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廖丹萍 蒋雅萍
【摘要】本文强调有效表达对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及元认知发展的意义,提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助力幼儿进行有效表达,包括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开展表达活动,丰富活动经验促进幼儿有效表达,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等。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表达 一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126-03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要求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质量评估的角度明确幼儿对学习与探究的自我认知与表达的必要性,将幼儿言语表达和作品表征视为教师了解幼儿、读懂幼儿,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有效表达有助于幼儿强化经验认识,发展元认知,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增强自信。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捕捉幼儿行为中有意义的信息,支持幼儿进行有效表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围绕一日活动,基于幼儿活动经验开展表达活动
(一)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入园、餐饮、盥洗、如厕、午睡、离园等环节,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占据了幼儿在园一半的时间。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有效表达,比如让幼儿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和评價,通过签到、符号记录、选择呈现等方式回顾自己的生活活动,引导幼儿有序生活,积极参加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入园签到为例,小班幼儿可以用盖印章的方式签到,中班幼儿可以通过签学号的方式签到,大班幼儿可以结合看时钟写时间加签名的方式签到。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月历纸上签到,在生活中自觉认识时间,熟悉日历和月历。餐后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数字表征用餐的时间、时长和用餐量,并对自己的用餐行为进行评价,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二)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支持幼儿建构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表达表征是其对所获知识和经验的物化表达,也是对学习成果的多元展示与分享。幼儿运用戏剧、艺术作品、小书、记录表、表演、宣讲及报告等方式进行表达,需要回顾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学会反思并进行合理地表达,让思考过程呈可视化,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避免因不擅长语言技能而错失表达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表达不应局限于主题活动的某一个阶段,而应贯穿主题活动的发起及准备阶段、进行与发展阶段、高潮与总结阶段。在主题活动发起及准备阶段,幼儿主要以语言、图片、绘画等形式呈现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经验、问题,向教师传递信息,参与主题活动的网络建构;在进行与发展阶段,幼儿侧重表达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或采访他人等形式获得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通过书写、绘画、舞蹈和扮演等形式表达习得的知识与经验;在高潮与总结阶段,幼儿记录对探究对象、问题解决过程,以及主题活动结果进行表达,主要以海报、戏剧、宣讲、作品等形式进行展示。
(三)户外游戏活动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据此开展表达活动,对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表达给予环境、机会和材料等支持,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究游戏活动过程,鼓励幼儿大胆提出游戏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发展思维。在户外游戏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幼儿可以通过符号、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游戏的玩法、材料及玩伴,培养学习品质。户外游戏活动结束,教师先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呈现游戏情景,以及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再倾听幼儿讲述游戏故事,将幼儿的陈述记录下来,最后展示幼儿的作品,在分享环节念给大家听,让幼儿与游戏反复“对话”,充分了解游戏活动的过程,反思游戏活动行为。
(四)其他活动
除了日常游戏活动,幼儿的表达还应渗透于其所经历的一切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偶然发生的事情是幼儿进行表达的契机,教师可以借由这些事件,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例如,检查视力时,小班幼儿用线条、符号等表示参加视力检查的人数、医生检查视力的方式以及自己视力所及的范围等。虽然幼儿经历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他们观察到的事物和选择呈现的方式却大不相同。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节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有效表达。节庆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幼儿参加节庆活动,不仅能够了解节庆习俗,还可以在体验、操作和实践中感受节庆文化的魅力。
家庭活动包括家庭游戏、家庭阅读、家庭户外野餐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都是幼儿进行表达的素材来源。幼儿对家庭活动进行表达,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增进对生活的认知。图1是幼儿基于家庭活动“逛街”,以绘画、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作品。显而易见,图中的文字由家长所写,但语言表达应当是幼儿行为,这当中的文字记录应当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结果,比如:“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了5个灯笼,一棵树上长出了6朵花,遇见了好朋友的妹妹。我还参加了跳泥坑比赛,获得了6份奖品,有奖杯、礼物盒、巧克力、发夹、裙子、裤子。我还看了表演,吃了一根冰棒,太开心啦!”
二、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丰富幼儿活动经验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准备的环境”指的是一个能够包含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心理、文化、社会、精神等各方面内容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是幼儿丰富表达的前提,而丰富的活动经验又是幼儿进行表达的素材来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与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为表达奠定基础。
(一)给予充足的时间,丰富幼儿活动经验
教师要允许幼儿自由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充分感知环境、材料,逐步建构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在探究、试错、重复中加深理解。例如,组织幼儿参观果园,教师要指导幼儿观察果园里各种不同的瓜果,给予时间让幼儿触摸和品尝瓜果,了解不同瓜果的外形、颜色、生长过程等。参观活动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说出水果的名称、主要特征,画出水果的生长过程,提高表达能力。
(二)结合经历和体验,促进幼儿表达
在游戏与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勤于动手操作,丰富幼儿的经历和体验,促进有效表达。例如,在“玩纸”活动中,教师如果只是要求幼儿拿着动物羽毛、树叶等在纸上进行粘贴、绘画,幼儿呈现的作品就可能大同小异。若教师能够创设一间具有丰富体验的纸屋,里面放置各种各样的纸,如宣纸、信纸、图画纸、蜡光纸、卫生纸等,让幼儿经历不同玩法的“纸”游戏,如捉迷藏、爬纸绳、撕纸等,从中发现有的纸易碎、有的纸拉不断,有的纸厚、有的纸薄,有的纸光滑、有的纸粗糙,纸张撕裂的声音清脆、纸张揉成团的声音变大等,那么幼儿对纸就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将会更加丰富、多样,充满想象力。他们会用宣纸绘画,用卫生纸折小白花,用蜡光纸制作纸盒。丰富的经历与活动体验,是幼儿提高表达能力的前提。
三、提供材料与绘本,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一)投放多样化的活动材料,丰富表达载体
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表达的物质基础。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表达水平,教师可以投放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丰富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材料自主游戏,提高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投放纸张、黏土、木片、吸管、树枝等美术类材料,可以投放蓝牙音箱、纱巾、表演服装、小舞台等表演类材料,还可以投放积木、玩具汽车、纸板等游戏类材料,让幼儿在运用活动材料的过程中产生表达的欲望,进行多样化地表达。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对活动材料进行分类,确保材料投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便幼儿有序选择不同类别的材料。例如,在艺术区可以投放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材料:与“点”相关的泡沫龙珠球、豆子、圆形贴纸、纽扣、小石子等;与“线”相关的纸条、牙签、吸管等;与“面”相关的卡纸、珍珠板、玻璃板、瓦楞纸板等;与“形状”相关的超轻黏土、软陶等。以纸张材料为例,教师可以投放瓦楞纸、皱纹纸、蜡光纸等,还可以A4纸为单元,裁剪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形状的纸张,将其放至活动区。幼儿看到多种多样材料的纸张,会根据需要选择纸张进行卷、搓、扭,开展折纸、剪纸等活动。当幼儿完成创作,教师再引导他们描述作品,用符号、图画等形式呈现制作过程,提高表达能力。
(二)引入故事绘本,提高表达深度
幼儿在阅读绘本时,除了读到有趣的故事,还能感受到画面的美感,发现绘本中文字与图画的关联。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或分享活动中投放绘本,以绘本为媒介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让幼儿对事物具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表达能力。以开展端午节“划龙舟”活动为例。教师发现幼儿用纸张制作的龙舟作品出现左右或前后不对称的现象。为让幼儿了解龙舟的特点和制作过程,教师可以投放与“龙舟”相关的绘本,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观察“龙舟”的外形。幼儿阅读绘本后,发现绘本里的“龙舟”有龙头、龙尾,龙舟两侧的划手人数一样多,体重大致相当。幼儿对“龙舟”有了了解,再对照绘本里的“龙舟”调整自己的手工作品。教师提供的“龙舟”绘本不仅要包含文字信息,还要有丰富的图像诠释,有助于幼儿丰富行为表征和语言表达。
(三)多元组合材料,突出表达的创新性
当活动材料变得丰富、多元,且数量足够多时,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摆弄、探索、组合与转换活动材料,打破活动材料的单一使用功能。例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要制作龙舟手工作品,可以用超轻黏土制作龙舟的船身、用雪条板制作船板、用妞妞棒制作龙尾、用保利龙珠球制作划龙舟的划手,将一个个纸杯连接起来作为船身,甚至可以用积木拼搭船桅、用体操垫做船身、用棍子做船桨。幼儿可以用多样化的材料做成形状各异的龙舟手工作品,而不是局限于常规制作龙舟的材料选择和方法。运用语言描述龙舟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一句话开始说起,再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也许逻辑不是那么合理,但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评估指南》强调幼儿对生活、游戏、阅读、观察进行有效表达。幼儿时期的各种活动,对幼儿日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品味,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幼儿独特的表征表达样态,让幼儿的思维看得见,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联系,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社会化发展。
參考文献
[1]原晋霞,陈晓红,宋梅.培养小小探索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2]吕明华.支持幼儿在活动区游戏中进行多样化表征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0(6):52-54.
[3]李燕,苏芮,阎玉琪.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绘画表征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20(18):9-10.
[4]严英.可视化表征:看得见幼儿与资源的深度对话:以大班主题活动“虞美人的故事”为例[J].早期教育,2021(9):18-20.
[5]徐幼萍.捕捉平凡微光:幼儿表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2(5):12-1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2023B35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丹萍(1967— ),广西河池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蒋雅萍(1992— ),广西桂林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责编 欧孔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