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与教: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时间:2024-05-07

孟凡华

摘 要 《职业学校的学与教》一书抓住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由问题切入,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厘清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与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反映职教特色的教学法则;深厚的研究基础使可读性和学术性兼顾。为职业学校如何教、如何学提供了解疑的工具。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学;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9-0052-03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绘就未来10年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2016年,距离规划的10年时间已经过半,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已取得可喜的成效。国民教育体系已打破天花板障碍,大专层次的“3+3”、“3+2”、5年一贯制和本科层次的“3+4”、“5+2”等中高职衔接的多样化新学制不断出现,使“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改革目标率先在国民教育体系内部实现[1]。1.19万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55万中职在校生,113万中职学校教职工;13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是一种教育组织,它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活动就是教学,换言之,职业学校的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灵魂。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的困惑。日前,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庄西真博士所著《职业学校的学与教》一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提供了释疑解惑的工具。该著作抓住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寻适合职业学校实际、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策略。全书立足于“真正决定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是教学,所以要重视职业学校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研究,找到适合现如今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策略,通过改进教学提高培养质量”。思路开阔,文笔朴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

一、由问题切入,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

教学活动是全部学校教育的起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开篇就叙述什么是教,什么是学,而是由问题切入,首先指出技术工人的价值是整个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的需要。由此,作者认为,“‘技工荒从一个侧面说明过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是存在问题的”。问题在哪里?在作者看来,这与职业学校的教学不当有很大关系,即“专业课教学没有遵循技术工人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没有根据这些规律来安排和设计教学”。在这个铺垫下,作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入手,对技术工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读来有恍然大悟之感。

技术工人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作者对这些问题有独到的、创新的见解。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他认为,“技能型人才不是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也不是高等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在工作岗位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是人才,对于每年上千万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也不能算做人才,充其量是潜在的人才”。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职业学校的育人作用,“技术工人不是职业学校能够培养出来的,并不是说职业学校在技术工人的成长中无所作为,恰恰相反,职业学校在养成技术工人操作技能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阐述方式,体现了作者严密的论证逻辑。

二、厘清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与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在一定意义上说,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相关要素决定着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如果没有对职业学校活动主体的审视与辨析,就很难明了其学与教的过程。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和实证支撑,职业学校的学与教论述起来就是苍白乏力的。

正是立足于这样的认识,作者以十分严谨的笔触,对职业学校及其学生、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的能力、教师的决策作用、“双师型”教师;教学中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学过程基本结构、课堂教学结构的形变。通过作者的梳理和阐述,职业学校学与教的基本元素及其中的相互关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采用对比、举例等多种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弊端。“学生主观上的厌学原因固然不容忽视,作为客观原因的职业学校也难辞其咎,职业学校在开展教学以前不能很好地做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是学生厌学、弃学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搞清楚职业学校教学真正的问题所在,教学目标就有可能背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接下来无论采用的方法是多么地科学,教学工作依然会陷入盲目,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而做的各种努力也必然会付诸东流”。这些观点,读起来给人一种畅快淋漓之感,也让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职业学校学与教的基本元素,厘清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与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对正处于转型困惑中的职业学校教师来说,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反映职教特色的教学法则

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要求。实际上,在此之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向专业化教师发展、向专家型教师奋进、向教育家型教师靠拢。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大量问题困惑着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有着具体的情景,是一线教师经常思考、试图解决的,但是又没有办法解决,或是解决的效果并不好[2]。在《职业学校的学与教》一书中,作者为我们寻求了解决的路径。

将“职业学校的学”放在前,将“职业学校的教”放在后,不仅是逻辑顺序的需要,也是倡导了一种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观。书中重点探讨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并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分析了反映职教特色的教学法则。

作者认为,关于职业学校的教学,需要明晰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明确职业学校教学与普通学校教学的差异,理解职业学校教学的特殊性。第二,思考职业学校的教学如何创新”。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如同和你我坐在对面拉家常,娓娓道来,其中的一些观点很容易引起共鸣:“每一位教师对教学设计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更好的设计和更适宜的设计”。“如果教师不能对每天都要进行的教学做精心有效的设计,就不会有持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四、深厚的研究基础使可读性和学术性兼顾

作为长期躬耕于职业院校一线的学者,庄西真博士始终立足于实践的土壤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在职业院校火热的教学实践中,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主编“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丛书”“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丛书”,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学术素养,让这本《职业学校的学与教》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建构了职业学校学与教的框架。

庄西真所在的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是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这一团队先后对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中高职衔接、职业学校学生生涯规划、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社区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等领域与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5年,这一团队主创的“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陆续出版,丛书共7本,内容涵盖职校生心理、地方政府领导力、高职校长胜任力等各方面。其中,《职业学校的学与教》一书也位列其中。

职业教育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希望庄西真和他所在的团队,希望全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者、改革实践者,都能继续努力,为职业教育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周稽裘. 职教发展进入攻坚与转型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5-12-03.

[2]朱孝平,张剑平. 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