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策略与启示

时间:2024-05-07

张艳?张宇

摘 要 台湾技职教育造就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职教育呈现出发展定位模糊、技职教育特色淡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台湾技职教育的国际声望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振兴技职教育,台湾“教育部”通过颁发政策,明确了技职教育改革方向;研制法律,彰显技职教育特色;革新系列制度,创新技职教育发展思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的经验可为此提供借鉴,不仅要颁发全局性政策,完善职业教育法,同时也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台湾;技职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9-0074-04

一、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一)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发展与其经济建设、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密不可分,至今已形成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所在内的完整、一贯的技职教育体系,为台湾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推行经济建设计划,大幅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技职教育以举办农业和商业类专业的高级职业学校为主要类型,高职与高中学生比例为4∶6,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基层技术人力。20世纪60至70年代,台湾经济进入出口扩张期,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产业布局由劳动密集型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高级职业学校特别是工业类职业学校迅速扩张。为配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专科学校应运而生,高职与高中学生比例达到6∶4,为台湾经济转型提供了充足的中级人力。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台湾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等重工业,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和技术技能素养。1974年,台湾建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现改为台湾科技大学),标志着台湾技职教育“高职-专科-技术学院”一贯体系的初步形成,高职与高中学生比例达到7∶3。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及智能化趋势增强,台湾产业结构再次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高科技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快速发展,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台湾技职教育进入全面调整时期,鼓励绩优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已具规模的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台湾完整一贯的技职教育体系真正形成,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

(二)当前台湾技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台湾技职教育逐渐走向低谷。这与台湾地区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现状等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技职教育发展定位模糊

受传统儒家“官文化”的影响,大量职业学校学生优先选择升学而非就业,技职教育演变成为职业院校学生走向普通教育的桥梁,对台湾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尤其是台湾建立大量的科技学院和科技大学,招收硕士、博士并进行学术化倾向的培养,逐渐削弱了技职教育的实践性特色,有违技职教育为产业服务的本质。其根源在于台湾技职教育的定位模糊,导致发展过程出现了偏离。

2.技职教育特色淡化

一方面,产业参与力度不足。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是技职教育的根本。台湾技职教育主要由学界主导,与产业界互动不足,产业界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少,实务内容缺乏,以致学生自身能力与产业需求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教师实务经验不足。台湾技职教育师资实务经验不足是削弱台湾技职教育特色的重要影响因素。资料显示,2008学年技专院校具有实务经验的专任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2%,这一比例对于以务实致用为特色的技职院校来说明显偏低。据了解,台湾技职教育对师资选聘、晋升、薪酬、奖励、培养等机制与普通教育差异较小,更加注重高学历,而非实务经验丰富,学术化倾向严重,导致教师重研究轻实务,偏离了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3.技职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社会认可度低。受“重道轻器”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台湾社会对技职教育的重视及认可程度远不如普通教育,使得公众缺乏支持技职教育发展的热情,势必影响技职教育发展的成效。此外,“广设大学”引发教育产能过剩,导致大学入学门槛低、教育“含金量”低、就业难,加剧了社会对技职教育的偏见和不认可。二是环境情势严峻。经济发展形势是影响技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十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GDP增速低位徘徊,加之少子化影响凸显、学龄人口下降,院校“退出”“合并”“重组”已成为必然趋势,技职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三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政府对技职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且向公立院校倾斜,技职院校升格并未带来相关教育资源的同步改善,教学设备仪器水平落后于产业实际应用。

二、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的策略

为振兴台湾技职教育,重新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台湾政府及教育部门采取了系列措施,以树立台湾技职教育在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包括颁发系列政策,研制法律及革新制度等。

(一)颁发系列政策,明确技职教育改革方向

为摆脱技职教育的发展困境,台湾教育部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改革文件,旨在明确技职教育改革方向。其中,2010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即“技职再造一期方案”)及2014年推出的“技职再造二期方案”实效性最佳。“技职再造一期方案”聚焦技职教育特色的回归与强化,明确“强化务实致用特色发展、落实培育技术人力角色”的目标定位,并从制度、师资、课程与教学、资源、品质管理五个方面制定十项改革策略 。“技职再造二期方案”(2013-2017年)在一期方案实施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面向的九大策略,即面向制度调整实施政策统整、系科调整、实务选材策略;面向课程活化实施课程弹性、设备更新、实务增能策略;面向就业促进实施就业接轨、创新创业、证能合一策略 。这些方案实施后,有力推动了技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专任教师实务教学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技职再造一期方案”的要求,技职院校加大引进具备3年以上实务经验的新教师力度;安排专任教师赴公民营机构进行研习和深耕服务,截至2013学年累计参加教师人数达到8349人,占全体专任教师人数的16.9% 。这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教师实务教学能力的提升。

2.产学合作更加密切

随着“技职再造一期方案”的大力推行,台湾技职院校推广“双师制度”教学模式,遴选产业界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规划课程并协同授课。截至2013学年,遴选业界专家共计8549人次,政府累计投入3.05亿台币;技职院校与产业园区产学合作项目数、合作金额逐年递增,特别是企业出资额比例增长明显,从2005年的29.8%提高到2013年的46.9%,6所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的合作金额达到59.5亿台币 。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凸显技职教育的特色,增强技职学生的实务能力,台湾“教育部”、技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搭建“大专院校校外实习媒合咨询平台”,建立技职课程和教材与产业需求衔接、高职院校与专科、本科院校课程衔接的弹性机制,共同规划课程并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组合。同时,加强技职院校教学设备投入,缩小与产业实际应用设备水平的差距,并以6所科技大学引领技职院校成立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落实产学合作效益。

(二)研制法律,彰显技职教育特色

《技术与职业教育法》《专科学校法》及《职业学校法》共同组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法规体系。前者涵盖了技职教育的各个层次,不仅包括初、中等职业教育,也涉及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后两部法律则主要针对专科及以下技职学校的发展而制定。

为振兴台湾技职教育,台湾教育部门对相关法律进行了多次修正完善。以《技术与职业教育法》为例,该法于1985年启动,由国家多个行政、立法、经济部门共同审议,从“法”定层面明确规定台湾技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应重视道德文化的培育,从而培育符合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此,《技术及职业教育法》历经1988年草案、2001年草案、2004年草案、2009年草案及2013年草案,近30年的历程,涵盖职业试探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技职校院的规划管理、技职教育的实施、师资管理等领域。2015年最新颁布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法》更是将技职教育的实践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技术与职业教育法》第十八条强调“对职业准备阶段学生职业职能的培养,注重职能导向课程的强化”,第二十六条强调“在职业继续教育中增加了安排学生接受职场的训练课程,使继续教育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法规中还明确了技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具备一年以上与任教领域相关的业界实务工作经验,规定每任教六年需应至合作机构及任教相关的产业领域,进行至少半年以上与专业技术有关的研习与研究”,以切实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技职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产学深度融合。《技术与职业教育法》鼓励学校与业界的协同教学,共同设计实习课程(第十二条),并开设专门的产业合作班(第十四条),同时强调“主管机关对学校实施绩效评量,提高实践教学、学校与业界合作的深度与效度”(第十三条)。台湾通过研制法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技职教育的行业性与实践特色,通过多元跨界的产学合作,培养了大批适应台湾经济发展的术德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彰显了技职教育务实至用的教育特色。

(三)革新系列制度,创新技职教育发展思路

为振兴技职教育,台湾政府不仅仅局限于过往的发展经验,而是力主创新,并通过制度革新推进技职教育发展。

1.改革招生制度,突出实务能力选材

台湾技职院校针对生源逐年减少、学生报考意愿低等招生困境,大力度改革招生制度,重点采取两项措施。一项是需求预测,总量控制。台湾地区相关部门定期发布“未来产业及人力结构调整的研究报告”,预测三大产业发展形势以及对相应技术人力数量、层级、规格的需求情况,教育部门依据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招生总量,并结合各技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核定各校招生计划。另一项是多元通道入学,突出实务能力选材。台湾技职院校招生通道多元,包括单独招生、申请入学、甄选入学、技优入学、技职繁星计划等。此外,台湾教育部门也大力推动突出实务选材的技优入学形式,即考生可凭借获得教育部门认定的各类技能竞赛获奖、专业证照直接申请就读高职、大专及本科院校,不必参加任何形式的甄选考试。

2.确立技职教育三阶段,完善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以立法形式将技职教育明确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职业试探教育,即通过安排中小学生赴产业参观访问,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式课程及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职业生涯,逐步改变“重学术轻技能”的社会观念。二是职业准备教育,即要求高职学校每学期应安排高一至高三学生到相关产业进行半天或一天的参观访问活动,安排高二以上学生到业界进行一至六周的实务实习以提升学生实务知识与能力。三是职业继续教育,即技职院校或训练机构灵活统筹运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职业继续教育。一方面针对社会人士提供在职进修的各类课程,另一方面针对产业需求开设各类产学合作实务专班 。这一举措将“终身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

3.多种措施并举,促进学生就业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学校各系(科)根据自身定位与产业界建立策略联盟,共同开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核心专业能力课程、实习课程及职业伦理课程,使教学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二是产学合作培育人才,通过产学合作互动方式开设“产学专班”,产业界直接对接人才培养过程,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研习营,组织各类竞赛、创业辅助计划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大陆地区职业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强大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的经验可为我国大陆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一)颁发全局性政策,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技职再造一期方案”和“技职再造二期方案”在台湾技职教育振兴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项政策定位明确,具有全局性和导向性,引领台湾技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避免了改革和发展的盲目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过了大规模扩张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关于内涵式发展的指向、核心、路径及评价标准等尚不明确。因此,需要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尽快颁发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政策和文件,明确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促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创新,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二)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凸显职业教育特殊地位

在台湾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形成过程中,台湾教育部门不仅注重新法律的制定颁发,也十分注重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对已有法律的修订与完善,确保职业教育相关法律的效力和实效性。当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主要是1996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现有的《职业教育法》难以全面阐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责利关系,难以指导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亟需修订《职业教育法》并制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的子法,切实发挥法律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和引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三)创新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台湾技职教育为招收优秀生源、构建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及促进学生就业等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保障预期目标的达成。当前,职业教育治理是职业院校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根本在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以制度引导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行为,以制度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基于我国当前的迫切需求和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切实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破旧立新,创新职业教育制度,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台湾“教育部”.中华民国技术与职业教育简介[R].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资源及出版中心,2015:7.

[2]“教育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EB/OL].[2015-10-26].http://www.edu.tw/files/plannews content/B0060/%A7%DE%C2%BE%B 1%D0%A8%A6A%B3y%A4%E 8%AE%D7.pdf.

[3]阮艺华. 台湾“技职教育再造方案”评述[J].教育评论,2010(2):115-118.

[4]李玲玲.我国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实施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26-30.

[5]林俞男.台湾技职再造方案简析[J]. 海峡教育研究,2014(3):2-7.

[6]刘国买.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6-30.

[7]台湾教育部产学合作咨询网. 技职教育再造二期[EB/OL].[2015-09-08].http://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aspx?s=135&n;=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