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07

黄云英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包括精准解读语文要素、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促进语文要素迁移运用等,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 教材 编排特点 整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89-04

语文要素是教材编者根据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所设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学习训练要素。语文要素包含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教师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单元重点教学目标。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虽然比较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但由于对语文要素理解不深,或者没能正确解读语文要素,因而存在生搬硬套、机械灌输等现象,不利于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精准解读语文要素

解读语文教材时,教师借助单元导语页的提示,基本能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但仅仅做到“基本了解”是不够的,是无法保证语文要素有效落实的。具体而言,精准解读语文要素,需要教师做到如下三点。

(一)要有整体意识

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学习要素”,包含“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单元语文要素一般出现在单元导读页,单元内各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则隐含在课文或课后习题当中,需要教师去挖掘。教师应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分析单元内各篇课文所蕴含的语文要素,在整体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从整体大局观去解读本单元语文要素可知,“让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是总的目标要求,教师应从“运用多种方法”和“难懂的句子”两个方面促成“理解”目标的达成。“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与同学交流等;“难懂的句子”则包括学生理解困难的句子、学生自以为明白但实际上不甚理解的句子或特殊的句子等。不管运用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学《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时,教师应该先了解哪些句子是学生难懂的句子,如通过提问可了解许多学生对“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存在理解困难,学生想不明白人影怎么会被染绿。这时,教师就应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提示“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分析该句子,从而使学生掌握“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教学《剃头大师》一课时,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句子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句子,此时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猜一猜、对比阅读等方法去理解重点句。教学《肥皂泡》一课时,很多学生对“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等句子存在理解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引导学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

(二)分解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涵盖了知识、能力、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语文要素在每个单元的呈现形式是不固定的,有的是单个语文要素,有的是多个语文相关知识点组成的语文要素。例如,识字单元要素相对单一,现代小诗单元则比较多样化,既要关注字词、修辞的运用,又要追求语感目标。教师依据单元课文特点,对语文要素进行分解,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更加精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围绕批注阅读进行,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需要把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分解为“圈画课文中体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把你所体会到的人物心情在句子旁做批注”“在有所感触的词语和句子旁写下你的阅读感受”等语文要素,再结合文本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落实一个个小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具体课文,从批注阅读的角度、方法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等课文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心情。

(三)关联语文要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各单元乃至不同册数的语文要素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需要教师在解读语文要素时把与其相关的不同单元或不同册数的语文要素联系起来去解讀和分析。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要素的关联性,发现教材编写者对语文要素层次递进提高要求的特点。

以复述故事为例。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要求学生详细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求学生简要复述故事,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对学生复述能力的要求是层次递进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同样的复述目标,在每个单元中对学生的复述要求是有区别的。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要求学生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方帽子店》一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漏》一课要求学生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枣核》一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结合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整个课程体系的视角对语文要素进行关联,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更加科学合理。

二、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

要想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先要明确语文要素的目标要求,然后分析不同的课文能够体现和落实语文要素的地方,同时思考通过什么方法来落实语文要素,以促进学生学有所获。

(一)找准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材料

虽然同一单元内的不同课文语文要素目标要求相同,但在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与突破点上可能存在明显差别。就拿让学生掌握文本语言表达特点来说,要落实这一语文要素,需要教师从文本语言入手。比如,典型词语的应用,鉴于学生对典型词语比较关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和探究,以感受这些典型词语的表达作用,进而把该语文要素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需要确定哪些语言材料可以成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切入点。在《猫》一课中,体现了作者对猫的情感的语言材料有:“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蹭”“伸”“跳”“踩”“小梅花”“丰富多腔”“叫唤”等词语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但这些语言材料都分散在教材文本中,需要教师用慧眼去发现,并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语言材料去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母鸡》一课中,“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句子都是可以促进学生体会母鸡情感的语言材料。《白鹅》一课中,“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从容不迫地吃饭”“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等都是促进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语言材料,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细细赏析、品味和感受,从而为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晰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

教师明确了语文要素的要求,对语文要素的核心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找到课文中与语文要素相关的学习材料,还需要明晰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方法。就拿“边读边想象”语文要素来说,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出了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要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这三个语文要素虽然都与想象有关,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则应有所区别。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荷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的样子,以及一池的荷花都随风舞蹈的样子,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荷花随风舞蹈的样子,想象和感受荷花的美丽。教学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鉴于许多学生缺乏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验,就不适宜采用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的方法,而应结合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自然之美。在《走月亮》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画面时,既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又可以通过用鼻子“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文字想象和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艺术之美。从以上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语文要素,落实路径方法不同,即使是相似或相关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也有着明显差异,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才能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更加精准。

三、促进语文要素迁移运用

所谓“学以致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语文要素的基本要求、核心概念、落实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迁移运用语文要素,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阅读实践中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语文要素与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是互为完善和补充的。在学生真正习得语文要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助学系统中的课后练习与“交流平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拿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阅读策略来说,预测阅读策略是一个适用性非常广泛的语文要素,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阅读策略。关于预测阅读策略,教师不该仅限于本单元学习和运用,而应该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边阅读边预测,预测普罗米修斯是否会向宙斯承认错误,普罗米修斯最后的结局会怎样,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预测:“海力布会把他听到的话告诉乡亲们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各抒己见。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边读边预测:“诸葛亮能够完成十万支箭的造箭任务吗?”有学生认为可以,有学生认为不能,教师要引导学生阐明理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预测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二)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与课后小练笔的编排与单元表达要素互相呼应,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如童话单元读写训练设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接生活进行个性表达,既涉及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写作要素,又涉及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文体要素,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后小练笔与单元习作引领学生进行表达训练,促使语文要素在迁移运用中得到落实。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教材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后练习中编排了让学生借助插图写话的练笔任务,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课后练习中编排了“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与同学交流”的练笔任务。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要求学生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从课后小练笔与单元习作的编排设置来看,都是契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明白关键语句与这段话中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再仿照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进行练笔。有了练笔经验作为基础,在本单元习作训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确定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把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表达清楚。如此教学,既让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巧妙地把阅读与习作结合在一起;既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又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总之,落实语文要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落实语文要素的重难点,找准落实语文要素的切入点,并且注重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才能让语文要素发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宁.以“单元要素”为根,拓“语用教学”之树:试论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创新路径[J].新作文,2021(15):12-13.

[2]楊艳清.语文要素落地课堂的有效路径初探: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为例[J].教师,2021(17):39-40.

[3]李业琼.指向结构化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建构[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10):31-36.

[4]蔡风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思考[J].新教育,2021(28):48-49.

[5]王明霞.大单元理念下小学语文要素落实路径初探:以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1(34):64-67.

作者简介:黄云英(1972— ),广西贵港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