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祺午+刘海
上海的高职教育,在国内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
1985年,上海电机制造学校采用“四、五套办”方式,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为其后全国大规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7年,上海创办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突破中、高职教育层次脱节的隔阂和重叠,实现中高职贯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立交桥”的实践为全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水探路。
2011年,“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活动”全面启动,以“校领导说专业顶层设计、专业主任说建设规划、教师说课程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比武活动”在展示上海高职专业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为全国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参照系。
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2010年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开篇与众不同。区别于各地纲要在序言中重点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阐释,上海更关注教育如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纲要提出,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高职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上海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全市高职在校生10余万人,30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形成4所国家级示范高职,3所国家骨干高职,8所上海特色高职的“438”格局。
但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上海高职专业结构调整仍未实现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2012年6月出台的《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上海高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三大方面: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自主设置、主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机制有待完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需求的意识有待增强。二是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不适应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三是部分专业布局趋同、重复现象加剧;专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需求;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要求脱节,传统专业面临改造,高层次人才总体供给不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将着眼点放在了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上。2011年,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的印杰指出,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发展、服务社会进步的桥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既是高职校院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1年,上海市在已经推出和实施的“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工程”、“高职高专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工程”的安排,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085工程)”,并将专业建设的重点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与社会服务四方面。
作为该项工作的重要配套措施,“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活动”于同年开展,计划连续五年进行。印杰在首届“比武活动”决赛赛场上就强调,通过“比武活动”要促进各高职院校精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并认真完成项目,提升教育质量,这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教师:从“配角”变为“主角”
“过去高职教育工作大多停留在院校层面,怎么安排、怎么实施都由院校统一掌握。开展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就是要在各专业建设路线图制定之后,考察相关专业是否把纸质的规划落实到专业教学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将工作重心从学校转到专业。”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指出,通过“比武活动”,上海高职工作的主角将成为各个专业负责人和各位教师,学校将支持他们围绕专业的阶段建设目标,开展育人工作和教改活动。
我们注意到,上海的“比武活动”与其他职教赛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整体性。学校领导说专业顶层设计、专业主任说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说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三类选手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发挥各自特长,“说”的内容,既有鲜明的层次感,又体现团队精神;既有自身的逻辑性,又有很强的连贯性,互为支撑。这种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管理者与执行者两层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明显效果就是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刑事犯罪现场勘查是国内外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负责勘查现场的刑警更是常常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这种实践性、技术性、危险性极强的课程如何设计并实施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2013年“比武活动”中,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一名教师的“犯罪现场勘查”说课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该门课程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依托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校队联手共建课程;依据实战任务设置“现场调查、实地勘验、现场分析”等三大模块,在围绕传统的勘查技术开展教学的基础上,还根据实战变化及时将生物物证技术、指纹自动比对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视频图像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勘查技术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进程安排上,依据现场勘查工作程序,按照“现场保护——现场调查、实地勘验——现场勘验记录——现场分析”的顺序开展教学,使教学进程与现场勘查工作程序保持一致;注重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侦查逻辑思辨”和“实战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通过观摩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观众对犯罪现场勘查的神秘感消失了,但一种钦佩之情却油然而生,钦佩这批警队之英,更钦佩培养出警队之英的教师们。
马树超表示,通过“比武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更提升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指出,近年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对优先发展的重点专业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通过实施放权管理,刑事侦查等优先发展的重点专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专业带头人享有自主管理、决策重大事项的权限,可直接向校长负责。同时,学校探索扁平化后勤,减少审批部门、简化审批流程,能第一时间解决专业建设对人、财、物的需求。
马树超指出,“比武活动”意在把专业建设的计划方案、实施举措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只有每一位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投身工作,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才会提高。
专业建设:展示“好招” “妙招”
按照上海教育管理部门的设计,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比的是专业发展的未来预期、比的是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比的是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创新、比的是专业建设的务实性和实操性。围绕这些原则,各校使出浑身解数,尽展专业教学改革“好招”和“妙招”。
综合来看,上海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设计主要体现出三个趋向:一是国际视野,二是校企合作,三是追踪前沿。
对接国际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成为更多上海高职院校的追求。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针对“刑事侦查”专业提出打造国际品牌工程。学校借助公安部设在学校的外警培训基地,大力开发国际培训项目,依靠刑事侦查专业力量将“票证卡类犯罪高级侦查员培训”项目打造成国际知名警察培训品牌;与国内外一流警察院校合作,打造国际警界高度认可的高端课程。其中,刑事侦查专业的“警务危机谈判”“JK图像侦查”“电子物证采集及运用”等课程列入首批打造计划。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组织校企合作研究团队,比较分析欧美等国“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并仔细对比中外标准,梳理出兼容中外标准的188项职业能力。再依据188项职业能力,构筑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由“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专项能力”等课程组成的“三级能力”训练平台课程体系。
紧密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深度。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工作形态,共育人才。校企协同搭建信息化平台,创新教学多元模式。学校与上海建工集团合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施工现场监控视频和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送到教室,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学习到各个建筑施工阶段的工艺流程。学校还与上海兴安得力软件公司及HKG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合作,通过视频让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实现企业教师与课堂互动模式的零距离对接。该专业还针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与企业共同开发微课程视频和企业案例微课程,嵌入课程形成微课程单元。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与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联手合办建筑工程学院,盛高置地董事局主席任学院名誉院长。企业与学校共建“上海九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工学院院长进入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形成双主体办学模式。
追踪产业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创新与特色原则。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适应上海全国高端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定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将专业培养内容调整为以自动化技术(含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为重点,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构课程体系,打造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中心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另外,像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档车、新能源车、汽车新技术和高档公交车大客车方向转移,成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逻辑起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致力于为新型产业发展服务,通过对不同产品领域完整的设计流程调研进行课程开发,提炼出“四项核心能力”与完整设计流程的“四个阶段”形成呼应等案例都强调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说”得好还要“做”得好
三年来,上海的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市38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64个专业精心编制了重点专业建设路线图,共提出3617个具体建设项目,设立了4498个监测点。
通过三年的比武,上海高职专业建设还形成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是工作重心下移,将专项经费落到教学工作实处。比武活动调动起了高职院校全员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专业建设不再仅仅是院校长思考的事,更是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教师琢磨的事。工作重心的下移,全员参与的实现,让专业建设更加精细化、更具创新性、更易于操作,也保障了专项经费的切实落实。
二是整体开展顶层设计、专业规划、课程设计,实现系统支撑专业建设。比武活动的形式十分新颖,从校领导在专业设计时的逻辑起点,到专业主任考虑专业如何建设,未来如何规划发展,到教师考虑课程体系下如何完成教学,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一个整体设计。三届比武过程中“整体设计”的理念一脉相承,每场比赛都没有套话官话,处处都在不拘一格说“设计”。
三是充分体现各方参与、共同发展的优势。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这决定了学校办学必须依靠行业企业、依靠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人才培养必须突出职业性。三届比武活动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一批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支持的优势,在服务行业企业、贡献行业企业的实践中也使本专业良性发展。
四是“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课程设计思路得到普遍实践。将能力培养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按能力设计教学模块成为共识;按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通过真实案例及技能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取得比较丰满的成果;通过项目设计和方法改进(如小组活动、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成绩背后,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关注,如专业教学计划仍然沿袭传统“三段式”,使得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路落不到实处;对“顶岗实习”缺少细致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尚有欠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的设计尚停留在传统的对教师上课状态的考核上;部分院校的保障措施比较空泛等。
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负责人,拓宽他们专业发展的行业视野、同行视野以及国际视野,提升其专业建设规划能力、专业组织管理能力。因为只有把专业负责人队伍抓好,才有可能在下阶段将上海高职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向教师转移。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说”、“做”、“评”联动的一体化机制,加强对专业建设规划落实的考核和评估,研究制定与教学设计比武相配套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估检查结果与后续的政策、经费支持挂钩。让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不仅“说”得好,更要能“做”得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