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时间:2024-05-07

覃庆春 陈代局

【摘要】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内涵和对教学的作用,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设计物理教案、引导学生完成物理课堂笔记、辅助物理习题讲解等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105-03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用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的图形、线条等要素将人们思考与处理问题、归纳与分析信息的思维路径绘制出来的一种可视化方法。该方法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思维导图通常包括中心主题、子主题或者分支主题、与各主题节点相关的知识要点以及连接各主题要素的关联线条,犹如在一个树状结构中,中心主题以主干呈现,分支主题以向四周扩散的枝干方式呈现。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分散、零乱知识要点之间的层次关联,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可视化结构。研究表明,在关联逻辑学习认知方面,视觉可视化的学习比文字背诵理解效率高4倍,因此,思维导图对促进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初中物理课程概念、原理较多,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知识结构也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面对繁杂难懂的定理、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迷茫,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法,能以简单的图形模块将知识结构化、图像化,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加工,借助图表或者结构图的形式体现物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体系,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方法与效果上的突破。

一、将思维导图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框架体系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关联在一起,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思维导图借助图文把各级主题的知识要点关系用层级图呈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图像等连接起来,这种呈现方式直观地反映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关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描绘物理知识框架体系。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记录功能,不断备注相关主题教学中知识点的关联,有利于教师全程掌握和自由调整教学计划。思维导图因其可绘制、可呈现的形象化特征,可以将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繁杂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之间的知识脉络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形象、立体地呈现出来,突出相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关键词的筛选快速调集脑海中的物理知识储备,不断优化自己的认识结构,实现物理学习的融会贯通。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前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其原有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能够从本质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学习。首先,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梳理并展示物理知识点,以此增强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主动思考,使模糊的知识结构逐渐变得清晰。其次,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课堂教学、随堂练习情况查漏补缺,可不断完善思维导图;通过对照思维导图进行反思,可以认清自己对哪些物理关联知识点的理解有所欠缺。最后,学生还可以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检验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将思维导图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路径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师将物理学中较为零散的知识点整理、设计成具有内在关联的知识结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巧用思维导图设计物理教案

教案是执行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衡量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设计教案是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其主要设计要素包括课时、教学内容概述与思维导图、教学目标、问题设计、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时,可以用直观、简明的思维导图方式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首先,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在每一个子单元教学目标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运用思维导图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标注出来;其次,对于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将课程知识体系划分为具体的分支体系,结合课程内容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绘制相应的知识分支,做到符合学生思维逻辑,使知识和能力层层递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节各个子单元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弹性、灵活多变,使教案能合理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设计“浮力”主题单元教案时,教师在经过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性思考之后,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系统的浮力知识。教师将“浮力”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通过归纳总结,将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沉条件及应用等相关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分支主题,从而形成有关“浮力”的知识体系。首先,明确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绘制知识主干;其次,对于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绘制知识分支,目标为教授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再次,将知识分支扩展到浮力的产生原因,再扩展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从受力分析出发得出浮沉的条件和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最后,总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将浮力的定义、计算、应用等相关知识点,从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得到如图1所示的“浮力”主题单元思维导图。教师教学时脉络清晰明了,“按图攻关”逐点分析,讲授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重难点提示,加强学生对浮力的解构、认知,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成物理课堂笔记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通过做课堂笔记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记录物理知识点,完成课堂笔记。教师可以将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概念和相关内容进行连线,对重点、难点进行标注,勾画一个初步的思维导图。学生课后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完善思维导图,使课堂笔记内容符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不必理解思维导图对人类思维的作用原理,但是应当理解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学习。

例如,在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记录—思考—分析—绘制,加深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记忆。此时,教师需要耐心地向学生讲解如何用图形、符号、线条将关键字、知识主题连接起来,并注明其间的关系和重难点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费一些心思,除了耐心细致,还可以采用趣味化、多样性、灵活性等方式方法,向学生灌输思维导图的设计、绘制技巧。绘制思维导图时不应设置强制性、统一性的标准或者范式,任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思维导图的图形、颜色、线条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图2便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物体的浮沉条件”思维导图课堂笔记。教师通过观察不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既能整体掌握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又能挖掘并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根据个别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三)巧用思维导图辅助物理习题讲解

在初中物理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点越全面,对知识点的检索、提取、加工、处理的速度就越快,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也就越高。以往通过机械记忆关键词和对应公式寻求解题套路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僵化的解題思维,一旦解题思路的前提条件或者其他因素不具备,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地运用物理知识找到其他解题方案。这也是很多学生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的原因之一。运用思维导图辅助物理习题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从物理知识体系的记忆中调取相关的知识单元,帮助学生将题目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建立起其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思路,发展解题思维。

以图3所示物理习题为例,教师在进行解题分析时,结合与本题关联的物理知识点,将思维导图作为支撑解题分析的方法,通过绘制如图4所示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了关联的公式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呈现解题的思路。

要求控制棒的长度,就要知道控制棒的体积和横截面积。教师依题意对相关物理公式进行提取和变形,运用思维导图对各关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记录和解读:根据储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高度差,即为控制棒浸入水中的高度差;根据水泵开关状态与细绳拉力大小的关系,运用公式F+F浮=G计算最小储水量和最大储水量时控制棒受到的浮力差,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控制棒的横截面积;由密度公式计算出控制棒的体积,运用公式L=[VS]计算出控制棒的长度。

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除了在思想上重视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还应加强具体的教学研究及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究,避免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流于形式。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活力。初中物理教师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字表述的定理和理论知识结构化、图像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像把知识结构“画出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物理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新气象。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许秀红,卢宇.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教育观察,2018,7(16):32-35.

[3]田露.思维导图在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陈文芳.思维导图在物理复习课上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164-165.

作者简介:覃庆春(1983— ),广西贵港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陈代局(1981— ),广西贺州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责编 韦榕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