项目载体上,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各国具体国情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培训项目;在师资培训上,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派遣师资的数量和与都灵国际培训中心专家合作的方式;在教材内化上,根据各国具体项目编写教材、翻译语言;在资格互认上,根据与各国政府的具体合作情况推进国内与国际的技能资格认证措施。由于MES模式国际化路径因地制宜的原则,MES模式才得以在各国顺利融合发展,推进MES模式国际化的稳定发展。

四、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国际化路径的启示

(一)探索结构稳定、操作灵活的国际化路径模式

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的国际化在国际劳工组织的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结构稳定、操作灵活的路径模式,这样的路径模式既能够发挥优势路径在推进MES模式国际化过程中的巨大积极作用,又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采取灵活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推进MES模式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正处于探索阶段。面对当下的世界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受第四次科技革命和新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时代和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应积极应对时代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积极学习借鉴世界职业教育的优质经验,在结合中外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稳定与灵活性兼具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一方面,能够发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特色优势;另一方面,能够与当地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长足发展。

(二)实现育师为重、教材本土的可持续发展

MES模式的国际化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侧重培训当地的教员,培养能熟练掌握并运用MES模式师资,实现MES模式扩散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翻译和改编教材等方法,促进了教材的本土化,有助于当地学生与教员学习吸收培训材料的内容,实现了MES模式的持续有效传播。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也应积极借鉴这一优良经验。在培训对象上,在培训学员的同时,应重视对于本地师资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模式。通过受培训师资的教学,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多层扩散式传播与发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在培训材料的编制上,应着重考虑本土化的因素,不仅在语言上要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在文化习俗上也要贴近其国家传统,提升当地学员的接受度和认同感,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因地制宜、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

MES模式能夠在项目实施国得到广泛而顺利的实施,其重要原因是MES模式依托的项目具有针对性,能够选择与该国国情相吻合的课程内容进行培训,解决问题效果显著,提升了该国人民对于培训项目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从而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接受并内化了MES模式。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国际化的良好时机下,在国家“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及鼓励职业院校在国外开设“鲁班工坊”的政策号召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正探索前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改组课程,使课程内容符合当地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促进课程顺利开展,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平稳发展。

(四)构建学历互认、标准高端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

國际劳工组织通过获得国家技能资格认定,实行国际技能培训标准的方式促进毕业生的国内外就业,提升民众参与培训的热情,从而在扩大培训规模的过程中实现了MES模式的推广。我国职业教育在推进国际化、进行海外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当地政府进行政策沟通,要实现双方的学历互认和资格互认,使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获得国家的资格认定,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增强对当地学生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改革建设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向国际技能标准看齐,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和评价标准与世界接轨,向国际先进看齐,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度,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吴言.MES的形成·发展·面临的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1998(11):16-17.

[2]Jane Knight.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s, Rationales and Approach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01):31-42.

[3]Martin Gasser, Carmela Salzano,Roberto Di Meglio,Alfredo Lazarte-Hoyle.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perational Guidelines in Post-Crisis Situations[EB/OL].(1997-01-01)[2019-11-18].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emp/---emp_ent/documents/instructionalmaterial/wcms_101318.pdf.

[4]ILO Country Office for India. 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 Background and Proposal for a Pilot in India[EB/OL].(2014-01-22)[2019-11-18]. 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asia/---ro-bangkok/---sro-new_delhi/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332261.pdf.

[5]Government of India. Planning Commission: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2007-2012): Inclusive growth, Volume I[M].New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2.

[6]Evaluation Unit Of ILO Country Office.Independent Evaluationof the ILOs Decent WorkCountry Programme for India: 2007-2012(Vol. 1: Main Report)[EB/OL].(2012-10-19)[2019-11-18].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mas/---eval/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191678.pdf.

[7]Astha Ummat.Skill Development Initiative-Modular Employable Skills Scheme: Feedback from the Field[EB/OL].(2013-07-24)[2019-11-18]. https://www.ilo.org/newdelhi/whatwedo/publications/WCMS_332262/lang--en/index.htm.

[8][10][12]Evaluation Unit Of ILO Country Office.Independent Evaluationof the ILOs Decent WorkCountry Programme for India:2007-2012(Vol. 2 Annexes)[EB/OL].(2012-10-19)[2019-11-18].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mas/---eval/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191680.pdf.

[9]ILO Newsroom.Giving an Ancient Craft a New Shine: Training Youth in the Brassware Sector in India[EB/OL].(2012-03-27)[2019-11-18]. https://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newsroom/features/WCMS_176391/lang--en/index.htm.

[11]Sub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 Asia.India-Decent Work Country Programme[EB/OL].(2010-02-04)[2019-11-18].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asia/---ro-bangkok/---sro-new_delhi/documents/genericdocument/wcms_150146.pdf.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