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春 李竞赛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双导师制就是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校企分工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职责共担、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建立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机制,目的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烹饪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1-0064-03
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双导师制的有效性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的关键,双导师不仅担负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岗位标准的制定、学徒课程标准的制定、学徒计划的编制等任务,而且承担着整个学徒培养过程的实施,尤其是技能课程的实施。
一、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困惑
校企导师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各有侧重,由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构成的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学徒(学生)的理论和部分实训教学;由企业知名师傅构成的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徒(学生)的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各有优势。学校导师专业理论相对扎实,新知识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技术、理念等引入教学设计中,对学徒(学生)充满爱心,注重因材施教,彰显学徒(学生)个性。但学校导师在专业实践能力、生产过程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企业导师来自行业、企业一线,掌握着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领域前沿的信息,拥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成长经历也能够为学徒(学生)提供有益借鉴。但企业导师在课堂管理、教学艺术、课程开发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不足。
二、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为青岛市实施现代学徒制最早的学校,青岛烹饪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早在2012年就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目前,学校在中餐、西餐、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均开设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招收学徒(学生)100余人,首批实验班学徒(学生)对口就业率达100%,其中优质就业率达93.33%,实现了“1+1>2”的育人效果。
(一)精心组建双导师队伍
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也实现了双导师教学。目前学校与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等5家企业建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聘任学校导师12名,聘任企业导师14名。学校始终把双导师教学以理论为主的传统学校培养目标,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为主的企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学徒期间要完成108道菜品的学习,其中凉菜36道,热菜72道,并要完成学徒论文3篇等。试点成绩的取得直接得益于双导师扎实有效的工作。
(二)提升双导师教学素养
校企双导师团队根据企业岗位的用人标准、考核晋升标准,结合行业规范标准和学徒认知规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从基于岗位的职业分析入手,校企联合重构“双体系”课程结构,构建了由“职业素质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模块+拓展选修课程模块”4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的性质规定了集中授课、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位培养4种训教方式。其中,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企业密切配合,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参考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实施“课证融通、证岗衔接”课程,校企合作编写讲义或教材。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以企业为主,学校参与指导,双方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与实施。
(三)创新双导师育人模式
校企联合实施“双交替”分段培养。根据烹饪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建立“312”分段培养模式,由校企交替作为育人主体进行学徒培养。学徒(学生)在校3年,共计6个学期。其中,前三個学期以学校为育人主体,组织学徒(学生)完成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企业定期到校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岗位能力解读,并组织学徒(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见习。第四个学期以企业为育人主体,学徒(学生)进入酒店,由2名企业导师、学校班主任和学校导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承担学徒(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和学徒(学生)评价任务。最后两个学期以学徒(学生)接受企业核心素养实践培训为主,企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核心技术的要求和学徒(学生)实际,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委派技术骨干作为岗位导师,提升学徒的岗位适应能力,保证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同时,创新实施企业轮转制,6家参与企业每两家被分为一组,交替负责学徒(学生)的企业学徒实训过程,即每位学徒可以在两家企业进行实训,接受不同酒店师傅菜品教授,扩大学徒(学生)接受更多行业顶尖人才面授的机会。
(四)探索双导师评价机制
学校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学徒(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和学徒(学生)综合实训多元评价模式改革。强化评价主体专业化、多元化,构建校内教学评价、企业学徒实训评价、综合实训管理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评价话语权,并设置了学徒(学生)自评、学徒(学生)小组互评等环节,把学徒(学生)纳入评价的主体,通过多重主体的评价激发学徒(学生)实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与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强化评价的过程性和阶段性,结合现代学徒制对学徒(学生)课程评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聘请烹饪行业协会组织第三方专家组,对技能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
三、现代学徒制烹饪类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严格双导师的遴选
确立企业导师遴选条件:从事本行业工龄5年以上,且年龄25周岁以上,同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等级的企业正式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有较丰富的岗位教学与管理经验。
确立学校导师遴选条件:工作经历满3年,年龄25~50周岁之间,身心健康,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业务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且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二)明确双导师职责
试点项目单位是双导师管理主体,有权审定双导师资格,实行校企互聘共用。校企双方负责监督、检查、考核双导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企业导师职责:协同学校导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学徒(学生)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等工作,依据岗位课程标准对学徒(学生)实施教学、考试、技术技能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及时反馈学徒(学生)课程完成效果、工作状况和相关调查数据。学校导师职责:负责实施学徒(学生)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开展职业道德、职业习惯、文明礼仪等核心素养的教育;负责学徒(学生)的日常考核与成绩评定,负责收集和整理学徒(学生)岗位培养期间的教学及日常管理过程性材料等,加强双向交流。
(三)建立互聘共用、双向流动的双导师培养机制
校企双方是双导师的聘任主体,校企双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制定双导师聘任计划,根据聘任条件确定双导师人选,校企双方对导师资格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的双导师,由校企双方与双导师签定聘任协议,校企双方为新聘任导师颁发聘任证书,聘期三年。期满后对其导师资格进行重新审定。培养机制包括,一是校企联合成立专业课程教学双导师组,每年要制定双导师教研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通过共同研发,形成校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学校要将双导师培养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定期组织国内外、省、市专题培训,提升双导师职业素养,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学习专业内涵建设的先进技术技能与方法,提升企业导师的执教水平。三是充分发挥校企共建的名师工作室、外聘专家工作室、教科研工作室等的作用。四是完善学校导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导师、专业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熟悉合作的規模以上企业生产情况、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参与企业的技术升级与攻关等工作。五是鼓励双导师参与技术研发与创业创新。六是加强实践,通过多种方式锻炼专任教师,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
(四)创新双导师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校企按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联合对双导师实行双主体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导师教学业务水平、课程设计与传授能力、学徒(学生)日常管理与职责履行情况等,考核结果记入双导师业务档案,并分别纳入校企年终绩效考核之列。
其次,将学校导师在企业的实践和服务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带徒经历纳入企业员工业绩考评并作为晋升技术职务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校企双导师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进修、交流学习、培训等权利。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其现代学徒制导师资格。
最后,学校应从学徒制专项经费中安排用于双导师的课酬、奖励等。双导师差旅费和出差补贴由学校和企业协商计付。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课酬标准不低于校内授课的课酬标准,具体实施标准由校企自行制定。学校在编教师课酬纳入绩效工资管理。企业导师集中授课的课酬参照学校导师的标准,由学校与企业协商计付。岗位师带徒授课的课酬,由学校根据企业导师所带的学徒人数,并结合学徒的评价结果制定课酬标准,与企业协商计付。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教职成[2014]9号.
[2]徐超,王丽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1):76-78.
[3]白洁,刘国松.构建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86-87.
[4]李宏.现代学徒制与双师工作室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20-1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